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个人整理+不断纠正细节)十六国纪之前燕
●●四世(慕容廆 廆子皝 皝子俊 俊子暐)始廆以武帝太康六年称公,至暐四世。暐在位一十一年,以海西公太和五年灭,通廆、皝凡八十五年。
●302(惠帝太安元年)
宇文莫圭攻鲜卑大人慕容廆于棘城,廆出击败之,俘斩万余人。辽东孟晖自宇文部帅数千家来奔,以为建威将军。廆以其臣慕舆句勤恪廉靖,使掌府库;慕舆河明敏精审,使典狱讼,覆讯清允。
廆字弈洛瑰,昌黎棘城鲜卑人也。祖木延,左贤王。父涉归,以全柳城之功,进拜鲜卑单于,迁邑于辽东北,于是渐慕诸夏之风。廆幼而魁岸,美姿貌,身长八尺,雄杰有大度。安北张华雅有知人之鉴,廆童冠时往谒之,华甚叹异,谓曰:"君至长必为命世之器,匡难济时者也。"因以所服簪帻遗廆,结殷勤而别。涉归死,其弟耐篡位,将谋杀廆,廆亡潜以避祸。后国人杀耐,迎廆立之。
●307-312(怀帝永嘉中)
廆自称鲜卑大单于,与索头部及晋幽州刺史王浚通好。
附塞鲜卑素连、木津等寇辽东,东夷校尉封释请和,而不能禁。连岁寇掠,百姓失业,流亡归廆者日月相继。廆率骑讨连、津等,大败斩之,二部悉降,徙之棘城,立辽东郡而归。
释病卒,王浚以其舅崔苾为东夷校尉,镇襄平。及怀帝蒙尘于平阳,浚承制以廆为散骑常侍、冠军将军、前锋大都督、大单于,廆不受。
●313-314(愍帝建兴中)
愍帝遣使拜廆镇军将军、昌黎、辽东二国公。
王浚檄廆与拓跋猗卢共讨段部。廆遣子翰取徒河、新城,至阳乐,闻拓跋败而还,因留翰镇徒河,壁青山。
时二京倾覆,幽、冀沦陷,廆刑政修明,虚怀引纳,流亡士庶多襁负归之。廆乃立郡以统流人,冀州人为冀阳郡,豫州人为成周郡,青州人为营丘郡,并州人为唐国郡。于是推举贤才,委以庶政,以河东裴嶷、代郡鲁昌、北平阳耽为谋主,北海逢羡、广平游邃、北平西方虔、渤海封抽、西河宋奭、河东裴开为股肱,渤海封弈、平原宋该、安定皇甫岌、兰陵缪恺以文章才俊任居枢要,会稽朱左车、太山胡毋翼、鲁国孔纂以旧德清重引为宾友。
●317(元帝建武元年)
晋王睿承制拜廆假节、散骑常侍、都督辽左杂夷流人诸军事、龙骧将军、大单于、昌黎公。
●318(太兴元年)
晋遣谒者陶辽重申前命,授廆将军、单于,廆固辞公封。
●319(二年)
冬十二月,崔苾说高句丽及宇文部、段部三国伐廆,廆大败之。营候获皇帝玉玺三纽,遣长史裴嶷送于建邺。崔毖奔高句骊。【三国伐廆,即慕容廆的巅峰之战】
以子仁为征虏将军,镇襄平。
●320(三年)
春三月,裴嶷奉送玉玺至于建邺。
高句丽攻辽东,遣慕容翰、慕容仁击败之,高句丽王求盟,翰、仁乃还。
遣将军张统掩击高句丽将如奴子于河城,擒之,俘千馀家而还。
●321(四年)
冬十二月,晋以廆为使持节、都督幽州东夷诸军事、车骑将军、平州牧,进封辽东郡公,邑一万户,常侍、单于并如故;丹书铁券,承制海东,命备官司,置平州守宰。廆于是备置僚属,以裴嶷、游邃为长史,裴开为司马,韩寿为别驾,阳耽为军谘祭酒,崔焘为主簿,黄泓、郑林参军事。立子皝为世子。作东横,以平原刘赞为东庠祭酒,使皝率国胄束修受业焉。廆览政之暇,亲临听之,于是路有颂声,礼让兴矣。
使子翰镇襄平,仁徙镇平郭。
●322(永昌元年)
冬,遣世子皝袭段末波,入令支,收其名马宝物而还。
●325(太兴三年)
春,末波卒,弟牙立,牙遣使与廆通好。
后赵使宇文乞得龟来攻,廆邀索头部与段部为援,使皝率众攻乞得龟,克之,悉虏其众。
冬,廆劝段牙徙都,俄而辽西人攻牙,杀之,奉疾陆眷之孙辽立。
●326(咸和元年)
是岁,晋加廆侍中,位特进。
●330(五年)
是岁,晋加廆开府仪同三司,固辞不受。
●333(八年)
夏五月乙未,廆卒,时年六十五,在位四十九年。晋遣使者策赠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襄。子皝嗣位。
