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暮中的安圭利亚
本书作者曾在新加坡、芬兰、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法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生活、工作、求学和游历,“穿行于四季”,记下“旅途和省思”,也即“脚下的征途和心灵的求索”。回族的身份使得他与迁徙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穆斯林产生了接触和交流。这些发生在作者与他人之间互动,体现了游走在不同信仰与文明之间的个体(也包括作者自己)所面临的挣扎和思索。在时代的背景下,这种经历对于探索多元文化社会的前景也尤为宝贵。

暮霭降临,空气中刮起热带的熏风,落日的余晖和淡淡的华灯散落在“小印度”的街市。穆斯塔法购物中心门前人流涌动,该购物中心在南亚一带很有口碑,旅行到新加坡的印巴人大多会在这里购物。街上走着三三两两的南亚打工者,下了班之后在这里闲逛。皮肤黝黑,穿短裤的是印度的印度教徒,而穿长衫的印度人则是穆斯林。从中不难区分出巴基斯坦人,因为他们大多留着络腮胡须,且身材相对高大。孟加拉人长着特点突出的颧骨,目光温和,面相恬静。身居此地一段时间,你便可以感到这种共性与个性的融合。
我初到星洲的时候,每个周四傍晚都会来到这里。安圭利亚,是购物中心斜对面一座南亚风格的清真寺。我喜欢在夕阳将尽、暮色降临时凝视安圭利亚土黄色的围墙和不起眼的唤礼塔,它好像披上了一层薄纱,隐匿在喧嚣的街市中,显得低调而含蓄。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无论是前五十年还是后五十年,清真寺昏黄的剪影都不会改变。礼拜的时间到了,安圭利亚的召唤低沉而深远,街上的人群开始向它默默聚集。

引我来到安圭利亚的是孟加拉人马赫布布,到新加坡的第二天我在公寓附近的清真寺里结识了他。马赫布布请我去他家吃了晚饭,之后几个南亚籍的老乡把我送上了公交车。或许这种关切源于他们扛着铺盖来狮城之初的窘境,他们担心我这个没有手机、没有公交卡的旅行者在这座城市里迷失。其实,我住在公司安排的服务公寓里,第二天一上班就可以领到配发的手机和电话卡,我的大批家当正在向马六甲海峡驶来的集装箱货轮上。他们的担忧是多余的,但这种对素昧平生、背景迥异的人给予如此关怀的经历,我在之前的生活中几乎从未感受过,他们弥补了我内心中独在他乡为异客的空虚。

书店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富岩路121号万达广场2层2025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新百宁阳广场2层2F-A-06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