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蛇
我小时候,父亲尚在福州军区服役。虽然福州军区85年就跟南京军区合并了,但习惯上当地人仍管仓山区岭后路的军区叫福州军区。现在算算,我们一家三个山东人,那些年倒是吃了不少闽菜。往细了说,我喜欢的口味是福州菜,也就是闽东菜。问了父亲,才知除了闽东菜,闽菜还包括闽南、闽西、闽北、闽中、莆仙等次级菜系。想起小时候的吃相,每每脸红。饕餮是我,我是饕餮;狼吞虎咽,不舍昼夜。
父亲转业回山东,我们一度竟然吃不惯鲁菜。每次母亲做的菜稍微咸了一点,父亲就举起筷子,神情恍惚:还是福州菜好吃啊。当时我打趣道:您又追忆似水年华了。现在想来,父亲当时那一愣,其实是不折不扣的美食穿越啊。有闽江穿城而过,离海边也不远,所以经常有海鲜吃。福州海鲜比起山东的北派海鲜还是很不一样的,具体在哪里,死活说不出来。
今次想说的重点其实不是海鲜,而是:我在南方慢慢喜欢上了吃蛇。北方的同学要惊慌要恶心要干呕要色变了,我知道。可是我还是想说:蛇肉素尊好吃啊~!现在盛夏来临,蛇虫活跃,正是抓蛇吃蛇的好季节哇。本来,粤人才是吃蛇高手,但食蛇之风其实也波及到临近的福建省。再加上爸爸的战友中有几位广东叔叔做得一手好蛇宴,我就跟着大快朵颐了。
蛇字,古写作“它”,俗作“虵”,篆文像极了蜿蜒的蛇。蛇,福州人似乎叫“老蛇”,山东俗语呼之曰“长虫儿”。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蛇以春夏为昼,秋冬为夜。出以春,出则食物;蛰以冬,蛰则含土。”对蛇类的冷血动物的冬眠习性把握还是很准确的。但是李时珍后边嘴里就开始跑火车,他说蛇的舌头是双的,耳朵是聋的,眼睛除了视力兼备听力的作用,蛇类交配的时候雄蛇钻入雌蛇的腹内,仇敌是龟鳖blablabla。原来李时珍大神也受限于自然科学水平,才使得一本正经变成搞笑。
在动物学中,蛇类的交配时间是比较长的,有的蛇类ML时恩爱非常,受精时间长达两个小时。这难免让人大吃一惊,故《诗经类考》说:淫莫如蛇。而在西方,蛇被妖魔化成引诱夏娃的魔鬼。蛇的神秘冬眠、诡异蜕皮和凶猛冷血,大概是人们要妖魔化这一物种的原因。
《山海经·巴蛇食象》说:“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有一种巴蛇,每吃完一头象,竟然要过三年才能将象骨吐出来。牛逼的人若有幸吃到巴蛇肉,便可终生不得心脏病什么的。其实从古书里也可看出,最初的食蛇区域也多分布在南方亚热带地区,大概北人南迁之前江南开发不够,荒林湿地等处蛇类容易繁殖。《淮南子·精神训》中指出:“越人得髯蛇,以为上肴。”髥应该是通假字,就是现在动物世界里说的蚺蛇、蟒蛇之类。吃蛇有时候也是很喜感的。比方说葛洪《抱朴子·诘鲍篇》里甚至有这样的记载:“越人之大战,由乎分蚺蛇之不均。”看来,不管是蛇是粮食还是女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
及至唐宋,吃蛇的习惯传到中原。刚开始不解,因为古人吃蛇多吃蟒蛇,《太平广记》等野史小说里说皇帝狩猎,捕得“巨蛇数头”,身围可达四尺,比竹筒还要粗一些,明显是蟒蛇。那时候陕西、陕西、河南竟然经常见到大蟒蛇,现在不可想象。后来得知唐宋时候全球气候是非常温暖的,黄河流域甚至都可见到梅子、竹子,那么蟒蛇也就不足为怪了。皇上吃蛇,不叫蛇羹,美其名曰“龙羹”,君臣心知肚明,这也是惯例拍马屁。
苏轼这个老饕,被贬岭南期间也留下了吃蛇的证据。《正月九日,有美堂饮,醉归径睡,五鼓方醒,不复能眠,起阅文书,得鲜于子骏所寄<杂兴>,作<古意>一首答之》里有这样的句子:“平生嗜羊炙,识味肯轻饱。烹蛇啖蛙蛤,颇讶能稍稍。”大文豪太喜欢吃羊肉了,而蛇肉和蛙肉吃起来竟然有那么点羊肉的意思,连苏东坡这么刁的嘴都说蛇肉好吃,看来是不会错了。可惜他那个著名的小妾朝云却因蛇羹而死。朱彧《萍州可谈》记载的八卦是这么说的:“广南食蛇,市中鬻蛇羹,东坡妾朝云随谪惠州,尝遣老兵买食之,意谓海鲜,问其名,乃蛇也,哇之,病数月,竟死。”朝云姑娘还以为吃的是海鲜呢,你不告诉她不就完了,结果生生给恶心死了。
什么时候吃蛇,是很有讲究的。一说五月之蛇最好。因为端午前后蛇尚未交配,精华未泄,是最有活力的时候,这时候的肉最鲜美(我老爸就赞成这个说法)。另一说是中秋左右之蛇最好,这时候蛇已经拼命进食一个夏天为冬眠储存能量,最肥美可口。所谓“秋风起,三蛇肥”。我家里每个夏天都要做清炖老蛇汤的,据说清热解毒,喝了汤之后整个夏天不会起痱子生疮。管他有效与否,汤倒真真是鲜美异常。
