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一朵啤酒花
以前在一个有趣的漫画公众号“负波普”上看过一幕,很喜欢,画的是吃零食:

自此念念不忘,“怎么样,能吃懂吗?”成了我们经常拿来说笑的话。比如我和菲比吃饭,吃一条很好吃的鱼,肉质鲜嫩,我问她,“你知道这是什么鱼?”“不知道,没吃懂。”
就像没吃懂一样,看植物看了这么些年,渐渐地也感觉到,有些自己过去以为懂的,也许不是真的懂。今年春天开始,我提醒自己要特别留意那些雌雄异株的植物,看它们雌花、雄花的差别,而那些熟视无睹的植物,要去理解它们传粉和吸引昆虫的机制。现在一整个生长季过去了,回想起来,也才多看懂了一点,比如文冠果的花朵在初期是有个性别分化的阶段、鸢尾有很特别的花柱和柱头、早开堇菜秋天有许多闭锁花以增加种子的数量等等。然而,不可能参与所有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些心里仍有疑问的,或者后来才新了解到的奥妙之处,明年还需要去亲见。
啤酒花就是如此。一直都想看懂啤酒花,却一直都没有行动。过去两年,每每经过它时,总会拍些照片,似乎那里有个声音,“再多了解一些我吧?”然而也就止于此,没有深究。直到前些天,我们走到这一架“啤酒花瀑布”前,我终于动手剥开看它的花朵结构了。这是雄花还是雌花?正在发问,又走过来两位带着植物爱好者气息的同好,说着“苞片”“雌雄异株”这样的词,原来不约而同,跟我们一样,也在探讨它的形态。


这已经是果实状态的雌花了,雄花必定不会留在枝头,像所有雄花的功能一样,传完粉就干燥枯萎了。在附近又仔细看了看,眼前的都是雌株,那么雄株呢?暂未找到。拆开片片苞片,每一片的末端都有黄色粉末状物质,这就是油点,是啤酒花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实,细看挂在藤蔓上的果序,也能看得到这些油点弥漫在果序基部。舔了一下,很苦,味如啤酒的苦,不过这种原始的清苦味,与发酵酿造好的啤酒比起来,苦得更加纯粹、深刻,想想要用多少麦芽的甜才能中和这样的苦。
这个时候自然是看不到雌花的形态了,只能等明年花期再好好看一看。植物志上说,雌花是每两朵生于一片苞片腋间(同样之后形成的种子也是如此,1至2个嵌在苞片腋间),苞片呈覆瓦状排列成球形的穗状花序,在果期,苞片渐渐增大变薄。此时已经10月中旬,苞片有一部分开始变成褐色,然后逐渐干燥脱落。

回来后多日,一直在心里想着,既然是雌花,想必有种子,种子又在哪里、什么样?当时地上有扯下来被丢弃的一个长枝条,我带了回来,于是再度剥开一些苞片,也并没有看到种子。也许种子已经随着苞片变干而一同掉落了?找了德国植物学家和植物画家奧托·威廉·托梅画的啤酒花科学绘画,这才把它的雌花、雄花、花药、托叶、苞片、种子等细节尽收眼底。它的雄花序跟同属的葎草雄花序很像,画面里似乎还画有一个虫瘿,可见奥托观察的仔细。

在移动硬盘里翻看着过去拍的这一架啤酒花,忽然意外地发现,我是拍到过雌花刚刚出现时的状态的。那是在8月初,正值它的花期,藤蔓上挂着一些小小的雌花序,花序中如刺般一根根伸展出来的,是每朵小雌花的柱头,这些柱头在果期会渐渐变干枯成黑丝状,在旁边枝条上,还可以看到苞片慢慢增大一些的状态。到了8月末,苞片一片片下垂交叠,变成球果的样子。又在网上找了雄花的实图看,雄花淡黄色,排列成圆锥花序,每朵有5个花被片和5枚雄蕊。




