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打卡——区块链
一、定义
1.定义:
区块链一词源于中本聪的论文《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这篇论文提出了一种可信的、去中心化的电子货币系统,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比特币。比特币能够在没有可信第三者的条件下,没有信任基础的双方都可以安全地在比特币网络中使用比特币进行交易。
2.特征:
①去中心化:
节点点间通信无须通过中心节点,并且任何一个节点停止都不会影响工作。
②去信任:
系统中所有节点点间无须信任也可以进行交易,因为数据库和整个系统的运行是公开透明的。
③信息不可篡改:
系统中每一个节点都拥有最新的完整数据库拷贝,修改单个节点的数据库是无效的。
3.实际应用:
企业信息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网约车风险规避,军队的信息化建设等等。
二、区块链四大核心技术与传媒业发展
1.分布式账本技术及它对传媒业的影响
(交易)账本的记录和管理工作,由分布在链上的诸多节点协同完成,而不是只有一个中心负责记录和管理账本。每一个节点,所记录的账目都是完整的,而且是处在节点上的人们可以调阅的。这对于金融交易的意义在于削弱了中心的作用而提升了节点的地位。
而区块链在被应用到传媒业中以后,对链上传播的信息,处于链上任何节点的使用者不仅可以接受和知晓,而且可以对此进行探源、追溯,由此还能对数据进行确权、鉴权。加之区块链式结构的特殊性,链上信息和数据不可篡改,而能溯源、确权、鉴权则更具价值和意义。在公链系统中,已经没有了中心的概念,即不存在具备对链上传播信息的支配权和控制权的中心。既然没有了中心,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就都是平等的。
由此可以说,传统媒体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格局,因区块链的介入而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
2.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及它对传媒业的影响
“存储在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是公开的,但是账户的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在数据拥有者授权的情况下才能访问到,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和个人的隐私。”正因为如此,链上的信息是相当安全的,可以避免其中任何一种信息的泄露。
表面看来,区块链的这一功能似乎与传媒业关系不大,然而实际上,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在互联网空间中,个人隐私信息动辄被外泄,这已经成为困扰公众的一个严重问题;面对可能出现的“人肉搜索”和个人隐私信息被盗,保护个人隐私已经成为一个颇为沉重的话题和愈益严峻的挑战。区块链的这一功能对于传媒业而言实际上是极具价值的。
3.形成共识机制的技术及它对传媒业的影响
“区块链上的信息要得到超过一定数目的节点用户确认后才可写入数据库,分享给大众。这就是区块链用户的共识机制和自治体系。”在链上,所有记账的节点按规制达成共识,确认某个或某些记录有效。这既是在作认定,也可以防篡改。
各个节点用户就某些规则、法则形成共识,有利于恪守应该恪守的规则、准则,有利于抵制应该抵制的不妥的做法,有利于凝心聚力。多方共同参与,形成共识,还有利于形成一种激励机制。
4.智能合约技术及其对传媒业的影响
按照提出智能合约概念的尼克·萨博(Nick Szabo)的说法,智能合约的定义是:“一个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promises),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
简单地说它就是一段计算机执行的程序,满足可准确自动执行即可。”智能合约是有关方之间基于技术制约而约定并履行的一种应信守的承诺。它与一般合约的相通之处在于:有关方有所约定。
智能合约对传媒业的影响,并不表现在传媒及相关人士的内容生产上,也不表现在信息的传播方式上,而是体现在传媒在经营中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和诚信中。智能合约用计算机程序来固化合约的内容,并交给铁面无私的机器去执行,从而增加了合约的可信程度和履约的可靠程度。
三、区块链技术融入传媒业的得失分析
1.“去中心化”机制的利与弊
在传媒业语境中,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有利有弊的。 在链上进行信息发布和传播工作,如果沿袭的是区块链在金融领域中进行交易时使用的套路,那末就未必妥当。金融业只涉及资金,而不涉及意识形态。而在传媒业中应用区块链,则往往会传播带有一定意识形态色彩的信息,推送属于精神产品的新闻、文艺、广告、娱乐等类产品。
在这样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当于中心的“把关人”进行内容、导向方面的把关,赋予这样的中心对于内容的选择权、发布之前的否决权和特殊情况下的纠错权,就难以杜绝不健康和不合适的内容。
2.链上数据、信息不易改动的利与弊
一般而言,区块链上的数据、信息是不易改动的。使用了区块链技术以后,对链上的数据、信息进行恶意的篡改和不含恶意的修改都很难。这在其他领域中是无可争辩的利(有利于维持信息的原始状态,确保其真实性)。在传媒业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利。链上数据和信息的不可轻易改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件好事,应属于“利”,可以有效防止某些人在不良动机(主观故意)的驱使下通过造假、欺骗手段篡改原始信息,有利于作品原创者维权,有利于防范不讲诚信者唯利是图的行为,有利于对虚假新闻传播者进行追责。
但链上数据、信息不易改动,既有利也有弊。在区块链的场景中,严格按程序执行的机器对存在着本质区别的恶意篡改和不含恶意的修改其实是难作区分的。靠机器来限制恶意篡改数据和信息的行为和减少对不含恶意的修改所设障碍,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而虚假、不实、错误的信息的传播和再传播,客观上会混淆视听、扰乱民心,会使社会因此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区块链技术为纠正信息传播中的错误设定的方法和程序过于繁琐、呆板,不易及时消除错误信息,就此而论,这可能是通过机器进行管理不可避免之弊,因此有必要探讨人机共同管理之道,而不能一味地依赖机器和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管理,进行精神产品的流通管理。
3.“智能合约”的利与弊
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那就是:针对传统合约的某些缺陷,融合了计算机程序之长和共识机制之长。计算机程序之长在于:不讲人情、无法通融、刻板执行等;共识机制之长在于:对于讲诚信和不讲诚信都形成了链上共识。
这两种“长”结合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合约的不足。但需要注意的是:力促社会诚信体系构建,不能完全依赖智能合约和由机器来执行关于合约的指令。更何况,智能合约发挥作用的范围仅限于线上、链上。必须防止机器和技术依赖症,防止对于机器和技术的过度崇拜;不可放弃在关于诚信的教育和引导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在以恪守诚信为内容的教育和引导中,需要发挥人文因素的力量,唤起人们心中的良知,以持续存在的良知抵拒一瞬之间的邪念,需要表彰排除干扰恪守诚信的典型的人和典型的事,造成讲诚信者荣、不讲诚信者耻的社会舆论氛围和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丁晓蔚,何秋妍.论区块链技术对传媒业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12):9-13+20.
[2]赵云泽,赵国宁.区块链新闻的概念、原理和价值[J].当代传播,2019(03):47-50.
【历年真题】
【名词解释】
区块链(2019•北京工商Mjc334)
【简答题】
网络社会发展技术发展趋势(2017•西南大学传播学学硕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