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问答 Vol.11
新功能上线!以及,小心“聪明过人”的人。

小鸟文学 11 月会上新两个新功能,一个是补全性质的,即会员的购买记录,那个传说中花了 12 块钱忘了兑现几篇文章的问题可以解决了,新功能会告诉你还剩几次兑换。年费会员因为可以通读,所以没有这个功能,因此我们依然保留了收藏夹。
另一个稍微重大一些。就是读者可以单独购买小鸟文学每卷内容的 PDF 版本了,除了月刊,还有《纪念戈麦》等特辑。目前每卷 PDF 定价为 30 元——我们先试一下这个价格——定价逻辑是这样的:第一我们的 PDF 阅读体验算不得好,它主要是为了内容备份,所以设计得是个地下杂志的样子。单独出售主要是因为有很多用户要求按月购买小鸟文学,而我们的未来规划和这个需求略有冲突,如今我们想用 PDF 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个因素是,年费用户的权益在 12 月将会扩大,届时小鸟文学将上线“小鸟图书馆”功能,年费用户可以通读,非年费用户还是 12 元阅读三篇(特别备注:也可以跨界兑换,比如,一篇在小鸟文学杂志,两篇在图书馆)。
之前我们简单介绍过“小鸟图书馆”,目前我们和出版社达成的协议里包括数百本名家短篇——比如厄普代克、波拉尼奥、麦克劳德和博尔赫斯——这个目录还在不断扩展中。每一篇短篇小说都可以在小鸟图书馆里单独购买,鉴于年费用户可以通读,我们自己觉得,无论如何,都比买上几百本电子书要划算很多吧。
但划算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的初衷是让大家可以在真正厉害的短篇小说里自由阅读,不必被书这个建制所束缚。我们未来希望邀请读者建立自己的书单,它就像不同单曲组成的歌单,代表的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好了,新功能介绍完毕。我们再说一个事就进入本期问答。
以前我们见过一位资质特别好的记者,觉得写公关文和非虚构是一样的:都是写字嘛。
我们的感受殊为不同,觉得给无功利的读者看和给客户看有不同。给客户看的文字虽然有高下之分,但总体上对无功利的文字是一种污染。至于什么是无功利,说来话长。这里就不多说了。
之所以说这个,是因为最近总看到这样一种写作矛盾:有人一边在为客户定制胡说八道的营销文,另一边心怀高远,引契诃夫为同路人。他觉得自己出淤泥而不染,但也觉得有点荒废。不过古怪的是,如果这个人最后投靠了营销文,会觉得是世道如此,人生无奈;如果这个人最后去做职业作家了,他同样会感慨世道如此,但会陶醉在自己的牺牲里。
这就会进入另一种我们常看到的——
有些作者在文章里卖惨,像是写到文学梦的主人公们,就不自觉地卖惨——朋友不理解了,家人看不上了,无非就是没钱。萧乾与沈从文晚年失和。据说因为萧乾评论沈从文:“卖乡下人。”这评价够刻薄。不论有无,我们写作者,偶尔对照一下不为过。
题外话,据说沈从文当然不是很满意这样的评价,反击说:“他聪明过人。”
我们觉得事情很简单,做文字的事,诱惑能抵制还是要抵制一下的。心里有标准,拿得住就好办,拿不住就得认,不要给自己找旁的借口。
认识另外一个人,前些日找过来,说要拜访,说要取媒体的经,我们做媒体哪里有经可以提供。后来说得直白,想引见某大佬,因此谋一些外宣的机会。外宣这事,不禁细究。国媒、央媒,这些国字脸的壮汉身上,透着一股外宣的劲,这都属于堂堂正正的范畴,本来就是喉舌,从来没有否认过。你一私有机构,找机会投名状,分一杯外宣的羹,这看起来就不是太体面。虽然生存艰难,但也没到躲在暗处非做外宣不可的地步。
这位潜在的外宣勇士,可能是最早把 Elon Mask 介绍给中国的人之一,现在依旧把 innovation 作为 Slogan,让人叹息啊。倒是当得起“聪明过人”。
i
长乐路那个栏目的画风很可爱!
嗯,不止一个人说了。陆冉很会照顾生活里有趣的东西,并且还能表达出来。她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出色。关于有趣,可以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表达方式,也可以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想象力——所以,我们正在想着明年有一些更有趣更意想不到的角度的合作。
ii
给“24 小时文学聚会”投稿,有什么不能写的主题吗?小鸟问答提过“色老头”,情色和性是不能写的吗?
当然不是。为什么不允许“色老头”这样的小说——不是我们不允许,一个是每个杂志有自己的喜好,我们认为《小鸟文学》应该是什么样子,就是这样。第二个是,情色也好性也好,它们最终指向什么很重要。
荒木经惟这个例子好。伊恩·布鲁玛说荒木长着一张代表“情色、怪诞与无意义”的脸。不过,相比而言,我们觉得有荒木的世界当然不错,但有伊恩·布鲁玛可能更有劲一些。这个人前一段时间辞掉了《纽约书评》的主编职位,这职位大体上相当于执美国思想和读书界牛耳,严肃而且德高望重。我们觉得他很有劲在于,这样一个角色,不会把自己架在道貌岸然的位置上,他在《东京绮梦》里回忆自己东京文艺往事,就是一个性取向犹疑不定的亚文化少年。多么自由!我很难想象中国的比如《读书》杂志主编,突然写了一本回忆自己年轻时摸索性向的书。
所以,不在于心里是不是容忍一个色色的小老头,还是自由吧!
iii
有人说你们喜欢现实主义风格的投稿?
