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搬家】之二
整理早年的移动硬盘,发现06、07年玩MSN博客时的一些文章,搬家过来,算是个备份。
年少轻狂的文字,现在看上去很脸红,但再也写不出如那时的东西,早没有了当时的心境。
2006年1月
(一)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犹.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数古今多少诗人,唯李白就中称仙。何者?见此诗即可了然。先有春秋的风雅颂,后有唐诗,宋词,元曲,至近代欧洲风格的现代诗歌,无数诗篇,汗牛充栋,只有李白的诗穿越千年,于今读起,依然充满现代感,依然逸兴飞扬,依然可以撩动心中最深处的琴弦。 李白的诗不拘一格,浑然天成。见此诗,虽为七言,但开篇即: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犹.不拘于七言,信马由缰,充分的表达了诗人郁闷烦扰的心情,也一下子击中了读者心中软处。整句不受任何羁绊,完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论何种时代读起,仍然有一股朝气扑面。 同时代的诗人,白乐天词藻华丽,诗歌多抒发政治抱负,讽谕时政,虽有现实意义,但在文学上立意就以落于下成;杜工部文字朴素无华,关心民间疾苦、国家灾被难,难免失之过于凝重。李白的诗则多为抒发人性,歌颂自由,立意殊高。从古到今,真正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莫不关注、解析人性。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读到此处,谁不感慨万千?
(二)
"自由"只是一个精神上的概念,却成了人类最伟大的追求。 自由是相对而非绝对的,是联系而非孤立的,绝对的自由不存在,单纯的自由同样不存在。裴多菲有诗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古今中外,多少文学作品都是以自由为主题,但都摆脱不了这样的一个窠臼:与金钱、生命、爱情作比较。没办法,自由既然只是个概念,那么也就只能靠比较将其具体化了。人们把自由狭义化,特指人类个性的解放。 标题中的三个人名分别出自三部艺术作品。楚门——好莱坞电影金凯瑞主演《楚门的世界》;方言——王朔小说《给我顶住》;令狐冲——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对于这三部作品,我最先接触的是金大侠的《笑傲江湖》,当时还是个初中毛头小子,并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去思考作者的深意,只是对书中的江湖恩仇,奇功绝艺痴迷不已,并对主角身边美女环绕羡慕的不得了。高中时看了《给我顶住》,没看懂,匆匆翻过,那时更喜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永失我爱》。 (待续中……) (2007-04-29,时隔一年半,再次读到自己的文字,决定把她完成) 《楚门的世界》则是读硕士的时候才得以欣赏,看后感慨万千,甚至在一段时期内将其列为我最喜欢的电影。之后又通读了《笑傲江湖》、《给我顶住》,竟也有了新的理解。才发现,无论中外,无论是文学还是电影,人们对于自由的执著竟如此相似。 先看《笑傲江湖》。金庸人称为金大侠,为人睿智平和,所写自然就严谨中正。他比大多数人——包括后来的金学家们更明白自己所写是通俗小说。一根笔撑起一家报社,市场是最重要的,而市场则是由各类人组成,满足大多数人的口味才是成功的必备条件。所以金庸的小说从来是以故事见长,除了武侠小说的“侠”与“义”,精明如金老者,从不会在自己的作品中直接议论什么或直白的表达什么。但这并不是说金庸作品中就缺少个性的思想,反而是睿智的作者将其隐入字里行间,更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耐看性。这也是为什么金庸的作品远胜同侪。话题扯远了,还说《笑傲江湖》,不知道有多少人读完这部书后还会读一下作者的后记,金庸喜欢在后记中表达一下对作品思想的深入剖析,自珍自重是有的,更是对书中无法直接表达的遗憾和怕大多数读者不会理解作者深意的苦心。《笑傲江湖》的后记中有这样一番话: 令狐冲是天生的“隐士”,对权力没有兴趣。盈盈也是“隐士”,她对江湖豪士有生杀大权,却宁可在洛阳隐居陋巷,琴箫自娱。她生命中只重视个人的自由,个性的舒展。惟一重要的只是爱情。这个姑娘非常怕羞腼腆,但在爱情中,她是主动者。令狐冲当情意紧缠在岳灵珊身上之时,是不得自由的。只有到了青纱帐外的大路上,他和盈盈同处大车之中,对岳灵珊的痴情终于消失了,他才得到心灵上的解脱。本书结束时,盈盈伸手扣住令狐冲的手腕,叹道:“想不到我任盈盈竟也终身和一只大马猴锁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盈盈的爱情得到圆满,她是心满意足的,令狐冲的自由却又被锁住了。