皝字元真,廆第三子也。龙颜版齿,身长七尺八寸。雄毅多权略,尚经学,善天文。廆为辽东公,立为世子。建武初,拜为冠军将军、左贤王,封望平侯,率众征讨,累有功。太宁末,拜平北将军,进封朝鲜公。
六月,皝以平北将军行平州刺史,督摄部内,赦系囚。以长史裴开为军谘祭酒,郎中令高诩为玄菟太守,辽东太守阳骛为左长史,带方太守王诞为右长史。遣长史勃海王济等至建康告丧。
宇文乞得龟为其别部逸豆归所逐,奔死于外,皝率骑讨之,逸豆归惧而请和,遂筑榆阴、安晋二城而还。
皝兄建威翰西奔段辽。弟征虏仁据辽东反,皝遣弟建武幼等讨之,遇于汶水,幼等大败,皆没于仁。
●334(九年)
春正月,遣司马封弈攻鲜卑木堤于白狼,扬威淑虞攻乌丸悉罗侯于平冈,皆斩之。材官刘佩攻乙连,不克。
段辽攻徒河,辽弟兰与慕容翰攻柳城,将军张萌及都尉石琮击败之,二月,辽复遣兰、翰攻柳城,遣宁远慕容汗及封弈救之,汗为兰所败,死者大半。兰等亦引兵还。
三月,慕容仁自号车骑将军、平州刺史。
秋八月,晋遣谒者徐孟、闾丘幸等持节拜皝镇军大将军、平州刺史、大单于、辽东公,持节、都督、承制封拜,一如廆故事。使船下马石津,皆为慕容仁所留。皝遂自征辽东,甲申,克襄平。仁所署居就令刘程以城降,新昌人张衡执县宰以降。于是斩仁所置守宰,分徙辽东大姓于棘城,置和阳、武次、西乐三县而归。以杜群为辽东相,安辑遗民。
冬十二月,仁遣兵袭新昌,督护王寓击走之,遂徙新昌(民)入襄平。
●335(咸康元年)
遣封弈袭宇文别部涉奕于,大获而还。涉奕于率骑追战于浑水,又败之。
以司马韩矫、军祭酒封弈为左右司马。
秋七月,立子俊为世子。
●336(二年)
春正月,皝从昌黎践冰以讨慕容仁,乙未,斩之,克平郭而还。自馀吏民为仁所诖误者,皝皆赦之。
立藉田于朝阳门东,置官司以主之。
夏六月,段辽遣将李咏夜袭武兴,遇雨,引还,都尉张萌追咏,擒之。
段兰攻柳城,宇文归攻安晋,为兰声援,皝以步骑五万击之,师次柳城,兰、归皆遁。遣封弈率轻骑追击败之,收其军实,馆谷二旬而还。俄而兰兵复至,遣封弈邀击,大败之,斩其将荣保。
秋九月,遣兼长史刘斌、郎中令阳景送徐孟等归于京师。
使世子俊伐段辽诸城,封弈攻宇文别部,皆大捷而归。【其实就是二路都败了,燕人真的很能编史】
立纳谏之木,以开谠言之路。
●337(三年)
春三月,徙昌黎郡,筑好城于乙连东,使折冲兰勃戍之,以逼段辽。又城曲水,以为勃援。
夏四月,乙连饥甚,辽输之粟,勃要击获之。
六月,辽从弟屈云攻兴国,慕容遵逆战于五官水,大败之,尽俘其众。
秋九月,镇军左长史封弈等劝皝称燕王,皝从之。于是备置群司,以封弈为国相,韩寿为司马,裴开为奉常,阳骛为司隶,王寓为太仆,李洪为大理,杜群为纳言令,宋该、刘睦、石琮为常伯,皇甫真、阳协为冗骑常侍,宋晃、平熙、张泓为将军,封裕为记室监。
冬十月丁卯,皝即燕王位,大赦。起文昌殿,乘金根车,驾六马,出入称警跸。
十一月甲寅,追尊武宣公曰武宣王,夫人段氏曰武宣后,立夫人段氏为王后,世子俊为王太子,如魏武、晋文辅政故事。
遣扬烈将军宋回称藩于赵,乞师以讨段辽,自请尽帅国中之众以会之,并以弟宁远将军汗为质。赵主虎大悦,厚加慰答,辞其质,遣还,密期以明年。
●338(四年)
春正月,王遣都尉赵盘入赵,听师期。赵主虎总众而至。
三月,赵盘还棘城。王引兵攻掠令支以北诸城。辽遣段兰来救诸城,王逆战败之,斩级数千,掠五千余户而归。赵军至徐无,辽奔密云山。
夏四月癸丑,晋遣使进王为征北大将军、幽州牧,领平州刺史,加散骑常侍,增邑万户,持节、都督、单于、公如故。
赵主虎以王不会师,欲来伐。王闻之,严兵设备,罢六卿,纳言,常伯,冗骑常侍官。
戊子,赵进军攻棘城,戎卒数十万,四面进攻,郡县诸部叛应赵者三十六城。相持旬余,左右劝王降。王曰:"孤方取天下,何乃降人乎!"