蟒蛇是不太好吃的,鲁迅记忆中那听起来可怕的赤练蛇属于无毒蛇,也不好吃,最鲜美可口的乃是毒蛇。我吃过的比较好吃的蛇宴,大多是用眼镜蛇、金环蛇做成。爸爸杀蛇的时候,一定先把蛇胆取出,小小的,多接近墨黑色。然后就让我生吃下去,说是可以祛风除湿,清凉明目。蛇胆破了会很苦的,所以不能嚼,就那么囫囵吞下去。结果后来有行家告知:生蛇胆中可能含有寄生虫,人在食用后很容易引起中毒,如果要服用,可用酒吞服或者将蛇胆蒸食。我靠,实在是太杯具太杯具了哇。
《清稗类钞》里有这样的记录:“粤人嗜食蛇,谓不论何蛇,皆可佐餐……其以蛇与猫同食也,谓之曰龙虎菜。以蛇与鸡同食也,谓之曰龙凤菜。”有笑话说,山东淄博的商人到广东跑生意,吃饭时发现一汤鲜美异常,汤锅中的肉段多为圆形,这客人以为是鸡脖子,问过才知竟然是蛇段!遂掩袖奔走至门外,吐得一片狼藉。
广州最有名的蛇肉馆子,当属老字号“蛇王满”。创始人吴满是南海大沥人,幼时家境贫寒,但他后来靠抓蛇卖蛇勤劳致富。他颇有商业头脑,率先对整蛇进行分割,将蛇肉食用泡酒,蛇胆入药升值。秋天蛇正肥的时候,就将蛇身上的肉、胆、肠、血都做成菜肴。据说“蛇王满”当年的招牌名菜“菊花龙虎会”,除了主料眼镜蛇、金环蛇外,还要配以土鸡、果子狸,然后再搭配甲鱼、鲍鱼、瘦肉、香菇、木耳、鸡蛋、桂圆、陈皮、竹笋、柠檬,最后随同上席蟹爪菊花同吃,既有花香,又有肉香,滋味鲜美,名动广府。解放后,“蛇王满”在工商业改造中与多个餐馆合并,生意仍然不错。但最近几年,似乎经营不善,老餐馆已经关张了。未知这个百年老字号现在还存不存在,正不正宗。
一桌蛇宴吃完,人的腋下、腿窝都会渗出黄色汗渍,据说这是汗水蒸发出来的风湿。所以相传旧时请人吃“金蛇宴”,饱餐后必定附请洗澡,排毒养颜、通体舒畅。夜半走笔至此,食指大动。妈妈的,何时老子重新杀回岭南,也一样不落全活儿滴吃上一回。
【Tips】之“蛇王满派米”:
据说当年“蛇王满”年纪大了,落叶归根。他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惦记穷乡亲。八十岁之后,他每年做寿都要在村子里的祠堂里放几袋米,派给贫困的人家。去领米的友两种人,一种是真穷,一种是因为“蛇王满”高寿,村人就领了他的米回去煮给家人吃,意在讨个好意头,长命百岁。然后第二种人越来越多,米不够派了,没拿到米的人就在寿筵现场冷嘲热讽。好人难做啊,从此,“蛇王满派米”就成了“出力不讨好”的代名词。
父亲转业回山东,我们一度竟然吃不惯鲁菜。每次母亲做的菜稍微咸了一点,父亲就举起筷子,神情恍惚:还是福州菜好吃啊。当时我打趣道:您又追忆似水年华了。现在想来,父亲当时那一愣,其实是不折不扣的美食穿越啊。有闽江穿城而过,离海边也不远,所以经常有海鲜吃。福州海鲜比起山东的北派海鲜还是很不一样的,具体在哪里,死活说不出来。
![]() |
剥皮抽筋之利索。。。 |
今次想说的重点其实不是海鲜,而是:我在南方慢慢喜欢上了吃蛇。北方的同学要惊慌要恶心要干呕要色变了,我知道。可是我还是想说:蛇肉素尊好吃啊~!现在盛夏来临,蛇虫活跃,正是抓蛇吃蛇的好季节哇。本来,粤人才是吃蛇高手,但食蛇之风其实也波及到临近的福建省。再加上爸爸的战友中有几位广东叔叔做得一手好蛇宴,我就跟着大快朵颐了。
蛇字,古写作“它”,俗作“虵”,篆文像极了蜿蜒的蛇。蛇,福州人似乎叫“老蛇”,山东俗语呼之曰“长虫儿”。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蛇以春夏为昼,秋冬为夜。出以春,出则食物;蛰以冬,蛰则含土。”对蛇类的冷血动物的冬眠习性把握还是很准确的。但是李时珍后边嘴里就开始跑火车,他说蛇的舌头是双的,耳朵是聋的,眼睛除了视力兼备听力的作用,蛇类交配的时候雄蛇钻入雌蛇的腹内,仇敌是龟鳖blablabla。原来李时珍大神也受限于自然科学水平,才使得一本正经变成搞笑。
![]() |
好帅! |
在动物学中,蛇类的交配时间是比较长的,有的蛇类ML时恩爱非常,受精时间长达两个小时。这难免让人大吃一惊,故《诗经类考》说:淫莫如蛇。而在西方,蛇被妖魔化成引诱夏娃的魔鬼。蛇的神秘冬眠、诡异蜕皮和凶猛冷血,大概是人们要妖魔化这一物种的原因。