我把带回来的花朵苞片摆放了一下,想拍张照片记录下来,没想到在这个过程中,才终于发现,原来小小的直径不过2mm的种子是藏在苞片基部内侧的,并且苞片基部的一边折过来一些,略微包裹着种子,我之前粗心,并没有发现。其实仔细看奧托的科学绘画,他是把这个细节都画了出来的。种子表面有褶皱,在苞片基部内侧这个位置布满油点,即使现在已经干燥了,沾在手上还有些粘,散发着强烈的苦味。后来我又无意发现,种子的外壳虽硬,但是类似于纸质,手指使劲压着搓搓,就能把外壳搓开,里面是空的,似乎是未育。这是否是个普遍现象?今年无从知道答案了,只有等明年继续观察着。



啤酒花中的苦味成分主要是三类——α-酸,β-酸和黄腐酚,在一定条件发生化学转化,它们的转化产物是对啤酒苦味贡献最主要的物质。雌花受精产生的种子可能会导致啤酒花减产、风味降低,也会影响到后续的发酵过程,所以通常会控制雄株以避免授粉,采取的都是扦插或分株繁殖的方式,这也许是少见雄株的原因。关于啤酒花如何添加在啤酒酿造的工艺里,已经有许多文章都写过了。
在啤酒花旁边还有栝楼,去年9月时,这两种藤本攀缘植物都被虫子蚕食得相当可怜。某种瓢虫的幼虫好像特别喜欢群集于此,幼叶的叶肉被吸食而光,边缘卷曲,只剩叶脉,叶片底部留有幼虫化蛹后的灰壳,还有一些即将羽化的幼虫,蛹上有白色的枝刺。我想着友人家那个总是到处寻找着瓢虫的小朋友若是在此,该多兴奋。今年这枝供观察的啤酒花枝条带回家以后,过了几天便在家里发现先后有好几只新羽化的蛾子出来,弱弱地趴在白墙上,莫非是啤酒花里的虫卵孵化而来?我全面地检查了一遍,发现去年捡的两个华山松球果也遭了虫蛀,木质的种鳞被咬得遍布小孔,留下一堆细屑的木渣,所以不能判断是哪一种所携带的虫卵。不过,我又由此查了查啤酒花容易遭受的虫害,有玉米螟、蓑蛾等,它们有的产卵于茎干中、嫩叶上,有的将虫卵产在花序的苞片上,啤酒花长到中后期枝叶繁茂,虫卵不易被发现。


我这有一搭没一搭零散的记录,也还原出来啤酒花的一些生活史。
看到啤酒花总是感觉亲切,是因为记忆中小时候家附近的路边就有一大丛,盛夏愈见其蔓生的野性,像是庞然大物,叶片颜色墨绿,我总觉得那深丛中有蛇出没。然而问爸爸,他却毫无印象,我对小时候的植物记忆,很神奇地,每一样都很清晰。新疆的野生啤酒花多生于天山、阿尔泰山、塔城地区的山坡林地,新疆日照强,利于喜光的啤酒花生长,以前经常是有用啤酒花当作廊架植物来绿化庭院的,在欧洲也常常用在园艺装饰里。本地的乌苏啤酒一直独领风骚(这里不用这个俗套的词好像没有恰当的词了),被戏称为“夺命大乌苏”,是因为它酒劲比较大,喝了容易上头,它的酒精度数和麦芽浓度都要高于其他品牌的啤酒,并且,有趣之人将乌苏啤酒商标中的“WUSU” 逆时针倒转过来,变成“NSNM”,就念出了“弄死你们”(这里是问弟的,我找了啤酒瓶图片来看果然是)。啤酒花的学名Humulus lupulus,种加词lupulus的意思是“Little wolf”,正是形容它的攀爬并扼杀树的特性,如小狼扑树。这么一起联系起来,啤酒花似乎注定是个狠角色……
那一天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让我们对老鸦柿的理解不能比这更深刻了。
通常我在外面几乎不怎么尝果子,咕咚老师也说我“很谨慎”,然而当找到这几株初夏时遇到过的老鸦柿,看到饱吸了一整个夏天的阳光、此刻漆亮如琉璃般的小果实,我俩便失去了警觉,柿属能有什么令人担心的危险呢,君迁子(黑枣)的小果不也是甜滋滋?更何况,撇开剂量谈……咕咚老师说着已经尝了一个,我拍了几张照片后也尝了。都算不上“吃”,因为果肉很硬,没有汁液,只咬了一下舔了舔,一丝甜,接着是苦,便丢掉了,然后,嘴巴里就一直是微辣,持续很久。“唔,它的味道还这么多层次呢”“有回甘”……我们继续看别的。我看到咕咚老师的嘴唇被柿子染成好看的略有些光泽的淡橙色,就像流行的那种显得嘴很小的咬唇妆,殊不知我自己也是这样,以至于过了一会儿她忍不住说,你要不要再吃一个把上嘴唇也染一染?