壬辰,赵兵引退,王遣子恪等率骑二千,晨出击之。赵军惊扰,弃甲而遁。恪乘胜追之,斩获三万(千)余级,筑戍凡城而还。【当时后赵对于燕而言可以说是庞然巨物了,能击败真的是煊赫战绩,此后后赵一直增兵谋攻燕,但至季龙去世也未再度发起进攻】
冬十二月,段辽遣使诈降于赵,请兵应接。赵将麻秋率众迎辽,慕容恪伏精骑七千于密云山,大败之,获其司马阳裕、将军鲜于亮,拥辽及其部众以归。
●339(五年)
夏四月,遣前军慕容评帅广威慕容军、折冲慕舆根、荡寇慕舆泥等袭辽西,掠千余户以归。赵镇远石成追击,评逆战败之,斩其将呼延晃、张支。
段辽谋叛,王诛之,及其党与数十人,送辽首于赵。
赵将石成入攻凡城,不克,进陷广城。
王自以称王未受晋命,冬,遣长史刘翔、参军鞠运献捷建康,兼言权假之意,并请大举讨平中原。奏听之。
是岁,王伐高句丽,王钊(zhao一声)乞盟而还。又使子恪、霸击宇文别部,不克。
●340(六年)
钊遣其世子来朝。
王将图石氏,从容谓诸将曰:"石季龙自以安乐诸城守防严重,城之南北必不设备,今若诡路出其不意,冀之北土尽可破也。"冬十月,王率骑二万出蠮螉塞,袭赵幽州,戍将当道者皆禽之,长驱至于蓟城。赵幽州刺史石光拥兵数万,闭城不敢出。王进渡武遂津,入于高阳,所过焚烧积聚,掠徙幽、冀三万余户而归。
●341(七年)
春正月,使阳裕、唐柱等筑城于柳城之北、龙山之西,立宗庙、宫阙,命曰龙城。
二月,遣长史刘翔使建康,求大将军、燕五章玺。乙卯,以皝为使持节、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幽州牧、大单于、燕王,备物、典策,皆从殊礼。又以世子俊为假节、安北将军、东夷校尉、左贤王;赐军资器械以千万计。又封诸功臣百馀人。以刘翔为代郡太守,封临泉乡侯,加员外散骑常侍;翔固辞不受。
秋七月,晋使兼大鸿胪郭希随刘翔还昌黎,持节册拜,封诸功臣百余人。皝以刘翔为东夷护军、领大将军长史,唐国内史阳裕为左司马,典书令李洪为右司马,中尉郑林为军谘祭洒。
九月,以慕容恪为渡辽将军,镇平郭。
●342(八年)
冬十月,王迁都龙城,大赦,十一月,率劲卒四万东伐高句丽,大战败之,高句丽王钊单马而遁,载其父尸并其母妻珍宝,掠男女五万余口,焚其宫室,毁丸都而归。【代价就是王寓一部全军覆没】
●343年(九年)
春二月,高句丽王钊遣其弟称臣入朝,贡珍异以千数。王乃还其父尸,犹留其母为质。
宇文归遣其国相莫浅浑来伐,诸将请战,王不许。浑以王为惮之,荒酒纵猎,不复设备。王曰:"浑奢忌已甚,今则可一战矣。"遣慕容翰率骑击之,浑大败,仅以身免,尽俘其众。
代王什翼犍复求婚,王使纳马千匹为礼,什翼犍不与,又倨慢无子壻礼。八月,王遣世子俊帅前军师评等击代。什翼犍帅众避去,俊等无所见而还。
是岁,王躬巡郡县,劝课农桑,起龙城宫阙。
●344(十年)
春,王帅骑二万亲伐宇文归,大战败之,尽俘其众,归远遁漠北。王开地千余里,悉收其畜产、资货,徙部人万五千余落于昌黎,改涉奕于城为威德城。行饮至之礼,论功行赏各有差。【其实己方也是死伤惨重】
赵右将军白胜、并州刺史王霸自甘松出救之。比至,宇文部已亡,因攻威德城,不克而还,将军慕容彪追击破之。
代王什翼犍遣其大人长孙秩迎妇于燕。
夏四月,赵平北将军尹农攻凡城,不克而还。
以牧牛给贫家,田于苑中,公收其八,二分入私。有牛而无地者,亦田苑中,公收其七,三分入私。
●345(十二年)
春,时有黑龙、白龙各一,见于龙山,王亲率群僚观之,去龙二百余步,祭以太宰。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而去(解角:脱角)。王大悦,还宫,赦其境内,号新宫曰和龙,立龙翔佛寺于山上。
赐大臣子弟为官学生者号高门生,立东庠于旧宫,以行乡射之礼,每月临观,考试优劣。王雅好文籍,勤于讲授,学徒甚盛,至千余人。亲造《太上章》以代《急就》,又著《典诫》十五篇,以教胄子。
冬十月,慕容恪攻高句丽南苏,克之,置戍而还。
是岁,王以为古者诸侯即位,各称元年,于是始不用晋年号,自称十二年。以慕容霸为平狄将军,戍徒河。
●346(十三年)
春正月,遣世子俊率慕容军、慕容恪、慕舆根等骑万七千东袭夫余,克之,虏其王玄及部落五万馀口而还。以玄为镇军将军,妻以女。
王亲临东庠考试学生,其经通秀异者,擢充近侍(秀异:优异特殊)。以久旱,丐百姓田租。罢成周、冀阳、营丘等郡。以勃海人为兴集县,河间人为宁集县,广平、魏郡人为兴平县,东莱、北海人为育黎县,吴人为吴县,悉隶燕国。
