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没有中译本的Carr作品(1)———The Problem of the Wire Cage(1939)
从2019年下旬到2021年年初,我终于读完了John Dickson Carr没有中译本的作品,之后其实有想过写一写这些未被出版社选中,或者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出版中译本的作品,但由于懒惰的原因始终未能付诸实际。拖延症也要有个限度,于是终于决定开始动笔,希望可以坚持完成。
John Dickson Carr的长篇作品大约有一半从未出版过中文版(包括简体中文版和繁体中文版),所以我决定按照“菲尔博士系列”——“HM爵士系列”——“班克林系列”——“非系列”——“历史推理系列”的顺序按照年份将未出版过中文版的作品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让自己再次回味、加强记忆,也希望可以让更多的读者去自主阅读这些陌生的作品。至于已经出版过中文版的作品我就不再介绍了,可能在本系列完成后会出一个综合评分,目前只停留于构想阶段。
第一期带来的作品是菲尔博士系列,1939年的作品,The Problem of the Wire Cage。
本作通常被译作《铁笼问题》或《铁丝笼问题》,本作所谓的“铁笼”(wire cage)其实并非押禁犯人的监牢或关动物的笼子,而是指网球场周围的铁丝围墙。本次的命案就是发生在网球场中。在那个年代,英国的中产阶级似乎将网球作为一种社交手段,以至于一群青年男女聚集在某人的庭院中混合双打的桥段经常出现在黄金时代的侦探小说中。案件的主要矛盾围绕两男一女三名年轻人展开,这种搭配也是Carr的最爱,搞搞年轻人的情感问题什么的基本上每本书都有,而且Carr还是典型的纯爱党,真心相爱的男女基本最后都会Happy ending。
书归正传。有这样一份奇怪的遗嘱,遗嘱指定了小白(女)和弗仔(男)的婚事,只要他们结婚即可获得一大笔财产,而若是其中一人身亡,则另一人独享全部财产。弗仔是个举止轻浮的纨绔子弟,目空一切且非常恶俗,以贬低别人为乐。显然Carr对这种封建包办婚姻是嗤之以鼻的,所以他安排了一名见习律师休仔(男)对小白展开爱情攻势,而且明显小白与休仔才是真爱。这一现象让弗仔非常不满,但是他自恃自己是“被选召的孩子”而并未把休仔放在眼中,只是在言语时不时奚落他一番。然后,卡尔安排了一场网球赛,几个年轻人夹着火药味打完之后,因为下雨返回宅邸内休息,过了一阵命案便悄然发生了。

图1中所示的封面就很清晰地再现了当时现场的情况,倒在球网附近的死者就是弗仔,弗仔是被勒死的,而从球场入口到尸体的位置就只有他自己留下的一排脚印而已。当然书中发现尸体时的情况与此有点出入,当发现尸体时,其实还有一排小白的脚印。小白的理由是她是误入现场留下了脚印,而发现这一情况的休仔以自己敏锐的职业嗅觉判断情况对小白极其不利,于是开始帮小白伪造现场……可想而知,当菲尔博士面对这样一个被反复N次加工的烂摊子时,心里是多么绝望。这是典型的沙地无足迹密室,而且死者的死亡原因是勒杀,这无疑在密室的破解上增加了不少难度。勒杀不同于刺杀的一点在于,刺杀可以通过某种机械装置远程操作击杀目标,而勒杀则将行凶者的活动范围限制在了很窄的区域内,而且勒杀一个健康的年轻男子无疑对行凶者的体力和身体情况也有较高的要求。经过反复的取证和问询,逐渐去除了各种干扰因素后,大宅里的独臂博士杨大佬和警长海德雷都提出了自己的解答,不过都被很快证伪,最终由菲尔博士提出完美解答,并将意想不到的真凶绳之以法。(另外,在全书后半段还发生了一起剧院枪击案,但与核心案件关系不大,解答也草草了事,因此不多赘述)
本案的手法非常奇特,属于说出来大家会觉得“就这?”的水平,但可能卡尔自己都不知道,在几十年后的中国会有一个人用比他还异想天开的方法,用更漏洞百出的借口成为臭名昭著的连环杀人犯(相信读过本作的人应该会比较容易想到那个案子),所以从客观来讲本作的核心诡计并不算坑。前期的主要情节,包括网球赛直播(写了整整一章)和伪造现场的部分都流畅而精彩,作者将更多的笔墨用在了伪造现场,所以导致破案的过程比较仓促,两个伪解答水平很一般但可以理解,因为海德雷毕竟要维持万年背景板的人设,所以解答势必很坑;而杨大佬提出的机械诡计又是卡尔最不擅长的那种,所以也不尽人意。整体来说本作并不惊艳,解答也容易让人(尤其是资讯发达的现代人)觉得有点牵强附会,不过整体来说并不是失败的作品,算得上水准之作。
故事性:☆☆☆ 意外性:☆☆☆☆ 客观性:☆☆ 可读性:☆☆☆
由于阅读时间太久难免记忆偏差,欢迎各位大佬批评指正,敬请期待下一期:那些没有中译本的Carr作品(2)———Below Suspicion(1949)
© 本文版权归 Ronaldo d'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