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丨苦练十八般武艺只为战胜自己!

(周星驰电影《功夫》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风雨谈
唯自胜者能成长
开头一
《老子》有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按照老子的标准,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是不合格的。现在,“丧文化”荼毒青年,“佛系青年”成为热门标签,“不想长大”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弱则国家弱。”青年都不想长大,国家又如何强盛?所以,躺平稍事休息之后,“不想长大”的一代,还需要振作起来。唯自胜者能成长,只有不断战胜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风雨谈】亮明观点。
开头二
成长是什么?不只是马齿徒增,年华虚度,更是心理成熟,人格独立。真正的成长,不惧风雨,勇担风雪,是悬崖青松般的倔强生长,是空谷幽兰般的自我盛放。古话说得好:“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就是这份自胜之志,让青松挺直,让幽兰芬芳。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我们年轻人也应该树立起这份自胜之志,茁壮成长。
【风雨谈】亮明观点。
如何通过自胜获得成长呢?我们年轻人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风雨谈】过渡段。
第一问:自胜实质上是怎样一种体验?在我看来,自胜,其实是一个求新的过程。不断追求自胜,就是不断追求创新:新的事物,新的技能,新的境界,新的自己。自胜之人不和别人盲目攀比,而在和自己赛跑。自胜追求的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生命的厚度与广度。自胜之志,不在于胜人,而在于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最美快递员”宋学文,选择在物流行业扎根,十年风雨路,一颗平常心。自胜之志从未衰减,成长之路也因而高歌猛进。靠着独创的配送方式,他成为北京中关村的独特一景,也收获了“全国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这就是一种对自我的突破。战胜自我,是最好的成长。
【风雨谈】分论点一。阐述是什么。
第二问:我们要不要不断追求自胜?既然自胜是求新,那这个问题就相当于:面对新事物,我们是排斥还是拥护?马克思告诉我们,新事物终将战胜并取代旧事物。一个成熟的文明,必然是不断破旧立新的文明;一个成熟的人,也必然是不断自我革新之人。面对新事物,大部分人天然排斥。也许,这些保守的大多数使得人类作为一个种族生存下来,但是,正是那些勇于尝新的少数派让人类作为一种文明延续下去。同样,面对新的自己,我们是拒绝还是拥抱?在新我与旧我之间,梁启超先生“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我觉得,我们应该向先贤看齐,不惜一战,也要拥抱蜕变,拥抱新我。
【风雨谈】分论点二。阐述为什么。
第三问:怎么追求并实现自胜?其实也没有那么难。需要学会直接面对和攻坚前行,选择面对而不是逃避,选择前行而不是倒退。因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和搏击者”。年轻人,要做时代的奋进者。具体来说,要克服精神的惰性,参与更大的竞争,承担更多的责任。找准梦想的方向,一头扎进去,投身新的浪潮,学习新的知识,挑战新的职业,拥抱新的变革。当下的中国,共享经济勃发,“双创”热潮涌动,机遇无限,未来可期,还有什么可犹豫的?把自己当作一张白纸吧,去尽可能多地涂上生命的颜料。
【风雨谈】分论点三。阐述怎么办。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年轻人,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去大千世界看一看,去广阔天地闯一闯。迈出了这一步,你就立下了自胜之志;迈出了这一步,你就踏上了成长之路。
【风雨谈】重申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