●348(十四年)
秋八月,王有疾,召世子俊属之曰:"今中原未平,方资贤杰以经世务。恪智勇兼济,才堪任重,汝其委之,以成吾志!"又曰:"阳士秋士行高洁,忠干贞固,可托大事,汝善待之!"九月丙申,薨。在位十五年,时年五十二。初,王尝畋于西鄙,将济河,见一父老,服朱衣,乘白马,举手麾王曰:"此非猎所,王其还也。"秘之不言,遂济河,连日大获。后见白兔,驰射之,马倒被伤,乃说所见。辇而还宫,引俊属以后事。【打完宇文后基本休养了六年之久】
冬十一月甲辰,葬文明王。俊即位为燕王,大赦境内,遣使诣建康告丧。以弟交为左贤王,左长史阳骛为郎中令。
俊字宣英,皝之第二子也。初,廆常言:"吾积福累仁,子孙当有中原。"既而生俊,廆曰:"此儿骨相不恒,吾家得之矣。"及长,身长八尺二寸,姿貌魁伟,博观图书,有文武干略。皝为燕王,拜俊假节、安北将军、东夷校尉、左贤王、燕王世子。
●349(十五年)
夏五月,王以赵主虎死,赵、魏大乱,将图兼并之计,以慕容恪为辅国将军,慕容评为辅弼将军,左长史阳鹜为辅义将军,谓之"三辅"。慕容霸为前锋都督、建锋将军,简精卒二十馀万,讲武戒严,为进取之计。
冬,王遣使至凉州,约张重华共进兵。【即蓄势待发】
是岁,晋使谒者陈沈拜王为使持节、侍中、大都督、都督河北诸军事、幽、冀、并、平四州牧、大将军、大单于、燕王,承制封拜一如廆、皝故事。
●350(十六年)
春二月,王使慕容霸将兵二万自东道出徒河,慕舆于自西道出蠮螉塞,王自中道出卢龙塞,以伐赵。以慕容恪、鲜于亮为前驱,命慕舆泥槎山通道。留世子晔守龙城,以内史刘斌为大司农,与典书令皇甫真留统后事。
霸军至三陉,赵征东邓恒惶怖,焚仓库,弃安乐遁去,与幽州刺史王午共保蓟。徙河南部都尉孙泳急入安乐,扑灭馀火,籍其谷帛。霸收安乐、北平兵粮,与王会临渠。
三月,王军至无终。王午留其将王他以数千人守蓟,与邓恒走保(饶阳之)鲁口。乙巳,王攻拔蓟,执他,斩之。遂入都于蓟,中州士女降者相继。军至范阳,赵范阳太守李产出降,复以为太守。
以弟宜为代郡城郎,孙泳为广宁太守,悉置幽州郡县守宰。
甲子,王使中部俟釐(li二声)慕舆句督蓟中留事,自将击王午、邓恒于鲁口。军至清梁,恒将鹿勃早将数千人夜袭营,慕容霸、慕舆根等击走之。王引兵还蓟。
秋八月,代郡人赵榼帅三百馀家叛归赵并州刺史张平。王徙广宁、上谷二郡人于徐无,代郡人于凡城。
九月,王复南徇冀州,取章武、河间。以慕容评为章武太守;封裕河间太守;贾坚乐陵太守,治高城。
十月,王还蓟,留诸将守之。自还龙城,谒陵庙。【这一年本来想切冀州中部,没切下去,就先切东部】
是岁,赵主鉴为其将冉闵所杀,闵称天王于邺,国号魏;鉴弟祗僣帝号于襄国。闵将王泰败祗将石琨于邯郸,闵遂围襄国。
●351(十七年)
春正月,赵遣太尉张举告急于王,许送传国玺。遣御难将军悦绾将兵三万(千)往会之。魏亦遣使者常炜使于龙城,欲与王相结,王不许。
二月,王自龙城入蓟。
夏,赵主祗为其将刘显所杀,显称帝于襄国。
使封弈讨魏渤海太守逄约、昌黎太守高开讨幽州刺史刘准,皆破之。
秋八月,遣慕容恪略地中山,慕容评攻王午于鲁口。恪次唐城,魏将白同、中山太守侯龛固守卢奴不下。恪留其将慕容彪守之,南徇常山,军于九门,魏赵郡太守辽西李邽举郡降,恪厚抚之,将邽还围卢奴,侯龛逾城出降,遂克卢奴,斩白同。恪入城,迁其将帅、土豪数十家诣蓟,馀皆安堵,军令严明,诸将无所犯。
评次南安,王午遣其将郑生拒评。评逆生,斩之。【也就是慕容评没打下王午】
以北平太守孙兴为中山太守。
库傉官伟帅部众自上党来降。
冬十二月,王还龙城。
是岁,丁零翟鼠率其所部来降,封鼠归义王。氐帅苻健称王于关中,国号秦。
●352(八年→元玺元年)
春三月乙巳,王还蓟,稍徙军中文武兵民家属于蓟。
魏主闵攻刘显,杀之,遂克襄国,因游食常山、中山诸郡。赵故将段勤聚众万余人保于绛幕。夏四月甲子,遣慕容恪击魏,慕容霸等击勤。
慕容恪及闵战,擒之,并执闵大将董闵、张温,皆送于蓟。恪进屯常山,后还镇中山。己卯,闵至蓟。王大赦,送闵于龙城。
慕容霸军至绎幕,段勤与弟思陪举城降。
甲申,遣慕容评及中尉侯龛帅精骑万人攻邺。癸巳,至邺,魏大将蒋干及太子智闭城拒守。城外皆降于评,刘宁及弟崇帅胡骑三千奔晋阳。蒋干求救于晋。庚寅,遣广威慕容军、殿中慕舆根、右司马皇甫真等帅步骑二万会慕容评攻邺。晋河南太守戴施入邺共魏城守。
辛卯,斩魏主闵于龙城。会大旱,蝗,王谓闵为祟,遣使祀之,谥曰悼武天王。
