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钟意的一种穿衣搭配
查看话题 >风格笔记 I 文艺范与高级感穿搭

我想写这个话题很久了。
这里需要简单定义一下我所理解的“文艺范”。对我来说, 一切情怀超过了实用,幻想大于现实的风格,我都将其统称为:文艺范。
而高级感,高级感说穿了,是一种距离感。是幼稚的人仰望成熟的人时,所感受到的一种静默的力量。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散发高级感的人,让人想尊重。高级感是一种征服人的力量。
文艺范很少有那种力量感。文艺范是轻飘飘的,像天空中悬浮的云。文艺范缺乏定力,总是会随波逐流。文艺范的人,也许会让人一时的心动与意乱情迷。但就像云一样,飘过了就消失了。虚无缥缈。
而我曾经也追逐过那种飘忽的文艺范。只是,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对文艺范不感冒,而对高级感有了心向往之。简言之,我想成为更加有力量的人。
而穿搭风格,往往是内心对外界表达的语言。
钟小姐的文艺范

大概10年前,钟小姐是当时最红的It Girl, 她的街拍,出席互动照,被全球时尚爱好者关注。这位英伦走出来的,拥有4分之1华人血统的时尚界标杆,带动了一股文艺范穿搭。
碎花图案,迷你裙,玛丽.珍皮鞋,娃娃衫,热裤,校园风格外套。。。这些都是钟小姐的文艺范里的常见元素,也是被一帮文青女们追捧的风格单品。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因为我也是那帮文青女们中的一员。虽然钟小姐并不算是我特别关注的对象。那时我更加关注Sofia Coppola, Charlotte Gainsbourg这样的。

二代导演Sofia Coppola没有钟小姐那么爱玩少女风花样。她老老实实的守着一些经典元素:黑色铅笔裤,浅蓝色衬衣,简洁的鞋子和配饰,裙子也比较低调典雅,总之走知性女性路线。不跳脱,有自己明显的套路和底线。

而法国演员和歌手Charlotte Gainsbourg, 她有一种特别中性但也特别脆弱的气质,让我觉得很迷人。虽然我相信紧腿牛仔裤已经过时,但她穿依然气质独此一份。可以说,我希望她能将带有个人标签的紧腿牛仔裤穿到底。

但是对当年被许多女文青奉为活动的穿衣指南的钟小姐,我始终无感。有时候会觉得她穿的比较“有趣”,但还是刻意搭配的造型感重,没有上面两位的那么天然的不留痕迹。或者说,她穿的很英伦,而英伦风格中的很多感觉,我都get不到。比如英式田园,比如英式朋克,甚至英式摇滚。当然,英式摇滚比前面两个要更合我意一些。我比较能够get到的,是英式学院风格。比如Margeret Howell.

当然,是天桥秀上的Margaret Howell, 带着一丝玩世不恭的不羁,一丝男孩子的调皮,而不是被许多买家秀重新演绎的乖乖女范的Margaret Howell.
都说英式风格有一股反叛(摇滚,朋克)气质,钟小姐自然也有。只是,与另一位英式风格代表人物超模Kate Moss相比,钟小姐实在是太甜美,还很喜欢玩童真童趣。真的没有那么酷。

90年代初出道的英产超模Kate Moss, 30年来,一直屹立于时尚圈不倒。即使冒出了些丑闻时尚圈还是力挺她,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
90年代的Kate Moss, 也是我的时尚风格参照人物之一,与Sofia Coppola, Charlotte Gainsbourg并列。
她是继60年代的Jane Birkin之后,英伦出的第二位全球时尚偶像。典型英式摇滚风格, 几乎只穿黑白灰色,黑色紧腿裤和西装外套是她的标志。与钟小姐一对比,她身上看不到任何甜美的因素或者童真感的可爱。当然,她也不是文艺女青年,而是摇滚女青年。

纵观钟小姐这么多年,风格始终没有太大的变化。个人穿衣公式有, 始终是她眼中的英伦和法式风格的混搭。很多古着风格,有点点洛丽塔,有点点摇滚,有点点法式风骚。但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拒绝长大的文艺女青年穿着风格。连她自己也在最新的采访中说,她还是一个孩子。最喜欢的单品,依然是背带裤。

包括她后来创办的个人同名品牌,也充满着一股执着的彼得潘精神。我不知道她的这个品牌的针对客户群是谁。因为当年追崇她的一帮文艺女青年已经长大成熟了,也大多move on到更成熟有轻奢感的品牌去了。而现在跟着Tik Tok长大的一批人,对于Alexa Chung是谁,真不敢保证她们很清楚。

至于钟小姐是否是正宗的文艺女青年,那就见仁见智了。在我心目中算是。我对文艺青年有一个统一标准,那就是:是否有彼得潘情节不愿意长大,是否耽于自己的幻想世界而与现实有脱离。钟小姐来看,起码她的作品,也就是同名品牌,完美的展现了这两点。

