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最近看的几部日剧
前段时间看了几部日剧,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日剧11集的划定标准实在很好,尤其对于我这种无论电视剧电影一上手就要从头看到尾的人来说。
最后看的那部是有名的《东京爱情故事》,以前也尝试去看这部剧,由于年代久远,画质效果不好,看了一集就没再看得下去,男女主角的邂逅算不上浪漫,何况男主角太丑鸟~~~现在看过以后也没有太多的感情泛滥。这个故事仿佛不是单纯在讲恋爱故事,而是人的成长和选择。莉香这样的女子在生活中有么,纯粹的她本身就像一个童话。我们都向往童话,但真正走近去又觉得不够真实。所以大部分只是老老实实活在现实中,痛苦之时用童话疗伤。
为什么总是指责完治,平庸的我们难道不都会选择里美么。完治是个老实的孩子,对待感情方面尤其是。里美是他的初恋,伴他度过青葱岁月,是他心中永远要守护的人,这个地位无可取待。莉香很好,但完全不是完治的菜嘛,性格差异太大,何况莉香从一开始就单方面付出,完治之所以跟她一起,也是里美让他觉得无望之后伤心之余抓住莉香这块浮板而已,事实上都不是自己去抓的,是莉香主动奉献的。对于主动奉献的女人,即便再好,男人也不会有过多的珍视,不是不知道女人的好,是人的天性。何况这个女人无论是工作、处事都比他有经历,男人不喜欢太强势的女人。里美的柔弱无助泪光盈盈PK莉香洒脱不羁阳光笑容,里美完胜!这里又应当提到文化背景的问题。莉香是国外长大接受外国文化的熏陶开朗乐观大胆直接,而完治,典型的东方男人,还是乡下出来的贫苦孩子,思想更加保守,更衷于自己的第一选择。因此,当里美和三上分手后,完治感情的天平又开始倾斜。我觉得完治自始至终爱的是里美,对莉香也许更多的是感激当然也有亲近和喜欢。当完治越来越衷于自己内心的情感,她对莉香也变得越来越内疚。我想如果莉香没有坐早一班的车走,结局会怎么样?完治追上了她,跟她在一起,心里又念念不忘里美,天天忍受内心的折磨,因为当时的他终究是个固执而纯情的男生。。。多年后,完治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事业有成的男人,当她再次见到莉香的时候,也许才能读懂莉香,认识到她超越一般女孩子的好。部长对他说:现在的你,应该能够跟莉香好好的谈恋爱吧。可惜往事已矣~~ 有人说,多年后的完治见到莉香一定会后悔当初的选择。我只知道当初的完治跟莉香并不适合。所以没有什么后不后悔,差的只是时间。
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憎恨里美,憎恨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完治。作为一个女人,她没有错。很多人恨她的优柔寡断,在三上和完治中间徘徊,而且贪心地要求享受两人的疼爱。其实她也不过是个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谁的不会主动表达自己又没个主见的可怜女生罢了,这个角色可以套在身边很多女生的身上!三上和完治分别代表了英俊的坏男人和老实的好男人。女生难道不都会对叛逆耍酷而又玩世不恭的男生投以更多的关注么,这简直是青春期女生的正常心理。像完治这样的男生在学校里一眼看过去都是一抓一大把的,哪个女生会喜欢。何况人总是对自己想要却得不到的念念不忘,于是里美对三上存的爱慕经历那么多年朝朝暮暮的期盼,就有些有不太真实了。女人都喜欢浪子,女人都喜欢浪子为了自己浪子回头,这是多么自负的奢望!所以当她认识到自己所爱的三上终究是个浪子,无法给自己想要的安稳的生活和安定的感情,受伤的她不再迷失在自己的爱情幻想中,果断提出了分手。当时我很佩服她的觉悟,如果是大陆片子,估计在分与不分之间又要纠缠个几集时间,非得把女二在剧中折腾得没人样才罢休。哎,所以不得不说,11集的剧集设置,非常高效。分手后的里美快速地成长,连眼神都比以前自信了,而且她总算意识到内心深处最踏实的所在——完治!可是出了校园后,完治这样的男人成了香饽饽了,已经被别人纳入囊中,怎么办?在感情的选择上已经失败了一次的里美,突然爆发了,摆脱理智的困扰,道德的羁绊,自己羞于表达的性格和唯唯诺诺的个性,开始追求完治!你骂她自私,感情本来就是自私的,难道人人都要像莉香那样成全别人将自己处于被怜悯的一方吗?何况完治若放不下莉香,深爱着她,莉香也不见得会成人之美。更何况,里美在整个追求过程中几乎都谈不上用了什么手段,没有心计,没有阴谋,只是对完治说你不要去,向完治坦白了自己的感情而已,一点惊心动魄的戏剧情节都没有!
