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阅读时记录下的内容
查看话题 >拉片子书摘(第一章)
第一章:影片的整体构成
1.罗兰·巴特指出:一部作品诞生之后,文本解读的权利就转让到了读者手中。
2.对优秀影片进行细心拉片子,既能够提高编剧技巧,还能够培养鉴赏能力。
3.第一次拉片,边看边速记,观片的新鲜体验和连贯的内心感受是很重要的。第二次拉片,逐段观看,整理笔记。第三次拉片,选出片中的重点场面进行细致的分析。
4.拉片子的笔录侧重记录人物的动作和台词,态度要避免主观,要尊重作品本身,最忌讳制作概括性的一般描述。
5.在整理笔录的过程中,要对影片的情节结构、情境构成进行分析,把一份拉片记录变成一篇系统的分析笔记。
一、两种戏剧范畴:戏剧体与叙事体
6.经典编剧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结构。情节结构有两种形式:西方戏剧体结构和东方戏剧的叙事体结构。
7.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戏剧和史诗在进展的方式上是对立的”。戏剧在情节上,不应追求史诗的广度,而应尽量集中。在动作上,要“把一种本身完整的动作情节表现为实在的,直接摆在眼前的”。“动作既起源于发出动作的人物性格的内心生活,又取决于有关的各种目的”之间的相互冲突,从而实现“史诗的客观原则”和“抒情诗的主体原则”。所以说,西方戏剧以人物的内心动作和外部动作构成情节,这里所说的情节是集中紧凑的、动作性的情节,它是西方戏剧体诗的内容。
8.中国戏曲的动作与西方戏剧的动作不同,它不是写实动作的摹仿再现,而是虚拟动作的写意表现。
二、结构分析
9.影片的结构共分为四个部分:(一)开场;(二)开端部;(三)发展部(展开部、递进部);(四)高潮部、结尾部。
10.开场要完成的任务是多方面的:要展示剧情发生的环境,给出任务关系的起点,暗示风格体裁,介绍前史或先行事件,等等,它们设计总情境的所有内容。戏剧性的开场通过人物的动作来完成这一任务;叙事性的开场,则通过人物的叙述来完成上述任务。
11.《哈姆雷特》的一幕一场,可以说是戏剧性开场的典范。
12.戏剧性开场由于多采用动作性说明情境,所以往往形成热闹的开场;叙事性开场多采用文学叙述和象征性的方法暗喻情境,所以往往形成平静的开场。顾仲彝将它们称为:热闹的破题法和平静的破题法。人们约定俗成地称其为:热开场和冷开场。
13.热开场分成设置悬念与揭开悬念两部分。前者为动作性的,后者为说明性的。两部分之间,有一个小小的过渡段。开场完之后,要画一个段落句号。
14.热开场以小规模的强烈外部动作,引导出全剧主要任务的意志冲突。
15.戏剧性的开场,除了热闹的开场外,还有一种平静的开场。阿契尔将它们分为:喜剧的温和开场、雷雨前的平静开场。
16.段落的起始镜头要给观众一个明确的提示,表示一个新句段的开始。祈使句短的首要任务是交代新情节展开的环境。在整个段落结束时,也要标示出句号,明示本段落到此结束,以便于观众区分不同的段落信息。如果不明示句段,会给观众造成读解上的困难。
17.多元化的叙事立场,有助于多角度、立体化地反映事件,开掘出事件所包含的思想内涵。
18.在设置悬念与揭开悬念之间,有一个过渡段。使观众从动作冲击中平缓下来,然后向说明性的部分转换。
19.对位是电影创作中普遍使用的手法,它是组织情节和细节的原则。影片的一切细节都要与叙述主干建立起一种对位关系,不能够游离于叙述主干,要有机地配合叙述主干的发展。
20.生活流,指记录自然、琐碎、表面上无意义的生活“即景”。
21.故事是否让人感到真实,并不取决于情节的真实,而是取决于细节的真实。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一桩可信而不可能的事,比一桩可能而不可信的事更为可取。”
22.叙事性的开场,一般选择叙事性和写意性的开场。
23.从狭义上来讲,冷开场特指叙述性、写意性的开场;从广义上来讲,冷开场又指所有没有剧烈冲突和强烈外部动作的平静开场。
24.例证性动作,指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和行为特点的动作。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实动作,而是直喻性的象征性的动作。例证性动作往往贯穿全剧,对揭示全剧的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25.发现和选择例证性动作,需要对现实生活进行哲学性概括,并将这种概括转化为具体的人物行动。
26.例证性动作集中体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好的例证性动作,来自对现实生活中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独特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