终于边走路边手机查了下,植物志里说,老鸦柿的果实可提取柿漆,供涂漆鱼网、雨具等用,可以防水,实生苗可作柿树的砧木。我们俩就这样,用漆鱼网雨伞的柿漆,漆了嘴唇,最后用湿巾才擦掉,而嘴巴里面还有颜色。直到吃了饭可能才好,晚上回到家我给她发微信,“嘴巴里的漆黄色似乎掉了”,可以想到她在那头也在笑。真是红红火火恍恍惚惚每见必笑的老鸦柿啊……南方山林里的老鸦柿,连小鸟都不吃,大家看到也不要吃。
老鸦柿有许多俗名,山柿子、野山柿、野柿子、丁香柿、菱叶柿等等,它的拉丁名Diospyros rhombifolia,种加词rhombifolia的意思便是“菱形的叶子”。它的叶子跟常见的可食用柿树的叶子不同,是菱状倒卵形,跟玉兰叶形有点像。最特别的是它的萼片,是深深的4裂,裂片很长,披针形,向外反折。成熟度不同颜色也不同,由橙到红。有一种乌柿和它很像,老鸦柿的萼片要比乌柿细而长。


想到E.H.威尔逊在《中国——园林之母》里也是提到过老鸦柿这个经济树种的,他几次深入游历中国,尤其是西南地区,认识到许多中国民间利用植物的智慧,记载下来详细的方法。“这种树因能产漆油而受重视。7月当其果实大如山楂、尚为青色时采下,用木棒槌打成浆,加冷水置于一大陶罐中,加盖,不时搅动,任其分解,3天后除去渣子,将液汁(即近于无色的油漆)倒入另一陶罐。如要使油漆带褐色,可将“蜡树”或有时误称为“冬青树”的女贞(Ligustrum lucidum)的叶子浸入陶罐中十来天,视所需颜色的深浅而定。这种漆一般用于防水,主要用于制作雨伞,取其树胶性质,使伞面的数层纸黏合并能防水,最后在伞面上再涂一层光油。柿漆应用甚广,制伞的需用量很大,中国许多地方都出产,但少见有出口。”
无疑,通过对花朵、果实的拆解、触摸(切记最好不要随便吃),可以了解到植物更多的层面。我总是没有这个意识去动手,也是因为一直很珍惜它们,不想随随便便就拔下一朵花去撕开它们,觉得自己没有在带好头。植物分类学家马炜梁老先生著述了一本《中国植物精细解剖》,是从植物微观角度讲解它们的结构,他从1088属植物里,每属选1种,进行精准而细致的解剖,尤其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用微距摄影记录它们的精细结构。这是难得的学习资料, 书中有7000多幅照片,是他30多年在野外考察工作期间,采集新鲜植物,趁着新鲜状态解剖、拍摄下来花、果的细微结构。
书有点贵,现在还没有舍得买,好像永远也不会打折,我早晚还是会买的。不过,微博上现在也渐渐能看到专注于解剖和拍摄植物精微结构的植物人,从他们的照片里,我看到了萝藦花朵的合蕊柱缝隙常会夹住来传粉的昆虫,牵牛花打开前有迷人的折叠和旋转方式,一朵普通的饭包草同时能有地上开花的部分和地下自花授粉的部分……总之,很感谢这些做科普的植物研究者们,无论是著书还是在网上无偿分享知识,都让我能像八爪鱼一样,无尽地徜徉着,汲取养料,找寻答案。
花椰菜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岛屿的鸟——读《飞鸟奇缘》 (17人喜欢)
- 此刻我必须创造 (102人喜欢)
- 有一天(二十二) (24人喜欢)
- 事物的状态 (15人喜欢)
- 《森林报》的版本和物种名 (6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