这部剧是将莉香作为女一的。如果换成里美是女一呢?里美跟完治那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天生一对,只是两人因为年轻不懂事,一个感情迷失一个不懂主动表达而没有走到一起,反而是莉香早早地在两人还没完全玩完的情况下横插一脚,搞得两人好事多磨,一波三折最终得偿所愿。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其实一开始看的日剧是《交响情人梦》——让我知道玉木宏原来算得上是帅哥的。至于女主角,一边看一边想:怎么会叫这样一个长相的人来演?想象如果换成林依晨会怎么样。不禁想起湘琴的傻样,她应该更适合这个从头傻到尾的迷糊角色。当然上野演得非常卖力,让我不停地想,这就是《折翼的天使》里那个上野,那个眼神冷漠倔强反叛的上野?
于是接着看了她非常有名的那部《最后的朋友》。很火,但,不好说。虽然故事比《交响》生活化了些,不是漫画里那些发抽的角色和表情,不过剧情实在。。。简直是怪男怪女大集合啊,几乎每个人都有心理疾病,最后一集。。。不可思议的和谐结局,片子从现实主义一下升级变成了理想主义还非常地罗曼蒂克,什么家人朋友夫妻恋人,同时拥有这四层关系,但又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还幸福地生活下去,OH~~~~~~
之所以会那么红,也许更多的是上野在里面不俗的表现吧,还有那个长相非常一般却演了一个非常讨喜的角色的瑛太。
然后听朋友推荐了又一部《无法坦诚相对》。看第一集感觉还不错,接下来就不行了,剧情拖沓,还好总共才11集(三次重复,以示强调)。感觉编剧一直排徊在写实与纯情的道路中间。小三,上下级的肉体交易,师生恋,同性恋,还利用现在流行的微博作幌子。男主角一开始就表现出是个滥情的男人,一个调情高手,结果勾引完感情空白无比纯情的女主之后,转而告之其真爱是个已婚妇女而且已经跑了N年的爱情马拉松,情比金坚。为了弥补心中对女主的内疚感,他不停撮合女主跟一个韩国人在一起。事实证明他的眼力很准。那个韩国棒子虽然看起来一幅窝囊相,流海厚厚地遮着眼睛,一看就感觉是个有点自闭自卑的人,居然深藏不露,是个富二代。任他在小日本活得像狗一样,最后还是回去继承家庭产业。无聊了就飞到日本跟微博朋友一起网友见面,日子不要太滋润啊~~何况这个人为了她愿意手握歹徒的刀锋,以鲜血证明自己的爱情(本人认为这个POSE非常没有必要),女主这个教师证考几次都考不上的人,遇到这样的好事,也算上辈儿祖宗积德积福了,不要太开心啊。虽然摆脱初恋显得有些犹疑和心不从力,但万事俱备只欠时间而已。结果男主后悔了。女主跟着她时,他拼命往外推,结果女主真跟别人好了,他又舍不得了,这是多么自虐的变态心理!还变得一改以往的情场高手作风,成了一个青涩腼腆的大学生,对着这个明明很有好感的女生做出一些幼稚男生才会有的举动,于是剧风陡变,少男少女谈恋爱,心中有意口难开。之后这个自命不凡以为很有艺术天分的小青年因为同性男友暗中的帮忙总算事业有所发展,想着要成家立业了,却因为只买得起一只结婚戒指遭到女友的拒绝:原来人家只是太闷了跟你玩玩儿的,谁会真的脱了水晶鞋不当公主去做你的灰姑娘啊,就算当初不是被家人所迫,也不见得最后会嫁给你。