五月丙辰,王入中山。邓恒死,王午自号安国王,秋八月,遣慕容恪、封弈、阳骛攻午,午闭城自守,送冉操诣恪等,乃掠其禾稼而还。
庚午,魏将马愿等开邺城门降,戴施、蒋干悬缒而下,奔于仓垣。慕容评送魏后董氏、太子智、太尉申钟、司空条攸等及乘舆服御于蓟。尚书令王简、左仆射张乾、右仆射郎肃皆自杀。王诈云董氏得传国玺献之,赐号奉玺君,赐冉智爵海宾侯。以申钟为大将军右长史。
命慕容评镇邺。
冬十月丁卯,王还蓟。
故赵将拥兵据州郡者,各遣使来降。乃以王擢为益州刺史,夔逸秦州刺史,张平并州刺史,李历兖州刺史,高昌安西将军,刘宁车骑将军。
慕容恪屯安平,积粮,治攻具,将讨王午。丙戌,中山苏林起兵于无极,自称天子,恪自鲁口还讨林。闰月戊子,王遣广威慕舆根助恪攻林,斩之。王午为其将秦兴所杀,吕护又杀兴,复自号安国王。
初,赵主虎使人探策于华山,得玉版,文曰:"岁在申酉,不绝如线。岁在壬子,真人乃见。"及此,国人咸以为王之应也,群下咸言:"大燕受命,上承光纪黑精之君,运历传属,代金行之后,宜行夏之时,服周之冕,旗帜尚黑,牲牡尚玄。"王从之。
十一月丁卯,始置百官,以国相封弈为太尉,左长史阳骛为尚书令,右司马皇甫真为尚书左仆射,典书令张悕(希)为右仆射,慕容恪为侍中,宋活为中书监,韩恒为中书令,其余封授各有差。戊辰,王即皇帝位,大赦。自谓获传国玺,改元元玺。追尊武宣王为高祖武宣皇帝,文明王为太祖文明皇帝。时晋使适至,帝谓曰:"汝还白汝天子,我承人之乏,为中国所推,已为帝矣。"改司州为中州,置司隶校尉官;建留台于龙都,以玄菟太守乙逸为尚书,专委留务。其从行文武、诸藩使人及登号之日者,悉增位三级。泒河之师,守邺之军,下及战士,赐各有差。临阵战亡者,将士加赠二等,士卒复其子孙。殿中旧人皆随才擢叙。
晋宁朔将军荣胡以彭城、鲁郡来降。【斩了冉闵,占据中原后基本就牛逼起来了】
是岁,秦王健即帝位于长安。段龛据青州,自号齐王,称蕃于晋。
●353(二年)
春二月庚子,立妃可足浑氏为皇后,世子晔为皇太子,皆自龙城迁于蓟宫。
三月,赵故卫尉常山李犊聚众数千,反于普壁垒,夏五月,遣卫将军慕容恪率众讨降之,遂东击吕护于鲁口。
冬十一月,赵故将乐陵朱秃、平原杜能、清河丁娆(rao二声)、阳平孙元各拥兵分据城邑,至是皆请降。以秃为青州刺史,能为平原太守,娆为立节将军,元为兖州刺史,各留抚其营。
是岁,以给事黄门侍郎慕容霸为使持节、安东将军、北冀州刺史,镇常山。【算是休养了一年】
●354(三年)
春,卫将军慕容恪围鲁口,三月,陷之,吕护奔野王,复遣前将军悦绾讨之。护遣弟奉表谢罪,以护为宁南将军、河内太守。
姚襄以梁国来降。
以慕容评为都督秦、雍、益、梁、江、扬、荆、徐、衮、豫十州河南诸军事,权镇于洛水;慕容彊为前锋都督、都督荆、徐二州缘淮诸军事,进据河南。【休养,为南取之计】
夏四月戊申,封抚军慕容军为襄阳王,左将军慕容彭为武昌王;以卫将军慕容恪为大司马、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事,封太原王;镇南慕容评为司徒、骠骑将军,封上庸王;封安东慕容霸为吴王,左贤王慕容友为范阳王,散骑常侍慕容厉为下邳王,散骑常侍慕容宜为庐江王,宁北慕容度为乐浪王;又封弟桓为宜都王,逮临贺王,徽河间王,龙历阳王,纳北海王,秀兰陵王,岳安丰王,德梁公,默始安公,偻南康公;子咸乐安王,亮勃海王,温带方王,涉渔阳王,暐中山王;以尚书令阳骛为司空,仍守尚书令。命冀州刺史吴王霸徙治信都,更其名为垂。
秋七月,青州刺史朱秃杀乐陵太守慕容钩,南奔齐。
八月,帝大调兵众,因发诏之日,号曰:"丙戌举。"
九月,或告黄门侍郎宋斌等谋奉海宾侯冉智为主,皆伏诛。冬,帝如龙城。
●355(四年)
春,齐王龛袭将军荣国于郎山,败之。
夏四月,帝自和龙还蓟,幽冀之人为东迁,互相惊扰,所在屯结。其下请讨之,帝曰:"群小以朕东巡,故相惑耳。今朕既至,寻当自定。然不虞之备亦不可不为。"于是令内外戒严。
秦河内太守王会、黎阳太守韩高、晋兰陵太守孙黑、济北太守高柱、建兴太守高瓮各以其郡来降。秦将刘宁率户二千诣蓟降,拜后将军。
齐王龛与帝书,抗中表之仪,非其正位。帝怒,冬十一月,以太原王恪为大都督、抚军将军,阳骛副之,以击齐。
十二月,高句丽王钊遣使诣帝纳质修贡,以请其母。帝许之,遣殿中刁龛送钊母周氏归其国,以钊为征东大将军、营州刺史,封乐浪公,王如故。
上党人冯鸯逐太守段刚,自称太守,遣使降晋。
