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乐观?
本文是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课程4.2为什么要乐观 心得笔记。
1、更健康

Peterson和其他一些研究者发现,乐观和健康的相关度比较高,比如乐观的学生更少生病,而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塞利格曼也通过研究发现,接受了乐观认知疗法治疗的癌症病人,免疫细胞活性更高,也就是他们的病体对于癌细胞更有抵抗力。而健康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再多的金钱,没有健康的身体,效用也会打折扣,如果我因为过于悲观而发展为重度抑郁症,即使我有很多钱,但我却因为抑郁症缺乏活力,什么也不想做,也没有精力去做,那么金钱在此时的作用也就微乎其微。而如果我因为悲观、总是心情消沉而间接导致桥本氏甲状腺炎和其他妇科的病症,我就会遭遇体重、便秘、情绪、畏寒、性生活方面的问题,也不利于对生活的实际感受。
当然乐观不一定会导致健康的完全崩溃,但是,确实有实际的研究表示,上文也提到了,更乐观,就更健康、更少生病、更能够抵抗疾病的侵袭。这就是健康的技巧之一,而且比起改变环境、改变工作、改变另一半、改变父母等这些外部环境更容易控制。只需要改善自己的心态,这可以完全由我们掌控,后天也能够习得,下一篇文章我们就会谈到。
2、更好的生活感受

想一想乐观和悲观分别带来的感受,悲观就像多云天气,而乐观就像微笑的太阳表情,又温暖,又明媚,而悲观就如同笼罩着阴云的天空,说不好下一刻就会大雨倾盆,或者就这么一直阴郁下去。这两种天气,就像生活给我们的感受,乐观的阳光明媚的日子,遛弯、带娃、拍照,都格外美好,悲观的阴郁天,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下雨,整个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层灰色,雾蒙蒙的。大多数时候,如果能够选择,我们还是会选择乐观,心情明媚、充满希望、晴空万里,总好过一直悲观那种心头有大石头压着、无论遇到多少好事,也很难由心底笑出来的压抑。 况且,乐观带来的不只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轻盈感和幸福感,还有实实在在的健康长寿和成就。还有很多人健康有成就感却不够快乐呢。
3、更有成就

反面例子就是悲观不利于获得成就,之前的我就是这样,悲观让我在发生一件事以后,对于事件的发展不抱希望,所以容易放弃,同时,我也会对自己各方面感到悲观,包括能力、运气等,就更不愿意接受挑战和做尝试,这就基本堵死了我“出头”的路,正在做的事容易放弃,又不敢创造新的机会,简直就是开源节流的反面教材。
而乐观和成就的关系如何呢?塞利格曼曾经对大都会保险公司的保险员做过一项研究,发现乐观的员工比不乐观的员工,业绩高20%,最乐观的四分之一员工比最不乐观的四分之一员工业绩要高50%。看来,提高业绩除了可能要掌握数据分析、时间管理这些能力之外,乐观的能力也是应该学习的,尤其是对于特别需要乐观的职业,比如研究中的保险销售。
而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职业或者一些事情同时也需要保守谨慎地处理,不能完全乐观。比如外科医生,太乐观就会忽视这一刀下去的风险,或者脚踝扭伤后太过乐观,不愿意去医院检查,而延误治疗时机导致伤情扩大。一般来说,不可能有人是100%的乐观,或100%的悲观,总会处在两个极端之间的连续谱上某个位置,而宏观来说,如果更偏向乐观,益处是更大的,而微观来说,需要掌握具体什么时候乐观,什么时候悲观的技巧。这就需要衡量乐观和悲观的代价。爱迪生这样的发明家失败这一次之后,如果乐观,就会再试一次,虽然失败的后果是浪费原材料和时间,但成功的话就太值了,所以灯泡才能被发明出来。而对于受伤的脚踝,如果不去医院检查,乐观的结果是自行康复,而如果不按预期发展,就会延误时机,可能严重到要做手术,损失健康、更多金钱和更多时间。显而易见,不如有机会就去检查,损失较少的时间和金钱。虽然乐观有这样的局限性,但是总的说来,有可靠的社会研究已经证明,乐观的特质在普遍情况下,可以促进学生成绩和职员表现,只是要避免不合时宜。
-
小黄黄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04 09: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