这么说吧,我们收到过几篇大约是媒体记者出身的作者写的小说。可能是出身于媒体行当的缘故,边看边要暗自祈祷,您可别胡来。这事说来话长,做记者的时候,最看不得电影电视剧里有记者形象出现,简直是羞愤。不但不能共情,简直是让我去死。千万别这么说话,哦,编剧果然没放过他……他下面一定会做一件有着鲜明身份特征的蠢事,啊,果然做了……他要发表愤世嫉俗的演讲了,天哪,他把眼镜往上推了一下,就要开始了!在让人尴尬的记者形象塑造事业中,编剧导演他们永远遵循着墨菲法则,总是有最糟糕的事件发生。
然后,就想到一个更深刻的问题。我们是因为做过媒体才会对别人的刻板描摹不寒而栗,换位思考一下,别人看有人(比如我们)写他们的行业形象,是不是也一样尴尬至死啊?很多作品都会有不同身份的主人公,最近看的一个是警察——在不该抽烟的地方要抽烟,在值勤盯梢的时候偷偷喝两罐啤酒,抽个空还去做了个爱,你猜对了,他还爱说脏话……
小心自以为是的想象力啊!虽然“深入生活”听起来像是老派现实主义文学过时的压箱底的货色,但对生活多点了解少一点刻板印象可不是坏事。
iv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出了,你们一个文学杂志为什么什么都没发,也什么话都没说?
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得奖的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大家不熟悉。看了看他的履历,我们的东北籍编辑说,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踩在正确的时间点上,每件事都做在正确的时机,该做难民做难民,该用母语用母语,该用英文用英文,该去支教去支教,那么,这个人的成就就值得警惕。
“聪明过人”,一并送给了所有人。
v
接下来是吆喝时间。
东北籍编辑与本刊主编合作的新书《张医生与王医生》已经上市。东北籍编辑强烈要求再公器私用一次。我们觉得,脱胎于这本书的栏目“废墟与纪念碑”既然在小鸟文学上已经刊出过,所以也不能完全算以公谋私。“废墟与纪念碑”是写那本书的边角料——不是废料,翻旧报纸兼泛起回忆涟漪,连缀一起,成了那个栏目,可惜书中不能信马由缰悉数拿来,正好成为这个栏目。
李海鹏为这本书作了一篇很好看的序。他先是这本书的采访对象,后来成了这本书的读者。其实那一次采访更像是几个东北人围着羊羯子火锅闲扯。火锅店的背景音乐是当时刚火但火得一塌糊涂的《野狼 Disco》,话题就从“老舅”开始,谈到东北城市的区别,沈阳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却被赋予了农村化的娱乐形象,以及到底如何定义“社会人”。这些话题和其他很多话题(正如你在“废墟与纪念碑”中看到的)散落在书中,成为两个医生成长故事之外的协奏曲(或者是主调,端看你是哪种偏好)。这本书可以在 2021 年顺利上市,是一种幸运。
vi
本期封面来自蒯乐昊的小说《云梦泽》。如果你看过《流俗地》的话,你会发现这篇小说的质感和那本书有接轨之处。也许是因为文化语境的类似,但更重要的是那种对生活的不动声色。小说写的是农家小女孩莲朵希望可以借助传说中自己的“愿力”帮助爸爸妈妈解脱生活困境的故事。蒯乐昊和黎紫书都是潜伏在“生活”这只巨兽身边的猎手,他们把一切可以重塑这只怪兽的东西都偷偷攫得来,以自己的方式打破重组,让那些完全不了解南国的人也可以进入那种绵密的人际关系,斑斓纷乱的在地风物,看到人物的命运与困境。
是的,他们写的都是困境。普通人的生活充满了困境,像打怪一样,问题解决之后又以其他方式重现,因而出现的逃避、否认、战斗、博弈和共存构成了每个人的一生。
郑重推荐。
vii
手动介绍本期目录。
本卷有一篇非虚构文章叫《定海桥往事》。定海桥是上海杨浦的一个地名,据说民风彪悍,常有猛人。作者路明被这种彪悍吸引,和老爷叔切磋球技和人生,久而久之就写成了一系列文章。我们分期刊登,第一篇读来有一种《繁花》般的生机。
另外有两篇“24 小时文学聚会”也让人难忘。一篇《阔州停夜》,一篇叫《火》。第一篇中的女孩子跟随行骗敛财的母亲从北方流落到南方,第二篇出自一位物理学博士之手,写的是一个女孩落拓的生活和爱情,在一片片让人上瘾的“樱花”里。后一篇小说让人同时想起《香水》和《质数的孤独》。与众不同的浪漫,是我们看完以后想到的第一个词。
你还能看到一个新系列,是熊景明老师《长辈的故事》不同篇章选登。《长辈的故事》是一部家族记忆史,它透过人物的命运沉浮,展现了西南边陲城市昆明自民国至共和国近百年间的政治风云和新旧冲突,以及革命风暴对一个大家庭的深刻影响。此书目前尚未在中国内地出版,我们得到熊老师授权,让读者先睹为快。
“田野中国”将会刊登两篇文章,一篇的话题是“器官移植”,一篇关于南京老城拆迁中的普通人。我们在人类学者的文字中屡屡得到惊喜,这一次也不例外。
常规栏目不再复述,大家看小封面(就是首页顶端下拉的那个)就能看到。
viii
一年接近尾声,又是双 11,又是黑五,各种购物季来临,一年当中,喜欢跟我们讲价格的,我们都假装没有这声音,即使有,我们也会拿来夹枪带棒地讽刺一下。
好吧,这个时候,我们开放一次谈谈价格的机会。你们有什么好想法,新老订户,或者还没舍得付钱的、只零星买了一些文章的读者,都可以说说。
留言给微博 @小鸟文学,或邮件至 info@aves.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