或许,只有在仪琳的片面爱情之中,他的个性才极少受到拘束。人生在世,充分圆满的自由根本是不能的。解脱一切欲望而得以大彻大悟,不是常人之所能。 金老在这里说的很清楚了,自由是和人类的各种欲望相对立的,即使是万人赞颂的爱情,对于个性也不过是道更沉重的枷锁。拿佛家的观点来说,色即是空,放弃感情方可大彻大悟。令狐冲得到了爱情,但失去了个性的自由,他是幸福的吗?他是满足的吗?谁也不知道,可能包括他自己。金庸自然是个男人,武侠小说更是男人的童话,金庸的作品自然更是男性向的。书中,令狐冲面对自由与爱情并没有选择,因为他是无此意识的。从根本上说,令狐冲是个符合传统道德观的人物形象,任盈盈更是传统思想中最标准的贤妻类型(体贴而羞涩,虽然作者在书中总是正话反说)。几千年的伦理道德加诸在令狐冲的身上,他无力量也根本无意与情感、伦理、道德抗争。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王朔喜欢甚至以流氓自居自傲,他说“我是流氓我怕谁?”。也许王朔做一个流氓还差点,除了骂人时的混不吝(其实也不尽然,王朔选择骂人的对象和时机还是有着一些流氓的智慧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自称流氓目的无非想表现自己是个光脚的,思想不受传统束缚,得到了真正的最彻底的解放。当然,解放也需要实力的,王朔早期的作品以爱情小说为主,虽然文风笔触焕然一新,受到很多青年的追捧,但迫于市场的压力——那时候琼瑶阿姨风头正健,爱情小说一统天下——立意确是俗得不能再俗。到后来成名了,有能力按自己的想法写了,王朔自然对自己以前的作品感到不满意,对自己曾对市场的卑躬屈膝甚至感到羞愧,于是就有了谐谑卷诸多作品。其中最离经叛道的,莫过于《给我顶住》。 方言的妻子漂亮有气质,但婚后乏味单调的生活如同一潭死水,生活细节上的矛盾逐渐凸现。同时,方言同事看上了一个寂寞的有夫之妇却屡遭挫折,方言总是鼓励他“给我顶住”,最终同事得手了。这个有夫之妇却正是方言的妻子。婚外情曝光,方言干脆的离了婚,坐上一趟不知方向的列车远去。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奇峰突兀在最后的结尾,方言登上火车前,婚外情的另一个策划者——妻子的女友找到方言,要他给她推动这成婚外情的奖励——与她结婚,却最终被方言敷衍而过。故事最后一段: “为什么?”“你说他为什么?”周瑾腑着下巴,抱着孩子一动不动。 “他想摆脱你,又不想被你察觉,所以才费尽心机,这大概也算是一种体贴吧。”“他想和赵蕾结婚!他对我说的一切都是假的,演出来的。”“说他说的一切都是假的、演出来的没错,但他不想和赵蕾结婚,据我所知,赵蕾至今还是独身一人。方言从单位辞职的那天起就失踪了,赵蕾疯了似地在全城找了他很多天,直到现在还不断打听,她发誓要把他找着。但音信全无,她波他涮了,被他利用了。有一次我在街上碰见她,她老得我都快认不出来了。”“想干嘛,这个方言?”“往好处说,大概和我都是一样,幻想某种奇遇,生活一下完美无缺了。”“可能吗?你说他能得到吗?” “这世界到处都一样,他无处可去,我相信他只不过是换了个环境和一些人,但肯定还过着和这儿同样的生活。” “你说有吗?那种完美无缺、理想的、人所期冀的……” 也许王朔极端了,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抛开一切追求真正自由的想法可能曾在每个男人的心中蠢蠢欲动,却很少有人真正能下决心去做。方言的做法是与所有的传统、所有的道德礼教相悖离的,但他服从了自己的心。如同故事最后男人的回答,方言也许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求的是什么,他只是想抗争,摆脱婚姻、家庭、生活、工作等等一切桎梏,当他将自己的过去连根拔起,随手抛掉时,血淋淋残缺不全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最彻底的释放。方言是一个离经叛道的角色,却代表了每个人心中的“本我”。如果是你,你会放弃吗? 金凯瑞的早期影片以无厘头戏剧为主,到《楚门的世界》却台风大改。你说他是故作深度也好,你说他是渴望转型也罢,我却宁愿相信,这部影片是一个中年男人内心的反思与挣扎。电影情节我这里就不再赘述,值得亲自去看。故事中的人工世界对于楚门是虚假的,但对于每一个观众又是真实的。我们那个人不是按照社会规定好的角色在演绎着千人一面的人生呢?亲情、爱情、家庭、事业,如同编制好的金色鸟笼,每个人都郁于其中。生活似非而是,也许有人突然梦醒,要去突破冲开,但笼子外又是什么?也许只是个更大的笼子罢了。可是对于笼中不甘心的小鸟,即使是一眼,也渴望着笼外的天地,头破血流在所不惜。 影片的最后,故事里的导演用上帝的口气对楚门说:你的家庭、爱情、事业都是我给你创造的,只有你回头,才能拥有自己稳定安逸的生活,如果你继续向前,你将一无所有。(并非原话) 当楚门微笑的转过身,打开那扇门时,我热泪盈眶。因为他的选择拨动了我内心深处的那根弦。楚门冲出了他的樊笼,那么,如果是我呢?我是否有足够的力量作出同样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