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应该”的感受
我们常有很多觉得“不应该”的感受:
难受是不应该的,难受不能解决问题;
哭泣是不应该的,哭泣太脆弱了;
渴望关心是不应该的,不够坚强、独立;
生气是不应该的,小心眼,不够宽容;
害怕是不应该的,胆小、软弱;
……
“应该”,“不应该”,是理智思考的判断。
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爆炸”,使得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科学因此获得极其尊崇的地位。从社会到个体,弥漫着无比信仰、依靠“理智大脑”,甚至有些妄想的神化,下意识觉得理智无所不能。
能随意控制睡眠吗?
如果可以,为什么这么多人存在睡眠问题?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的调查数据,全球27%,约20亿人口存在睡眠问题。
能随意控制情绪吗?
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的调查数据,全球抑郁症患者人数超过3亿。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的调查数据,全球精神障碍患者约4.5亿,并逐年增长。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已经到达130亿光年的广度;
人类对内心的探索,还没穿越3毫米的大脑厚度。
理智远非无所不能。
我们习惯了依靠理智解决问题的惯性,也要看到理智解决问题的局限,特别是面对心灵问题。
理智和感受,是大脑的两套不同系统,虽然相互影响,可毕竟是“不同部门”,理智无法完全管制感受。
理智没法出于利弊、得失的权衡,不允许有,或者必须有某种感受。
理智如同统辖的君王,不同感受如同诸侯。君王可以发布命令,可诸侯有自己的想法,并非绝对服从。有时候,理智发布命令,感受也可能不听。
不论你喜欢不喜欢,希望不希望,某种感受出现的时候,没法告诉自己“不该有”某种感受,它就会消失;或者试图用各种办法,尽快消除这种不想要的感受,就能消除它。
你常常会发现:愈是想要尽快消除不想要的感受,它反而经常出现影响你,就像和你较劲一样。
在进化的历史上,8亿年前的单细胞生物便拥有感受能力;负责人类理智的大脑新皮层,以哺乳动物推算,出现在约2亿年前;如果以人类祖先晚期智人推算,出现在约5万年前。也就是说,感受比理智多存在了6-8亿年的时间.
感受就像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属于理智的祖宗辈。理智这个君王,虽有名义上的统辖权,可要管理感受这个祖宗辈诸侯,明显威信不够。
如果感受会说话,面对理智的管理,可能会说:“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儿,爷爷我驰骋沙场,所向披靡时,你还不知道在哪里,穿着开裆裤玩泥巴。现在顶着顶王冠就想命令我,滚一边去。”
感受对我们心灵的影响,不完全听命理智。
就像心跳会以自然的方式进行,感受会以它的方式出现,或者不出现。
没有“不应该”的感受,好比没有不应该跳动的心跳。
心跳就是心跳,按它的方式,感受也是一样。我们需要去适应感受,而不是要求感受适应我们。
当出现某种感受,我们觉得它“不应该”,是由于我们的理智,在成长中学习到一些环境规则,学习到某种时候出现某种感受,可能带给我们不好的结果,从而标记为某些感受是“不应该”“不允许”。
尽管理智的出发点是好的,避免给我们带来不好的结果,可感受无法像理智一样,分析利弊再做出反应。
感受直接反应。
相比理智而言,感受是我们内心未曾加工的“真实声音”。“不应该”是理智判断,用一套不合适的标准去评价感受,用错工具,衡量结果必定错误。
没有“不应该”的感受,只有存在与否的感受。
存在的感受,不论你对它什么态度,它都在那里。
试着听一听,它所代表的你的内心真实声音,是什么。
作者简介:许标,中科院心理所健康心理学硕士,全职心理咨询师,5000+小时心理咨询经验,2000+小时专业受训经验。
© 本文版权归 豆友89814345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