是岁,秦主健死,子生嗣位。【继续休养】
●356(五年)
春正月,太原王恪引兵济河,未至广固百馀里,齐王龛帅众三万逆战。丙申,恪大破龛于淄(济)水,执其弟钦,斩右长史袁范等。龛脱走,还城固守,恪进军围之。俄而龛出城击破恪别军,恪退据安平。
二月,恪招抚齐诸城,己丑,龛所署徐州刺史阳都公王腾及索头单于薛云举众降,恪命腾以故职还屯(琅琊之)阳都。
晋将刘度攻秦卢氏堡,帝遣将军慕舆长卿入轵关,攻秦幽州刺史强哲于裴氏堡以应之。长卿为秦将邓羌所败,死之。
夏六月丙子,太子晔卒,谥献怀。
秋八月,龛遣其属段蕰求救于晋,诏徐州刺史荀羡将兵随蕰救之。羡至琅邪,惮恪兵之强,不敢进。王腾攻鄄城,羡进攻阳都,会霖雨,城坏,获腾,斩之。
冬十月,恪筑室反耕,严固围垒以守广固。齐人争运粮以馈恪军。
十一月丙子,龛面缚出降,并执朱秃送蓟。恪抚安新民,悉定齐地,徙鲜卑、胡、羯三千馀户于蓟。帝具朱秃五刑,以龛为伏顺将军。恪留慕容尘镇广固,以尚书左丞鞠殷为东莱太守,章武太守鲜于亮为齐郡太守,乃还。
荀羡闻广固已陷,退还下邳,留将军诸葛攸、高平太守刘庄将三千人守琅邪,参军谯国戴遂等将二千人守泰山。遣慕容兰屯汴城,为羡所杀。【这一年拿下青州】
●357(光寿元年)
春正月,征幽州刺史乙逸为左光禄大夫。
二月癸丑,立次子中山王暐为太子,大赦,改元光寿。
夏五月戊寅,遣抚军慕容垂、中军慕容虔、护军平熙等率步骑八万讨丁零敕勒于塞北,大破之,俘斩十余万级,获马十三万匹,牛羊亿余万。
匈奴单于贺赖头率部落三万五千来降,拜宁西将军、云中郡公,处之于代郡平舒城。
帝杀段龛,坑其徒三千馀人。
冬十一月癸酉,帝自蓟城迁于邺,十二月乙巳,入邺宫,赦境内,缮修宫殿,复铜雀台。
使昌黎、辽东二郡营起宣帝庙,范阳、燕郡构明帝庙,以护军平熙领将作大匠,监造二庙焉。
河间李黑聚众千余,攻略州郡,杀枣强令卫颜,长乐太守傅颜讨斩之。
常山大树自拔,根下得璧七十、圭七十三,光色精奇,有异常玉。帝以为岳神之命,遣尚书郎段勤以太宰祀之。
初,宣帝有骏马曰赭白,有奇相逸力。赵之伐棘城也,明帝将出避难,欲乘之,马悲鸣蹄啮,人莫能近。明帝曰:"此马见异先朝,孤常仗之济难,今不欲者,盖先君之意乎!"乃止。赵兵寻退,明帝益奇之。至是,四十九岁矣,而骏逸不亏,帝比之于鲍氏骢,命铸铜以图其象,亲为铭赞,镌勒其旁,置之蓟城东掖门。是岁,象成而马死。
秦主生为其将苻坚所杀,其平州刺史刘特率户五千来降。【休养一年,以观时变】
●358(二年)
上党冯鸯叛,春二月,遣司徒、上庸王评讨之,不克。甲戌,遣领军慕舆根将兵助评,遂急攻之,鸯奔野王依吕护,其党尽降。
秋,遣慕容评讨秦并州刺史张平,司空阳骛讨高昌于东燕,乐安王臧讨李历于濮阳。
阳骛攻昌别将于黎阳,不克。
并州垒壁降评者百余所,以尚书右仆射悦绾为安西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并州刺史以抚之。平所署征西诸葛骧等帅并州垒壁百三十八又降,皆复其官爵。平帅众三千奔平阳,复请降。
李历走荥阳,高昌奔邵陵,悉降其众。
冬十月,晋北中郎将谢万据梁、宋,使太山太守诸葛攸攻东郡。遣慕容恪拒战,坡之,谢万惧而遁归。恪进兵入河南,汝、颍、谯、沛皆陷,置守宰而还。
帝欲兼并秦、晋,十二月,乃令州郡校阅见丁,精覆隐漏,率户留一丁,余悉发之,欲使步卒满一百五十万,期明年大集,将进临洛阳,为三方节度。武邑刘贵上书极谏,陈百姓凋弊,召兵非法,恐人不堪命,有土崩之祸,并陈时政不便于时者十有三事。帝览而悦之,付公卿博议,事多纳用,乃改为三五占兵,宽戎备一周,悉令明年季冬赴集邺都。
时国内调发繁数,官司各遣使者,道路旁午,郡县苦之。太尉、领中书监封弈请"自今非军期严急,不得遣使,自馀赋发皆责成州郡,其群司所遣弹督先在外者,一切摄还。"帝从之。
晋北中郎将荀羡攻陷山茌(ren三声),杀太山太守贾坚。青州刺史慕容尘遣司马悦明救之,羡师败绩,复取山荏。以坚子活为任城太守。
出吴王垂为平州刺史,镇辽东。【这一年就是平定了并州】
●359(三年)
春二月,立小学于显贤里以教胄子。封子泓为济北王,冲为中山王。问高年疾苦、孤寡不能自存者,赐谷帛有差。
帝杀段勤,勤弟思奔晋。【段勤或是受慕容垂牵连被害】
帝夜梦赵主虎啮其臂,寤而恶之,命发其墓,剖棺出尸,蹋而骂之曰:"死胡安敢梦生天子!"遣御史中尉阳约数其残酷之罪,鞭之,弃于漳水。
秋七月,高昌自白马奔于荥阳。
