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
一
中午,刚在办公室坐下。她来了。
老师,我想请假。zhwy扭捏着站在我面前,和我说道。
又请假?不行。
又怎么了?我抬起眼看她。
肚子疼。早晨喝饮料喝多了。
不行。你刚把成绩追上来些。又开始请假,以前付出那些努力不就白费了吗?我板着脸。
真肚子疼。这是最后一次请假。我保证。
最后一次?
最后一次!
那……,得给你妈打个电话。
wy妈妈,孩子想请假回家。嗯……,让她和你说吧。
我肚子疼,真肚子疼。那它就疼你说我咋办。她的声音越来越大。
我伸出手。拿过来电话。
好。我这就给她写假条。我挂断电话。指了指假条。她开始写起来。
我签上字。示意她可以走了。
可是第二节课课间,我突然看到她在走廊。
你不是请假了吗?我向着她的方向问。
她回了一句什么。没有听清楚。不过她笑着。
她为什么要去请假呢?费了一番周折,却又留在了教室。
或许她只是渴望自己被看到,想法被尊重。
晚上一起吃饭的时候,英语老师说,今天发生了件有趣的事,zhwy在走廊看到我,突然对我说,老师,明天我开始交作业。
我没反应过来,不知道怎么应对。
嗯,确实很奇妙。
二
wzy是让我有点头疼的孩子。坐不住,爱说话。几乎每一天都因违纪被记在黑板上。
换同桌时居然很抢手。
呵,不错呀,成偶像啦。我笑着和他说。
他笑吟吟的跑远了。接着频繁出现在我办公室,帮助课代表收日记,发日记。
欢天喜地的。
三
上校级学共体公开课。《藤野先生》。核心问题是,为什么作者认为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并且用“伟大”这个词来形容他?哪些事件可以证明这一观点?请概括出来。
小组分享环节,刘艺菡回答道:藤野先生关心爱护鲁迅,是希望鲁迅能将医学传播到中国去。
老实说,能将课文理解到这种深度,是值得表扬的。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爱超越了民族和国别。
但这是事件吗?我反问道。没有讲她的回答写到黑板上。
课后研讨的时候,叶老师反馈了对刘艺菡这一组的观察。
“她小声地嘟囔了一句,这不属于事件吗?我答错了吗?她坐下后,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回答。也没有倾听别的同学的回答。”
我听着,心里陡然有些难过。我应该马上将她的回答写到黑板上而不是质疑。我打击了一个孩子努力的热情。
倾听。尊重。悦纳。不能只是说,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