有夫之妇在宽宏大量的丈夫那里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水晶鞋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毅然把脖子上的纹身除掉了。男主看着自己手臂上的纹身,明白了这个社会是多么的现实,文艺派作风要不得,女人都喜欢跟了有钱人跑,如果再不争取,说不定以后连个老婆都讨不到了,终于抛开所有的小家子气,把女主给追了回来。最后为了让男主角显得不那么自私和市侩,也让小女生真心认同女主的作法。剧情需要,安排男主去了趟。。。(哪里记不得了,反正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当了回战地记者)于是男主的形象总算正派起来,不是跟有夫之妇乱搞拍三流片子的颓废青年,摇身一变,成为有理想有目标的大好青年,小女生的浪漫偶像情结又滋生出来了。所以两人最后像两个校园纯情大学生一样在夕阳下拉起了小手,一起奔向美好的明天。。。(局终)
老实说,从剧情来看,后面那几部是一部比一部雷,难怪《东京》的评价这么高,高到我都不得不被迫打了五星,虽然并没人逼我。而且让我很纳闷的是,为何后来的日剧都喜欢安排一个同性恋角色呢,《交响》里那打鼓的,《最后》就别说了,以同性恋为主体,《无法》也要安排一个型男是同志,结局还那么惨,想起以前的看的一部很老的日剧《爱情白皮书》,里面也有这样一个默默爱着男一号的角色最后以死亡为自己画上了句号。这就是所谓的多元化么,文化包容么,不理解,不理解。
最后看的那部是有名的《东京爱情故事》,以前也尝试去看这部剧,由于年代久远,画质效果不好,看了一集就没再看得下去,男女主角的邂逅算不上浪漫,何况男主角太丑鸟~~~现在看过以后也没有太多的感情泛滥。这个故事仿佛不是单纯在讲恋爱故事,而是人的成长和选择。莉香这样的女子在生活中有么,纯粹的她本身就像一个童话。我们都向往童话,但真正走近去又觉得不够真实。所以大部分只是老老实实活在现实中,痛苦之时用童话疗伤。
为什么总是指责完治,平庸的我们难道不都会选择里美么。完治是个老实的孩子,对待感情方面尤其是。里美是他的初恋,伴他度过青葱岁月,是他心中永远要守护的人,这个地位无可取待。莉香很好,但完全不是完治的菜嘛,性格差异太大,何况莉香从一开始就单方面付出,完治之所以跟她一起,也是里美让他觉得无望之后伤心之余抓住莉香这块浮板而已,事实上都不是自己去抓的,是莉香主动奉献的。对于主动奉献的女人,即便再好,男人也不会有过多的珍视,不是不知道女人的好,是人的天性。何况这个女人无论是工作、处事都比他有经历,男人不喜欢太强势的女人。里美的柔弱无助泪光盈盈PK莉香洒脱不羁阳光笑容,里美完胜!这里又应当提到文化背景的问题。莉香是国外长大接受外国文化的熏陶开朗乐观大胆直接,而完治,典型的东方男人,还是乡下出来的贫苦孩子,思想更加保守,更衷于自己的第一选择。因此,当里美和三上分手后,完治感情的天平又开始倾斜。我觉得完治自始至终爱的是里美,对莉香也许更多的是感激当然也有亲近和喜欢。当完治越来越衷于自己内心的情感,她对莉香也变得越来越内疚。我想如果莉香没有坐早一班的车走,结局会怎么样?完治追上了她,跟她在一起,心里又念念不忘里美,天天忍受内心的折磨,因为当时的他终究是个固执而纯情的男生。。。多年后,完治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事业有成的男人,当她再次见到莉香的时候,也许才能读懂莉香,认识到她超越一般女孩子的好。部长对他说:现在的你,应该能够跟莉香好好的谈恋爱吧。可惜往事已矣~~ 有人说,多年后的完治见到莉香一定会后悔当初的选择。我只知道当初的完治跟莉香并不适合。所以没有什么后不后悔,差的只是时间。