冬十月,晋遣西中郎将谢万次下蔡,北中郎将郗昙次高平来伐,又遣诸葛攸率水陆三万入自石门,屯于河渚。攸部将匡超进据嵪嶅(kao四声ao二声),萧馆屯于新栅,督护徐冏率水军三千泛舟上下,为东西声势。遣上庸王评、长乐太守傅颜帅步骑五万,战于东阿,大破之。评遂陷许昌、颍川、谯、沛诸城,置守宰而还。
塞北七国贺兰、涉勒等皆降。
十二月辛酉,帝疾笃,谓慕容恪曰:"吾所疾惙然,当恐不济。修短命也,复何所恨!但二寇未除,景茂冲幼,虑其未堪多难。吾欲远追宋宣,以社稷属汝。"恪曰:"太子虽幼,天纵聪圣,必能胜残刑措,不可以乱正统也。"帝怒曰:"兄弟之间岂虚饰也!"恪曰:"陛下若以臣堪荷天下之任者,宁不能辅少主乎!"帝曰:"若汝行周公之事,吾复何忧!李绩清方忠亮,堪任大事,汝善遇之。"
召吴王垂还邺。所征郡国兵悉集邺城。
●360(建熙元年)
春正月癸巳,帝大阅于邺,欲使大司马恪、司空阳骛率众南伐,会疾笃,乃召恪、骛及司徒评、领军慕舆根等受遗诏辅政。甲午,卒,时年四十二,在位十一年。
戊子,太子暐即位,年十一。大赦,改元建熙。
是时兵集邺城,盗贼互起,每夜攻劫,晨昏断行。于是宽常赋,设奇禁,贼盗有相告者赐奉车都尉,捕诛贼首木谷和等百余人,乃止。
暐字景茂,俊第三子也,既嗣位,二月,尊可足浑后为皇太后。以太原王恪为太宰,专录朝政,上庸王评为太傅,阳骛为太保,慕舆根为太师,参辅朝政。根与左卫慕舆干谋作乱,使侍中皇甫真、护军傅颜收根、干,于禁中斩之,大赦境内。
三月己卯,葬先帝于龙陵,谥曰景昭皇帝,庙号烈祖。所征州郡兵,以国内多难,互相惊动,往往擅自散归,自邺以南,道路断塞。遂以吴王垂为使持节、征南将军、都督河南诸军事、兖州牧、荆州刺史,镇梁国之蠡台,孙希为安西将军、并州刺史,傅颜为护军将军,率骑二万观兵河南,临淮而还,军威甚盛,境内乃安。
●361(二年)
春二月,秦平阳人举郡来降。以建威段刚为太守,遣督护韩苞将兵共守平阳。
方士丁进有宠于先帝,欲求媚于太宰恪,说恪令杀太傅评,恪大怒,奏收斩之。
高昌卒,河内太守吕护并其众,遣使降晋,晋拜护冀州刺史。护欲引晋兵袭邺,三月,太宰恪将兵五万,冠军皇甫真将兵万人,共讨之。军至野王,护婴城自守,恪列长围以守之。
夏四月,晋太尉桓温镇宛,使其弟豁将兵取许昌,将军慕容尘败归。俄而豁退,尘复前据许昌。
秋七月,吕护遣其将张兴出战,护军傅颜击斩之。恪遂攻陷野王,护南奔荥阳。以护参军广平梁琛为中书著作郎。
九月,张平反,袭破平阳、雁门。俄而秦人攻平,平求救于帝,帝恶其反复,不许,平遂为秦所灭。
十月,吕护复叛晋,来奔,以为宁南将军、广州刺史。
冬十二月,大赦。【就是打下了河内,该往南打河南了】
●362(三年)
春正月,遣吕护、傅颜屯河阴,攻陷小垒,遂逼洛阳,三月乙酉,晋河南太守戴施南奔宛,冠军陈祐告急于晋,晋使太尉桓温救之。【《晋书》曰四月乙酉】
夏五月丁巳,温遣北中郎将庾希、竟陵太守邓遐率舟师三千人救洛阳。
六月甲戌,征东参军刘拔杀将军、冀州刺史、范阳王友于信都。
秋七月,吕护等退守小平津,护中流矢死,将军段崇收其余众,退据野王。邓遐进屯新城,庾希别将何谦及将军刘则战于檀丘,败之。【即洛阳之争,晋人算是小胜一场】
八月,晋西中郎将袁真进次汝南,运米五万斛以馈洛阳。
冬十二月,庾希自下邳退镇山阳,袁真自汝南退镇寿阳。【目前没看出为何晋人需要退兵】
●363(四年)
夏四月,遣征东慕容忠攻荥阳,晋荥阳太守刘远退保鲁阳,五月癸卯,忠进陷管城,刘远还于江陵。
冬十月,遣镇南慕容尘攻晋陈留太守袁披于(汝南之)长平,晋汝南太守朱斌乘虚攻克许昌。
●364(五年)
春正月丙辰,大赦。
二月,遣太傅评、龙骧李洪略地河南,夏四月甲辰,攻许昌、悬瓠(hu四声)、陈城,并陷之,遂略汝南诸郡。桓温遣其将刘岵击评,评退,徙万余户于幽、冀。使镇南慕容尘复镇许昌。【其实晋人唯倚桓温,但是之前一直抑之不使北伐,从而错失收复中原的机会】
秋八月,遣侍中慕舆龙如龙城,徙宗庙及所留百官皆诣邺。
太宰恪欲图洛阳,先遣人招纳士民,远近诸坞皆归之。乃使司马悦希军于盟津,豫州刺史孙兴分戍成皋,以为声援。
九月,晋冠军陈祐闻许昌已没,留长史沈劲守洛阳,帅众奔新城。悦希遂略河南诸城,尽取之。
●365(六年)
春三月丙子,太宰恪攻陷洛阳,晋宁朔竺瑶奔于襄阳,扬武将军沈劲死之。恪遂略地至崤、渑,关中大震,秦主坚欲自屯陕城以备之。
