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20211021,宰咺之赗
【经】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传】缓,且子氏未薨,故名。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
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豫凶事,非礼也。
先确定两个字的读音。咺(xuān)、赗(fèng)。《幼学琼林》:“以财物助丧家谓之赙,以车马助丧家谓之赗。”
七月,周天子派咺来赠送助葬品。咺是人名,春秋那会儿人口少,基本都是一个字的名。宰是官职,本意是充当家奴的罪人,春秋卿大夫的家臣和采邑的长官,也都称宰。
“缓”,意思是来迟了。一月份隐公上位,也就是惠公是一月份去世的,七月才来送礼,不符合规制。后面解释了,按照周朝的礼法,天子可以七个月后下葬,诸侯最多五个月,大夫三个月,士只有一个月。这跟古代交通不便利有关,周天子薨,所有诸侯都要来,有些山高水远的,给七个月的时间,就比较充裕。诸侯薨,结盟的那些要来,那就给五个月。过了举哀的时间,就不合“礼”。学界有人专门统计了春秋各个国君的殡期,其实不符合规定的也不少。
但你说这个咺同志吧,你送助葬品本来都已经迟到了,还给活人也送了,这也有点过分了。所以孔子直呼其名,不给他尊称。这里可以看到,助葬品点名给仲子而不是隐公的生母孟子,也暗示了隐公的身份。
“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意思是送助葬品却没在下葬前赶到,吊唁却没有赶上举哀的时间。“豫凶事”,豫,同“预”,给活人送葬品,这是非常不吉利的。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