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憎恨里美,憎恨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完治。作为一个女人,她没有错。很多人恨她的优柔寡断,在三上和完治中间徘徊,而且贪心地要求享受两人的疼爱。其实她也不过是个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谁的不会主动表达自己又没个主见的可怜女生罢了,这个角色可以套在身边很多女生的身上!三上和完治分别代表了英俊的坏男人和老实的好男人。女生难道不都会对叛逆耍酷而又玩世不恭的男生投以更多的关注么,这简直是青春期女生的正常心理。像完治这样的男生在学校里一眼看过去都是一抓一大把的,哪个女生会喜欢。何况人总是对自己想要却得不到的念念不忘,于是里美对三上存的爱慕经历那么多年朝朝暮暮的期盼,就有些有不太真实了。女人都喜欢浪子,女人都喜欢浪子为了自己浪子回头,这是多么自负的奢望!所以当她认识到自己所爱的三上终究是个浪子,无法给自己想要的安稳的生活和安定的感情,受伤的她不再迷失在自己的爱情幻想中,果断提出了分手。当时我很佩服她的觉悟,如果是大陆片子,估计在分与不分之间又要纠缠个几集时间,非得把女二在剧中折腾得没人样才罢休。哎,所以不得不说,11集的剧集设置,非常高效。分手后的里美快速地成长,连眼神都比以前自信了,而且她总算意识到内心深处最踏实的所在——完治!可是出了校园后,完治这样的男人成了香饽饽了,已经被别人纳入囊中,怎么办?在感情的选择上已经失败了一次的里美,突然爆发了,摆脱理智的困扰,道德的羁绊,自己羞于表达的性格和唯唯诺诺的个性,开始追求完治!你骂她自私,感情本来就是自私的,难道人人都要像莉香那样成全别人将自己处于被怜悯的一方吗?何况完治若放不下莉香,深爱着她,莉香也不见得会成人之美。更何况,里美在整个追求过程中几乎都谈不上用了什么手段,没有心计,没有阴谋,只是对完治说你不要去,向完治坦白了自己的感情而已,一点惊心动魄的戏剧情节都没有!
这部剧是将莉香作为女一的。如果换成里美是女一呢?里美跟完治那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天生一对,只是两人因为年轻不懂事,一个感情迷失一个不懂主动表达而没有走到一起,反而是莉香早早地在两人还没完全玩完的情况下横插一脚,搞得两人好事多磨,一波三折最终得偿所愿。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其实一开始看的日剧是《交响情人梦》——让我知道玉木宏原来算得上是帅哥的。至于女主角,一边看一边想:怎么会叫这样一个长相的人来演?想象如果换成林依晨会怎么样。不禁想起湘琴的傻样,她应该更适合这个从头傻到尾的迷糊角色。当然上野演得非常卖力,让我不停地想,这就是《折翼的天使》里那个上野,那个眼神冷漠倔强反叛的上野?
