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家务要不要给钱?怎么给合理?干货来了
在轻松父母沙龙中,有个妈妈问道:“让孩子做家务,要不要给钱啊?”接着很多妈妈各抒己见,有说自家孩子不给钱就不干活的,有说给钱会让孩子变得自私的,对于孩子做家务要不要给钱这件事情,从财商的角度而言,我们确实可以给一部分。是给一部分,不是所有的家务都给钱,否则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咱们先从孩子的积极性而言,不要认为你给钱了他的积极性就高了,很可能是人家那几天缺钱了。

心理学对于用金钱作为奖励这件事情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个老头搬家到了一个小区,结果一帮熊孩子经常在他午睡的时候在外面敲垃圾桶大喊大叫。老头不胜其烦,告诫没用的情况之下,他跟这群孩子说他很喜欢这些热闹的声音,请他们每天务必一定要在这个点喊叫,敲垃圾桶,而且每天给他们5毛钱。孩子们很高兴,也很积极。
过了一周之后,老头跟这些孩子说,你们人太多了,而且我最近经济出了点状况,所以每天只能给你们1毛钱了。然后请求孩子们继续在中午制造热闹氛围。
这帮孩子觉得以前你给我5毛钱,现在就给1毛钱,不给我涨价,还给我减少我不干了。结果就没人吵他睡午觉了。

对于孩子而言,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物质奖励成为家务的动力的时候,他要么越来越不知足,觉得自己做得多得到的少,要么是没有什么自发动力,不愿意做了。
所以所有家务都给钱是不明智的,更何况让他为他生活的家庭做点事情他就要钱,有一天你生病在床,你让他给你倒杯水,他说你要给我一块钱否则我不去,你是不是会心寒?觉得自己养的孩子太不懂事,太自私?
所以不提倡做所有家务都给钱,我们可以把家务分为分内家务和分外家务,分内家务是他自己的事情,当然不用给钱。分外家务,属于孩子对父母的帮助,自然是可以给一部分钱作为孩子的劳动报酬,这样也可以建立孩子的财商意识让孩子懂得自己的劳动是有价值的。

那怎么分出分内家务和分外家务呢?这个咱们可以借用美国孩子每周的家务清单来区分:
4-5岁: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床铺,学会洗自己的内衣以及收拾玩具,这是“义务”; 6-7岁:还要担负帮家里擦桌子、椅子,摆放桌子椅子; 8-9岁:学会洗碗、用吸尘器吸地、倒垃圾、收纳好洗干净的衣物以及帮忙整理卫生间了; 10岁以上:帮家里一起大扫除。
以上家务是孩子的义务,可以不支付报酬。

哪些家务可以支付报酬?擦窗、做饭、遛狗、浇花、看护其他宠物,以及外出采购,
这些工作可以当成孩子的“外快”,比如我让大宝代替我给二宝做小老师讲解拼音,那么这就是需要付报酬的事情。
在这里我们还要注意另外一点,就是孩子的零花钱和通过劳动赚的钱是不冲突的,即便我们付了劳务费,零花钱还需要按时发放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