《山海经·巴蛇食象》说:“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有一种巴蛇,每吃完一头象,竟然要过三年才能将象骨吐出来。牛逼的人若有幸吃到巴蛇肉,便可终生不得心脏病什么的。其实从古书里也可看出,最初的食蛇区域也多分布在南方亚热带地区,大概北人南迁之前江南开发不够,荒林湿地等处蛇类容易繁殖。《淮南子·精神训》中指出:“越人得髯蛇,以为上肴。”髥应该是通假字,就是现在动物世界里说的蚺蛇、蟒蛇之类。吃蛇有时候也是很喜感的。比方说葛洪《抱朴子·诘鲍篇》里甚至有这样的记载:“越人之大战,由乎分蚺蛇之不均。”看来,不管是蛇是粮食还是女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
![]() |
伏羲、女娲的人面蛇身像,暗含生殖崇拜 |
及至唐宋,吃蛇的习惯传到中原。刚开始不解,因为古人吃蛇多吃蟒蛇,《太平广记》等野史小说里说皇帝狩猎,捕得“巨蛇数头”,身围可达四尺,比竹筒还要粗一些,明显是蟒蛇。那时候陕西、陕西、河南竟然经常见到大蟒蛇,现在不可想象。后来得知唐宋时候全球气候是非常温暖的,黄河流域甚至都可见到梅子、竹子,那么蟒蛇也就不足为怪了。皇上吃蛇,不叫蛇羹,美其名曰“龙羹”,君臣心知肚明,这也是惯例拍马屁。
苏轼这个老饕,被贬岭南期间也留下了吃蛇的证据。《正月九日,有美堂饮,醉归径睡,五鼓方醒,不复能眠,起阅文书,得鲜于子骏所寄<杂兴>,作<古意>一首答之》里有这样的句子:“平生嗜羊炙,识味肯轻饱。烹蛇啖蛙蛤,颇讶能稍稍。”大文豪太喜欢吃羊肉了,而蛇肉和蛙肉吃起来竟然有那么点羊肉的意思,连苏东坡这么刁的嘴都说蛇肉好吃,看来是不会错了。可惜他那个著名的小妾朝云却因蛇羹而死。朱彧《萍州可谈》记载的八卦是这么说的:“广南食蛇,市中鬻蛇羹,东坡妾朝云随谪惠州,尝遣老兵买食之,意谓海鲜,问其名,乃蛇也,哇之,病数月,竟死。”朝云姑娘还以为吃的是海鲜呢,你不告诉她不就完了,结果生生给恶心死了。
什么时候吃蛇,是很有讲究的。一说五月之蛇最好。因为端午前后蛇尚未交配,精华未泄,是最有活力的时候,这时候的肉最鲜美(我老爸就赞成这个说法)。另一说是中秋左右之蛇最好,这时候蛇已经拼命进食一个夏天为冬眠储存能量,最肥美可口。所谓“秋风起,三蛇肥”。我家里每个夏天都要做清炖老蛇汤的,据说清热解毒,喝了汤之后整个夏天不会起痱子生疮。管他有效与否,汤倒真真是鲜美异常。
蟒蛇是不太好吃的,鲁迅记忆中那听起来可怕的赤练蛇属于无毒蛇,也不好吃,最鲜美可口的乃是毒蛇。我吃过的比较好吃的蛇宴,大多是用眼镜蛇、金环蛇做成。爸爸杀蛇的时候,一定先把蛇胆取出,小小的,多接近墨黑色。然后就让我生吃下去,说是可以祛风除湿,清凉明目。蛇胆破了会很苦的,所以不能嚼,就那么囫囵吞下去。结果后来有行家告知:生蛇胆中可能含有寄生虫,人在食用后很容易引起中毒,如果要服用,可用酒吞服或者将蛇胆蒸食。我靠,实在是太杯具太杯具了哇。
![]() |
眼镜蛇是很好吃的 O(∩_∩)O |
《清稗类钞》里有这样的记录:“粤人嗜食蛇,谓不论何蛇,皆可佐餐……其以蛇与猫同食也,谓之曰龙虎菜。以蛇与鸡同食也,谓之曰龙凤菜。”有笑话说,山东淄博的商人到广东跑生意,吃饭时发现一汤鲜美异常,汤锅中的肉段多为圆形,这客人以为是鸡脖子,问过才知竟然是蛇段!遂掩袖奔走至门外,吐得一片狼藉。
广州最有名的蛇肉馆子,当属老字号“蛇王满”。创始人吴满是南海大沥人,幼时家境贫寒,但他后来靠抓蛇卖蛇勤劳致富。他颇有商业头脑,率先对整蛇进行分割,将蛇肉食用泡酒,蛇胆入药升值。秋天蛇正肥的时候,就将蛇身上的肉、胆、肠、血都做成菜肴。据说“蛇王满”当年的招牌名菜“菊花龙虎会”,除了主料眼镜蛇、金环蛇外,还要配以土鸡、果子狸,然后再搭配甲鱼、鲍鱼、瘦肉、香菇、木耳、鸡蛋、桂圆、陈皮、竹笋、柠檬,最后随同上席蟹爪菊花同吃,既有花香,又有肉香,滋味鲜美,名动广府。解放后,“蛇王满”在工商业改造中与多个餐馆合并,生意仍然不错。但最近几年,似乎经营不善,老餐馆已经关张了。未知这个百年老字号现在还存不存在,正不正宗。
![]() |
“蛇王满”,在工商业改造时期被并入“蛇餐馆” |
![]() |
原广州市长朱光常邀贵宾到“蛇王满”吃蛇 |
一桌蛇宴吃完,人的腋下、腿窝都会渗出黄色汗渍,据说这是汗水蒸发出来的风湿。所以相传旧时请人吃“金蛇宴”,饱餐后必定附请洗澡,排毒养颜、通体舒畅。夜半走笔至此,食指大动。妈妈的,何时老子重新杀回岭南,也一样不落全活儿滴吃上一回。
【Tips】之“蛇王满派米”:
