稳健的个人支出规划——投资篇
据上篇内容,每人每月应该拿出(收入30%+1000~4000元)做储蓄,储蓄即投资。
其中,医疗教育基金与设备更新基金,应该做最安全的投资方式,比如赎回零费用的中长期国债基金。
25%的养老储蓄可以做风险较高的投资,因为社保本身就有养老金,这个前提是,工作稳定以及社保缴纳足年或者有能力足年。如果不是,需要从中抽取一部分做失业储备,并投入如上的安全资产中。
激进投资部分,比较常见的是股票、商铺、商品期货。后者比较少见,但并非不能参与。
商铺必须是核心地点,繁华商业区为首、其次是当地最高单位附近或者最好的医院学校附近、最后是嘈杂的住宅密集区。鸡肋地段绝不能碰。
股票而言:
美股etf相对比较好做,看期限利差,期限倒挂后逐步退出放弃利润,其余均可以持有,风险在于汇率,普通人做汇率对冲比较难。
然后是港股,虽然港币与美元挂钩,但是H股底层都是人民币资产,可以在长周期里对冲汇率风险。缺点是波动大,以及A股开放后,香港逐渐被抛弃了。但如果依然看好互联网,在香港上市的几家都是巨头。
A股在2019年至今非常好做,只要入场早,做明牌,很难亏钱,虽然A股显示出美股化的趋势,但验证时间太短了,暂时来说,美股依然是最舒适的场地。
商品期货:
商品期货的风险是高杠杆性,盈亏可能是账面波动的7倍。但如果你投入少一点,杠杆就不存在了,如价值10万的商品,5倍杠杆,你投2万,存8万,波动就没有放大了,如果你想放大波动,就调整这个比例。重点是保持纪律性。
商品期货涵盖了:水果、粮食、钢材、矿产、石油、工业金属、金银等。
它可以帮你对冲掉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风险,所以它是可以少量参与的,比如金融资产的7%-10%。初学者可以少一点如0.1%,逻辑还是要做长线。
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也可以参与,比例就是亏完了不心疼。
理财产品的原则是,如果收益率大于等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3%,可以把它当作中高风险投资,如果是+5%,就是高风险投资。
目前银行一年期最优贷款利率是3.85%,我们可以理解为,赎回便捷的理财产品(一个月以内)达4%都是有风险的。
保险有没有必要买?
保险就是储蓄。要计算流动性与性价比,性价比至少要学会年金计算公式,我妈之前买过一个保险,说得貌似收益率高,我算下来才2.5%,而且十五年不能取(没有流动性)这就是巨坑。
一年期以上的封锁期几乎不考虑4%以下产品,每日赎回的产品合理收益率应当围绕在银行间一年期同业存单上下,过高过低都不对,目前银行同业存单在2.8%左右,那么每日赎回的理财产品在3.5%左右就要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