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图卡,以及火柴盒上的相扑招式
以前想放弃纸,现在又爱上了纸,每天都在纸面上找乐子。甚至给自己买了台打印机。
有了那台家伙后,就时不时地,把偶然相逢的有意思的图像印在特殊的纸页上。
打印机工作时动静不小。
赤喀作响的过程起先令我不习惯——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在濒临爆炸。不久后,就安然于那种因为机械的运动而形成的动静了——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感觉。
很多东西一旦长期无声无息,离开彻底的虚空就不远了。
齿轮啊、输送带啊、纸张被吞进吐出的机制啊,凡此,都让我定下心来。觉得自己和它们一样,是可以触摸的、会卡壳的、会坏掉的、终将报废的东西。
许多字符和图案在我的指令下面列队喷溅,规规矩矩地在植物的纤维上面落下一时半会儿绝对擦不掉的痕迹——这感觉真是不错哟。
添加了打印机,就得继续买各类纸张——从书写纸到艺术纸,不少比想象的贵。其他耗材也总有耗损完结的那一天。
因此,手机里的钞票又跌下去了——还得找活干呀。
写作啊、编辑啊、做文案啊、播音啊、剪裁和修理音频文档啊、设计制作小图像啊,如上这些活,我是得想方设法地接一下。
可得和本号的关注者们一块努力——我知道,有些时候,内容救不了我。
给人干点活才能让我们辛辛苦苦地往下活。
我们是伤脑筋的动物。
出脑力、出时间、出声音,都依然不能妥妥的活,有时觉得自己变成别的动物可能不坏——换言之,转世去做动物而不当人的话,未必是作孽使然吧?反而是个解脱?
行了,胡思乱想到此暂时作罢。
***
写本文前的早上,打印机又开始工作了。我打印了一些绿色的东西。包括一些动物卡片,和相扑招式的图解。
不晓得按到了什么,清晨的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列列一排排上世纪的图像。其中一些,是动物。比如下面这只豹子(似乎是未成年的小豹),和再下面的那个海马,外加与它面对面的黄兮兮的水母(等一等,水母好像没有脸,不能和别的动物“面对面”)。


这些图像是在1960年代里画出的,本来属于一家立陶宛的动物园。
网络资料上说:立陶宛举国上下只有一家动物园,它位于该国的第二大城市考纳斯。
该园是由一位动物学家在1930年代发心建造的。
建园者起先在波兰学习体育,后来到美国念自然科学,又去俄罗斯进修,再继续在各处跑动,并在立陶宛从事公职……
热爱全世界的动物的、根本坐不住的男人,想方设法把部分动物永远地关起来。——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男人具有一些魅力,也有一些酷酷的感觉。其身上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收集欲和行动力——你想被这样的人关起来吗?
但动物园开园时,那个男人只在里面放了四十个动物……干任何事情都不易啊,当时的立陶宛的动物园,或许还不如说相声的于谦的私人园子热闹吧——据说于谦养了一群动物。
1960年代,考纳斯动物园的宣传品符合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别的社会主义国度里的产物混在一起看时,不会违和;印在上面的动物们自带古早的容颜。
宣传品分成几个色系,分别绘制了各不一样的动物们。我下载了所有能下载的绿色底子的图像。
容易看见,原初承载图像的纸张是挺可爱的——纸面上微微有点儿“毛绒绒”的质感。
自己刚买了一套十二色的绒面纸。
冲动就此滋生:想把动物园的绿色图像打印在绿色的绒面纸上。
等一下你会发现,我可能做出了不太对的决定。


这套纸的学名是“里纸”,西文名为Satogami。
造纸厂宣称,它们具有“温暖的羊绒手感及色彩”。有可能,这些纸是从日本进口进来的。反正不便宜。
“一张精致的纸,味道朴素,让你感受大自然的温暖和温柔。”日本的纸厂在网站上这样宣传它。我闻了闻它,几乎没有味道——看来宣传语的味道不是靠鼻子来感知的。
触摸它,看着它,都很开心。也很想用特殊的方式揉折它,剪切它。
在嘁哩哗啦、吱吱嘎嘎的运作下,打印机不辱使命,将1960年代的动物图像“复刻”了出来,于此同时,我还打印了一些相扑招式图(下面会讲到它们)。
印出来的图像过分地绿了。原来不该把绿色调子的图像印在绿色的纸张啊。

获得了A4尺幅的“里纸”的图像后,我又缩小尺幅,在一种叫做“金模样”的纸上印了一份。
你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前者比后者更绿——绿到黄色的部分也被绿意侵染……

叫做“金模样”的纸,也是日本生产的,即所谓“和纸”的一种。
“金模样”上有着“洒金花纹”。
这种纸内大概加入了一些棉。
手感确实相当不错。也很适合打印——可以立即把墨点稳稳当当得抓在纸面上。印好的纸不易因为被墨水濡染而暂时起皱。并且它很轻薄。相当适合打印“手账素材”。

在打印动物图像的同时,我也在盯着相扑的招式图。它们和动物图案一样,很可爱。
最初的时候,那些相扑图像出现在火柴盒上。
它们本是火柴盒贴画,也叫“火花”。
在我还是个幼儿的时候,有人会如同喜欢集邮那般,去收集“火花”。
在记忆的深渊里,我的爸爸也曾设法剥下过几份火花——他有时候力气很大,有时候又特别善于做轻手轻脚的活。
我估计,爸爸的火花们早就随风而逝了。因为,我的爸爸根本就不喜欢纸制品。(点开这里,你会读到一个我写的、半虚构的故事。从中,你可以见到“祖孙三代人对待纸张”的不同的心态)。
许多人所收藏的火花都去了哪里呢?也许,很多人的火花正被关在一些抽屉的旮旯里;也许,它们早已就被烧掉了吧?
但那么小的东西,可以引动多少“火”呢?




mulai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两次丧子,技巧和怪癖
- 地球上最雄心勃勃的日记 (1人喜欢)
- 我想抱住一只狗,一直和它对话下去,直到它说出实话 (2人喜欢)
- 不看新闻的尝试 (1人喜欢)
- 脸像是浑浊的碗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