以左中郎将慕容筑为假节、征虏将军、洛州刺史,镇金墉;慕容垂为都督荆、扬、洛、徐、兖、豫、雍、益、梁、秦等十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荆州牧,配兵一万,镇鲁阳。
夏四月壬午,太尉、武平公封弈卒,谥曰匡公。以司空阳鹜为太尉,侍中、光禄大夫皇甫真为司空,领中书监。
是岁,钟律郎郭钦奏议以帝承赵国水为木德,帝从之。
●366(七年)
春三月,时国内多水旱,太宰、大司马恪,太傅、司徒评,稽首归政,上章绶,请归第,帝不许。
冬十月,遣抚军、下邳王厉攻太山,晋太山太守诸葛攸奔于淮南,厉遂拔鲁、高平,悉陷兖州诸郡,置守宰而还。
十二月,晋南阳督护赵弘以宛城降,征南慕容垂遣其南中郎将赵盘自鲁阳戍宛。
●367(八年)
春二月,遣抚军下邳王厉、镇北宜都王桓袭敕勒。
夏四月,遣慕容尘攻晋竟陵,不克。
五月壬辰,太宰恪卒,谥曰桓王。
晋右将军桓豁攻宛,获赵弘、赵盘,留兵戌宛而还。
秋七月,下邳王厉等攻破敕勒,获马牛数万。厉兵还过代地,犯代王什翼犍穄田,代王怒。平北、武强公慕舆泥以幽州兵戌云中,八月,代攻云中,泥弃城而遁,振威慕舆贺辛死之。
冬十二月甲子,太尉、建宁公阳骛卒,谥曰敬公。以司空皇甫真为侍中、太尉,光禄大夫李洪为司空。
●368(九年)
春二月,以车骑将军、中山王冲为大司马;荆州牧、吴王垂为侍中、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秦魏公謏(xiao三声)据陕城来降,遣使请救,帝不许。
使仆射悦绾出诸军营户。绾既定制,朝野震惊,出户二十余万。冬十一月,绾卒。
●369(十年)
夏四月庚戌,晋大司马桓温帅率众来伐。甲子,立皇后可足浑氏。
六月辛丑,温遣建威檀玄攻湖陆,拔之,获宁东慕容忠。帝以下邳王厉为征讨大都督,帅步骑二万逆温于黄墟,厉兵大败,单马奔还。高平太守徐翻举郡降于温。护军傅颜又与温前锋邓遐、朱序战于林渚,颜军败绩。帝复遣乐安王臧统众拒温,臧又败还。帝惧,遣散骑常侍李凤求救于秦。【按《晋书》,林渚之战在秋九月】
秋七月,温屯于阳武(武阳),故兖州刺史孙元帅其族党起兵应温。温至枋头,帝以吴王垂代臧为使持节、南讨大都督,帅征南、范阳王德等众五万以拒温。垂表司徒左长史申胤、黄门侍郎封孚、尚书郎悉罗腾皆从军。
帝又遣散骑侍郎乐嵩请救于秦,许赂以虎牢以西之地,八月,秦遣将苟池率众二万,出自洛阳,师于颍川。
温以降人段思为乡导,悉罗腾与战,生擒思。温又使故赵将李述徇赵、魏,腾与虎贲中郎将染干津击斩之,温军夺气。
九月,垂使范阳王德屯于石门,绝温粮漕,温使龙骧袁真攻石门,不克。豫州刺史李邦(邽)率州兵五千断温馈运。
温频战不利,粮运复绝,及闻秦兵之至,丙申,焚舟,弃辎重、铠仗,自陆道而归。辛丑,吴王垂追败温后军于襄邑。孙元保据阳武,遣左卫孟高讨擒之。
冬十月,晋豫州刺史袁真以寿阳来降,遣大鸿胪温统拜真使持节、都督淮南诸军事、征南大将军、扬州刺史,封宣城公。统未逾淮而卒。
十一月辛亥朔,吴王垂惧太后可足浑氏与太傅评谋害,奔于秦,秦遇之甚厚。
是时,太后可足浑氏侵桡国政,太傅评贪昧无厌,货赂上流,官非才举,群下怨愤。尚书左丞申绍上疏劝谏,疏奏,不省。
秦主坚以帝悔割虎牢以西,怒,遣其将王猛率步骑三万来伐,十二月,进逼洛阳。
●370(十一年)
春正月,荆州刺史、武威王筑以金墉降秦。帝遣卫大将军慕容臧率众救筑,臧城新乐,破秦兵于石门,执秦将杨猛,遂次荥阳。王猛遣其将梁成、邓羌逆击臧,臧师败绩,遂城新乐而还。
二月癸酉,袁真死,真将朱辅及子瑾复遣使来降,以瑾为扬州刺史,辅为荆州刺史。
夏五月庚午,慕容令据沙城反,杀牙门将孟妫。城大涉圭击令,斩之。
六月乙卯,秦复遣王猛督镇南杨安等十将步骑六万来伐。秋七月,猛攻壶关,安攻晋阳。
八月,帝命太傅慕容评将中外精兵三十万以拒秦。王猛攻克壶关,执上党太守、南安王越,所过郡县,皆望风降附,国人大震。
九月,王猛留其将苟苌戍壶关,引兵助杨安攻晋阳,辛巳,克之,执并州刺史、东海王庄。慕容评畏猛,不敢进,屯于潞川。
冬十月,猛留其将毛当戍晋阳,进兵潞川,与评相持。评出战大败,单骑还邺。猛乘胜围邺,别遣邓羌攻信都。
十一月丁丑,宜都王桓帅鲜卑五千奔龙城。戊寅,散骑侍郎馀蔚帅扶馀、高句丽及上党质子五百馀人,夜,开邺北门,纳秦兵,燕主暐与上庸王评、乐安王臧、字襄王渊、左卫孟高、殿中艾朗等奔龙城。猛克邺,帝与慕容评北奔至高阳,为秦兵所获。前燕遂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