据说当年“蛇王满”年纪大了,落叶归根。他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惦记穷乡亲。八十岁之后,他每年做寿都要在村子里的祠堂里放几袋米,派给贫困的人家。去领米的友两种人,一种是真穷,一种是因为“蛇王满”高寿,村人就领了他的米回去煮给家人吃,意在讨个好意头,长命百岁。然后第二种人越来越多,米不够派了,没拿到米的人就在寿筵现场冷嘲热讽。好人难做啊,从此,“蛇王满派米”就成了“出力不讨好”的代名词。
-
蜀葵泡桐苦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7-06 13:08:50
-
丼 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4-29 23:13:45
-
greatwalnut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7-24 17:43:38
-
为清欢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7-24 11:18:16
-
小鱼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7-24 08:42:10
-
大腿有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7-23 14:34:05
-
爱可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7-23 13:44:02
-
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7-23 13:34:02
-
漠孤烟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7-23 13:31:09
-
王这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7-23 12:50:42
-
KOKOA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7-23 12:22:47
-
Leo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7-23 09:24:02
-
蛋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7-23 09:00:47
-
NoTo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7-23 08:48:05
-
Halah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7-23 08:40:49
-
Dsb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7-23 08:26:27
-
bigheadg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7-23 08:08:55
-
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7-23 07:19:27
-
Sam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7-23 01:13:43
-
nightdream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7-23 00:45:53
-
王美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7-23 00:03:10
-
新鲜的笨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7-22 23:59:16
-
无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7-22 23:4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