从不玩文艺的奥尔森姐妹

出生以后9个月就开始演戏,以童星的身份在好莱坞这个名利场大染缸一路走来,双胞胎姐妹奥尔森,大概出于自我防卫,从来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
因为一生都活在被人围观的金鱼缸里,奥尔森姐妹和钟小姐不同的是,她们从来不会主动为自己寻找外界的关注。经历过青春期在红毯和街头被小报记者追击后,她们很快便再度退回到了幕后。专心做自己的公司,做自己的品牌。从青少年品牌一路做起来,成为了新一代美国生活方式的代言人。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奥尔森姐妹从小到大,更像务实的商人,做实业的那种,从来没有玩过风花雪月。还未成年便开始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一门心思的做生意。不玩噱头,不去出风头,甘愿做幕后。从出生9个月便开始工作,在她们的人生履历表上,大概找不到文艺青年们热衷的“间隔年”吧。

不玩任何社交网络,很少出席活动(除了为自己的品牌做宣传),自从创办了美式高级时装品牌The Row以后,两人便几乎在公众视线中消失了。偶尔会被狗仔拍到在办公室大楼外面抽烟,提着自己品牌的皮包去机场。低调,务实,注重隐私。你可以说双胞胎在这个社交网络年代不玩人设,但这种神秘感又何尝不是一种人设呢?

与已算中年的钟小姐还在玩青少年风格相反,20岁创办高奢品牌The Row的奥尔森姐妹,从一开始就走成熟女性路线,绝不玩一点幼稚。她们一开始就目标锁定在了她们“想成为的女性"身上,而不是永远也不会长大的彼得潘。
The Row, 来源于伦敦的西装订做一条街Savile Row. 最开始起家的单品灵感来源,是想要制作出一件“完美的白T恤“。能够出入各种场合,可以休闲随意也可以配西装精致优雅,领口大小,材质柔软程度,袖长,贴身的程度,一切都要刚刚好。

从婴儿时期便开始成为国民小明星,18岁生日前各个媒体举行了奥尔森姐妹成年倒计时的造势,早已厌倦了在媒体前无止境的曝光,也做厌了童星和青少年偶像,刚满20岁的双胞胎,决心做成年女性,独立的,工作中的,成年女性。
奥尔森姐妹眼中的成年女性,是她们从小接触过的事业女性。这样的女性不需要向任何人示弱,也不需要向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她们对自身价值很有自信,因为她们有自己的内心追求。所以,在穿着上,她们钟情的,是让自己舒服又强大。

少女风格,她们在20岁以前已经玩够了。20岁前的奥尔森姐妹是全美少女们的着装灵感来源。一过20岁,她们便迅速的成熟起来。The Row的创立,就是两人的成年宣言。从此开始专注,务实,脚踏实地的做时装产业。在成人圈里面浸淫了这么多年,她们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在为谁做衣服:她们想成为的女性=成熟女性。
有能力消费The Row的女性,都在经济上实力不凡。毕竟,The Row的定位,是做美国的高奢品牌。她们的风格偶像是美国70年代的超模Lauren Hutton, 健康,爽朗,自信,随意,是开朗的阳光女性,但绝对不会小女孩气。

可以说,奥尔森姐妹从未经历过“文艺青年”的阶段,脚踏实地的工作一直的她们的生活核心。从创办The Row开始,她们就向时尚界展现了不符合年纪的清醒与远见。她们知道成功的成熟女性,并不需要logo满身,或者刻意吸引眼球的设计去博出位。她们已经知道自己是谁,无需向任何人证明自己。她们专注的是怎样让自己的身心灵都舒适自在随意。"Luxe basics", 高奢感的简单单品,是这样的女性所需要的。而这个类别的时尚品牌,几乎没有。The Row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空白。

78%羊绒,14%真丝,3%羊毛,2%羊驼毛。。。读The Row的成份标签,已经可以想象出高级材质的美好触感。做加法的设计很容易,做减法的设计很难。The Row的设计标签是大量留白,完全让考究的剪裁和材质来表达。服装完全为了烘托穿着者本人的态度,而不是出位的主角。当穿着The Row的衣服出场时,视线永远会停留在穿着着身上,而不是衣服。这种静默的表达态度,代表了一种内心的力量感:“我不会喧闹的发声,因为我有足够的自信去用我的内在品质征服你。“
这可能就是心性成熟的人,与永远的彼得潘之间的本质区别。

题外话:
我建了一个群"绿的爱物分享“,集中展示,推荐,分享我喜欢的古着衣和小众品牌单品,会去定期探店试穿。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加我V: greengrassia

你好,我是绿。如果你对这一类型内容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我。我创作风格美学+自我成长方面的内容。
© 本文版权归 greengrassi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greengrassia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命令我吧,用坚定的方式 (2人喜欢)
- 用vintage古着衣记录人生 (9人喜欢)
- 穿牛仔裤去上班的北欧式精致美学 (17人喜欢)
- 我突然间理解了优雅地老去这件事 (6人喜欢)
- 比铂金包更优美的,是草编包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