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之汕
2021-7-30 初来乍到
逮着Fan往丽芝家跑了。潮汕是一个极其魔幻的地区:丘陵地带,地势平坦,淡水池塘、香蕉果园,水稻田、桉树林,成片的潮汕传统民居住宅。马路四通八达方方正正,主道两旁以牌坊往里直入次道,次道两旁再入次次道的行列式街区。丽芝家就在这样的街道里,但离田野也很近。窜来窜去,竟然窜进一片田地,芦苇青草南瓜花丝瓜花的味道真的太好闻了,还有萤火虫!




骑着车从巷子穿过,发现这里的建筑物很大气,楼层比内地的高许多,我用自己的身体比划大概3.5m-4m这么高,特别宽敞。门口喜欢放几棵瓦盆盆栽,双开门居多,新春对联的大红色还未褪去,门枢旁的墙上插着一把干掉的艾草。往房子里面望去,偷瞄他们家里的陈设,其实和老广差不太多,茶具、烟缸、实木家居是标配,不论多么现代化的店铺里也是如此。还有许多细节都很有地方特色,比如,一眼望去几乎都是3-4个小孩。
晚餐是朥粕粥,猪肉油渣咸辣汤泡糯米粥,撒上一把芫荽,真好吃,潮汕人真是把粥做到极致了啊!

2021-7-31 南澳之行
本来打算6点起床,实在做不到。大概是因为前一天路途劳顿,再者,好不容易离开广州,由内而外的放松,也不在乎早与晚。丽芝已经买好肠粉回来了,吃完我们要去南澳岛,车程1个半钟。整个路上我都很兴奋,尤其是公车通过南澳大桥一段路,难以想象我们正在大海上方穿行。左边能看见大片的沙滩,以及远处的海岛;右边则是一望无际的海面,海天逐渐变成一种颜色,遥远的分界线模糊不清。随后浑浑的海水与蓝色的海水又出现一条分界线,距离南澳岛越近,海水全都是蓝色,太奇妙了。Fan笑我居然没有见过真正的海。


我第一次靠近大海是在南沙湿地公园,伸着脖子往外,可以看见伶仃洋的珠江入海口。后来2015年末班级出游去了惠州看海,听说了天后宫里是护佑出海人的妈祖。然后2019年秋去了厦门的沙滩、鼓浪屿的海港。2020年夏在青岛的八大关大礁石上听海的声音,夜晚走到石栈桥伸进大海的最远端,浪花翻滚怕打,海水溅起来又洒在身上,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体验。但那些海远处总会有岛或半岛的遮挡。在这里,是真正的、一望无际的、蓝色的大海。

入岛下公交,大沙滩就在眼前。我是很激动了,但丽芝说不要急,后面的风景更美。于是强忍跳动的小心脏,先拜武帝庙,随后搭车去宋井。途中见到云端的山头与风车。午餐是当地的糯米白粥搭小配菜,实在太香太好吃了。



宋井在一个公园里,找寻的途中又经过一些当地民居,房子门廊外的墙围成一个小院子,年代更久远的老房有天井。宋井公园门口有许多海石花饮品,凉爽清甜。园内有宋太子楼,参天古榕。宋井的神奇之处在于,建于宋代身处海滩,但却是一口永不枯竭的淡水井。


从公园出来,我们骑车往青澳湾去。沿着滨海骑行需要花很长的时间,于是跟着导航走最近的路线,进入山林直接翻过山头到对面去。薄薄的云雾,凉凉的山风,骑着电动车在山林里穿行也是一件极其刺激又曼妙的事。我昨晚才刚学会电动车,今天就无证上大马路,弯多车也多,坡度太大驼不动,或者坡陡刹不住,双手捏刹车到手软,却不停地告诉自己,别松别松,松了就没命。好在,稳到最后,到了青澳湾,这里也是北回归线与中国大陆最东边的交点——自然之门(N 23°26′21.448‘’)。















坐上车就下雨了,实在太幸运。晚餐是北国饭店,但我们却点了一桌子素菜。丽芝吃素已经8年,我现在真的再也不怀疑素食不会影响她身体了。

2021-8-1 汕头老城
建军节,汕头市区没有很隆重的节日氛围。我们起床更晚了,丽芝先去配眼镜,我则煮了一碗面条,Fan选择不吃哈哈。午餐去一家素食自主餐馆,两层楼的大饭店,菜品非常丰富,也便宜。我没想到素食在潮汕地区如此受欢迎,大概经商的人做到一定程度都想要施善修德吧。本来打算去丽芝即将工作的汕头市中医医院看看的,结果下雨,只得驻足影院和书店。雨停已经很晚了,便直接去汕头老城区,一路骑行,路况着实复杂,肉包铁顶不住铁包肉。





到名俗文化广场,多为骑楼,但大多中空无人居住。仅存心堂整栋楼还灯火通明、人来人往。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民国时代的一整套陈设,里面如同“大上海式”歌舞厅、博物馆、办公厅。









于我而言,潮汕是迷之又迷的地区,有特别的风俗,传统文化很鲜明。在广州生活多年,日常难免接触到一些“潮汕符号”,更让我晕头转脑的是潮汕话(属闽南语系),每次跟诊大约一半的病人都来自潮汕,老师常常在普通话、粤语、潮汕话之间切换。因为不了解,所以好奇。这趟旅行为我解开了一些迷。
中国之大,风土人情各有异,多些见识总是好的,更何况这些经历是流连忘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