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舆万国诗选序
序言:
什么是“世界文学”?什么是“世界诗歌”?很多人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了不少的外国名字,波德莱尔、魏尔伦、瓦莱里、马拉美、爱伦坡、歌德、海涅、拜伦、雪莱、普希金、聂鲁达、博尔赫斯、济慈、叶芝、里尔克、彼得拉克、但丁、荷马、维吉尔、莎士比亚...... 我们不妨换个题目,请大家随意说出几个不属于以下几个国家、地区或者已经灭亡国家的“世界文学”诗人:大不列颠地区(包括爱尔兰)、法国、德国(以及德意志地区,包括奥地利)、美国、俄国(或前苏联)、拉美、意大利、古希腊、古罗马、古波斯。有博学者可能可以回答:洛尔迦、泰戈尔、佩索阿、辛波斯卡、萩原朔太郎、谷川俊太郎、小林一茶、阿多尼斯、纪伯伦、特朗斯特罗姆...... 专门研究某一国家文学的同仁或许可以回答更多名字,毕竟每一个国家都有无数的优秀的诗人,曾经闪耀过,或者正在走向闪耀的坦途。可是倘若我们将这个问题换一个问法:你是否认识这些国家的诗人:泰国、缅甸、老挝、马来西亚、伊拉克、科威特、玛雅、阿兹台克、印加帝国、蒙古、古埃及、越南、韩国...... 这些国家的名字并不陌生,它们甚至不属于那种“国足带我们认识世界”的国家,而且这些国家其中有一些就在我们周围,触手可得,我们却惊奇地发现,我们这些中国的普通人,竟然对它们一无所知,在我们构建起“世界文学”这个概念,或者将其当作一门学科进行学习、钻研的时候,这些国家也仿佛不属于这个世界一般,被我们巧妙地忽视掉了。是的,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学习的“世界文学”,百分之九十属于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十个国家或地区,剩下的百分之十才是真正的“世界”。试想一下,如果是一些不那么博学,却又假装博学的西方人(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中国人,大部分的人都是这种人,包括我在内)来编纂这么一个“世界文学”,他们会怎么做?第一种情况,他们会把我们国家除了李白、杜甫之外的诗人全部都剔除,把李白、杜甫放在我提到的第二批人里,然后我们国家的经典就成了他们眼中“世界文学”的陪衬;第二种情况,他们会直接做一个“西方正典”,把我上述的十个国家或地区的优秀诗人全部塞进这个正典里,然后再加几个其他国家的优秀诗人(就像布鲁姆把佩索阿、易卜生等塞进“西方正典”一样),然后他们成功地避免了麻烦,因为无论如何,他们只要把西方的不管什么东西包装一下,换一个高大上的词汇,世界剩下的部分就都会屁颠屁颠地跑去“学习”。
我们必须承认,无论是荒唐至极的“世界文学”,还是相形之下,合理得多的“西方正典”,这些概念的建立都只不过是西方在世界上的文化霸权留下的产物,这种文化霸权仍旧在继续。我可以这么说,我们所谓的“世界文学”是一块大大的黑板,而“西方”这两个字却大得可怕,大得把剩下的其他国家也好、地区也好的实体尽数遮挡了,所以我们只能看到“西方”,再看不到其他的东西。我们中国幸好有李白、杜甫们,我们不需要害怕西方的文学霸权影响到我们大多数人(只有小部分人受到了西方的文学霸权影响,尽鼓吹之能事)。然而,蓦然回首,无论是受到西方的文学霸权影响的小部分人,还是坚持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的大部分人,我们都被某些东西蒙住了双眼。前者被“西方”两个大字蒙住了双眼,他们已经看不到西方以外剩下的东西了(当然,古波斯在传统意义上是东方,但是这又有何妨?古波斯的很多文学作品是通过西方人的介绍为中国人所认识的),而后者的视界则为“李白”、“杜甫”等一群伟大诗人的光辉所占据,再也看不到其他语言、文字散发的光辉。一言以蔽之,我们都看不到“世界”,我们只能看到“夜空中最亮的一颗星”,可是浩瀚无垠的宇宙,才是我们人类发展的未来。
其实,我们并没有认为“世界文学派读者”和“中国文学派读者”,哪一边好,哪一边不好,我们都是沧海一粟,我们都不是全知全能的神人,我们只能看到我们现有的状态所能接触到的东西,而跨越文化、文学、文字的鸿沟,抵达另外一个港口,实在是太难了。我个人,学习了五年西班牙语,才真正得以欣赏西班牙和拉美的诗歌作品,而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有西班牙语、英语,还有数以万计的其他语言,这实在是太难了,所以我们必须得借助翻译,而中国研究外国语言文学的人本来就少之又少,更何况,这些语言文学学者不一定精通文学,就算他们精通文学,他们也不一定精通汉语,所以市面上的外国诗集总是良莠不齐,好的永远要比不那么好的稀缺,而西方的文学选集总是要比其他地区的文学选集要好得多,因为中国研究西方语言文学的人,要比研究那些名不见经传国家的语言文学的人,多不止一星半点。这也是为什么,在21世纪的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二三线的诗人都能在中国被包装成“国际著名诗人”,而其他一些小国家真正发光发热的诗人,却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被中国人挖出来。我们把我们的眼睛蒙住了,这个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是这也不是我们想的,毕竟,我们能接触到的翻译,就只有这么点,少得可怜,而且不一定真的适合我们阅读,而且的而且,这些国家的诗歌还不一定符合我们中国人的诗学观念。