于是接着看了她非常有名的那部《最后的朋友》。很火,但,不好说。虽然故事比《交响》生活化了些,不是漫画里那些发抽的角色和表情,不过剧情实在。。。简直是怪男怪女大集合啊,几乎每个人都有心理疾病,最后一集。。。不可思议的和谐结局,片子从现实主义一下升级变成了理想主义还非常地罗曼蒂克,什么家人朋友夫妻恋人,同时拥有这四层关系,但又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还幸福地生活下去,OH~~~~~~
之所以会那么红,也许更多的是上野在里面不俗的表现吧,还有那个长相非常一般却演了一个非常讨喜的角色的瑛太。
然后听朋友推荐了又一部《无法坦诚相对》。看第一集感觉还不错,接下来就不行了,剧情拖沓,还好总共才11集(三次重复,以示强调)。感觉编剧一直排徊在写实与纯情的道路中间。小三,上下级的肉体交易,师生恋,同性恋,还利用现在流行的微博作幌子。男主角一开始就表现出是个滥情的男人,一个调情高手,结果勾引完感情空白无比纯情的女主之后,转而告之其真爱是个已婚妇女而且已经跑了N年的爱情马拉松,情比金坚。为了弥补心中对女主的内疚感,他不停撮合女主跟一个韩国人在一起。事实证明他的眼力很准。那个韩国棒子虽然看起来一幅窝囊相,流海厚厚地遮着眼睛,一看就感觉是个有点自闭自卑的人,居然深藏不露,是个富二代。任他在小日本活得像狗一样,最后还是回去继承家庭产业。无聊了就飞到日本跟微博朋友一起网友见面,日子不要太滋润啊~~何况这个人为了她愿意手握歹徒的刀锋,以鲜血证明自己的爱情(本人认为这个POSE非常没有必要),女主这个教师证考几次都考不上的人,遇到这样的好事,也算上辈儿祖宗积德积福了,不要太开心啊。虽然摆脱初恋显得有些犹疑和心不从力,但万事俱备只欠时间而已。结果男主后悔了。女主跟着她时,他拼命往外推,结果女主真跟别人好了,他又舍不得了,这是多么自虐的变态心理!还变得一改以往的情场高手作风,成了一个青涩腼腆的大学生,对着这个明明很有好感的女生做出一些幼稚男生才会有的举动,于是剧风陡变,少男少女谈恋爱,心中有意口难开。之后这个自命不凡以为很有艺术天分的小青年因为同性男友暗中的帮忙总算事业有所发展,想着要成家立业了,却因为只买得起一只结婚戒指遭到女友的拒绝:原来人家只是太闷了跟你玩玩儿的,谁会真的脱了水晶鞋不当公主去做你的灰姑娘啊,就算当初不是被家人所迫,也不见得最后会嫁给你。有夫之妇在宽宏大量的丈夫那里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水晶鞋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毅然把脖子上的纹身除掉了。男主看着自己手臂上的纹身,明白了这个社会是多么的现实,文艺派作风要不得,女人都喜欢跟了有钱人跑,如果再不争取,说不定以后连个老婆都讨不到了,终于抛开所有的小家子气,把女主给追了回来。最后为了让男主角显得不那么自私和市侩,也让小女生真心认同女主的作法。剧情需要,安排男主去了趟。。。(哪里记不得了,反正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当了回战地记者)于是男主的形象总算正派起来,不是跟有夫之妇乱搞拍三流片子的颓废青年,摇身一变,成为有理想有目标的大好青年,小女生的浪漫偶像情结又滋生出来了。所以两人最后像两个校园纯情大学生一样在夕阳下拉起了小手,一起奔向美好的明天。。。(局终)
老实说,从剧情来看,后面那几部是一部比一部雷,难怪《东京》的评价这么高,高到我都不得不被迫打了五星,虽然并没人逼我。而且让我很纳闷的是,为何后来的日剧都喜欢安排一个同性恋角色呢,《交响》里那打鼓的,《最后》就别说了,以同性恋为主体,《无法》也要安排一个型男是同志,结局还那么惨,想起以前的看的一部很老的日剧《爱情白皮书》,里面也有这样一个默默爱着男一号的角色最后以死亡为自己画上了句号。这就是所谓的多元化么,文化包容么,不理解,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