但是,我不认为,缺少水平合格的翻译,或者不符合我们国家的诗学观念,这些国家的诗歌就应当被忽略,或者换句话说,不值得我们阅读。因为语言是无法复刻的,诗学观念是会互相冲撞的,但是许多文学思维、文学手法、描写方式或者是那些十分具有民族特色的比喻是可以通过“不好的翻译”传递过来的。而这些,也是我们应该欣赏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都只有那个国家的人才会想到,中国人永远想不到,西方人也永远想不到,再不济,这些诗歌也能生动地向我们体现这个民族、国家里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这对我们了解这些国家十分重要。更何况,没准这些国家的文学没那么糟糕呢?就好比我们中国人一直觉得不怎么样的俳句,却成为西方诗人最喜欢效仿的东方诗歌体裁,很多西方诗人都留下了自己的俳句作品,而许多日本的俳句作品,在中国的读者眼中,或许可能甚至“不是诗”。又好比我们一窍不通的阿拉伯诗歌,许多西方诗歌的源头甚至需要追溯到阿拉伯诗歌,然而许多阿拉伯诗歌又并不符合我们的诗学,我们中的许多思想不那么开放的人会对它们嗤之以鼻。
我就是在这样的想法之下开启这个项目的。当然,在这个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诗歌已经被许多人丢到了城市的一隅,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东西,但是还是有不少的人仍旧在为“中国诗歌再次伟大”这个事业默默付出着。我也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
“坤舆万国诗选”不是一本书,也不是一部诗选,是记录着这个世界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人民诗歌思想的宝库(我们没办法集齐所有205个国家和地区的诗歌,因为很多国家和地区,甚至连诗歌都还没有产生,或者说我们完全接触不到),我们可以通过“坤舆万国诗选”了解到真正的“世界”,而不是被人为构建起来的“世界文学”,我们也可以通过“坤舆万国诗选”了解到诗歌不同的方面,在“坤舆万国诗选”,诗歌已经不仅仅是十四行诗、浪漫主义、先锋诗歌或者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象征主义,诗歌更加已经不仅仅是诗词歌赋、五绝七律,诗歌有可能是盖绥达、格则勒,诗歌有可能是歌谣、圣诞歌、罗曼采,或者是民歌、摩经,以及世界上任何民族、国家可能创造的任何的诗歌形式。我们是时候跳出自己认知范围以内的诗学框架,跳出我们所认为“诗歌”的这个概念,进入更加广阔的诗歌天地了,在这里,诗歌已经完全不是我们曾经认为的那个东西,它会变成更为宽泛,更为包罗万象的一个集合体,这个集合体里面,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或许你会认为它就是很平庸的诗,或许你会认为它不是诗,但是在它诞生的时间、地点,它就是那个国家最闪耀的明珠,也应当为我们所尊敬。这个宝库命中注定在我们眼中“良莠不齐”,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说这些诗歌背后的文化以及诗学传统会跟我们中华自古以来便一直遵守的诗学传统严重冲突,在阅读这些诗歌的时候,“这算是什么狗屁诗”的言论必然会响彻某些人狭仄的脑海。
“坤舆万国诗选”包含了我个人所能找到的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人民所创作的诗歌,它将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更新,第一个部分是“世界诗歌”部分,这个部分,将集中展出百余个国家或者历史国家的诗歌,配上简评,第二个部分则是“中国诗歌”部分,这个部分不仅仅有汉族诗人的影子,也会增加大量的少数民族诗歌(其中很多是民歌)。不同国力、文化影响力的国家、民族评判标准都会有所不同。有一些国家文化影响力十分强势,比如法国、英国、美国,就应当以更加严苛的标准去选择诗歌,而另外一些国家,文化影响力十分弱,这就代表相应语言译介人员的数量、质量以及相应语言的译介数量、质量会相应下降,而且是大幅度下降,这个时候,就应该以宽松的标准去选择诗歌。我们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评判阿富汗、柬埔寨和法国、意大利的诗歌:学习法语、意大利语的人在国内比比皆是,法国、意大利也有很多诗歌作品被译介成了英语,这样的话,这些诗歌再转译成汉语根本不是难事,而又有多少人会去学波斯语、普什图语或者是高棉语,而不用这些语言去进行外贸、外交活动,而是用这些语言去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学,再尽力将这些语言翻译成汉语呢?就算这些人有心,学习了这些语言文学,又有多少能力把它们转换成同样优美的汉语呢?百分之九十的小语种学习者都不会去做“这么傻”的事情,或者根本没有能力。所以相应地,也不会有多少人会“浪费自己的青春”去翻译这些诗歌,译本数量会大大下降,而“量变产生质变”,因此我们肯定找不到什么好的翻译,就算它的原文灿烂如同珍珠,译介成汉语,也不可能像原来那样灿烂,所以我们的标准必然不会一致。但是我们也会把它们收录进来,因为我们上述提到的原因。而且我们不会囿于一个诗学标准,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只要这首诗有可取之处,我们就会收录。因此收录进来的诗歌可能不会十分亮眼,但是必然有一些地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无论这个深入研究是深入研究其不足之处,还是深入研究其过人之处。
我们的诗歌来源主要是来自国内各大文学选本的译介,以及我个人在网络上搜索到的英语、西班牙语或者法语译本,再通过中介语翻译成汉语呈现给大家。我们同时也欢迎大方之家翻译,进行长期或短期的投稿,我们会根据诗歌翻译的完本给出建议,只要是有投稿,我们必然会响应。
© 本文版权归 豰安徐志鸿 Xu Z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