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一些最近的观点,观戴锦华老师课程有感。
用心写了一个评论,结果发现讨论非公开。
正好昨天看了戴锦华老师的一集B站视频,很受启发,现在想简要地和楼主转达一下视频中的看法,或者您自己去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v411u7sF?from=search&seid=1377516479105094203&spm_id_from=333.337.0.0
——正文如下——
首先我想跟楼主抛出两个问题:
1.现在我国男女是平等的吗?不跟谁比,就按现实状况看平等水平,是男女五五开吗?
2.我国目前刮起的女权主义,矛头直指向谁?
以下是我对上述两个问题的思考:
1.以薪酬、上升空间、社会地位和日常生活中受到危险的可能性来讲,女性在社会中处于的地位是被玻璃天花板压制的,同时还有来自封建主义的物化(即男性认为面对女性是一种索取,不论是街上的肆意骚扰,还是网上对女网友的言语骚扰都是如此)。同时在家庭中,男女也不一定完全平等。这句话可能有些人会不同意,女性在家庭中那可是绝对的财政大权拥有者,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戴老师在视频中举过一个例子:女性到了周六日,会抱着一种:大战开打的心态,从早上做饭、洗衣、收拾家务、送子女上学,这是一种男性在家中家务缺位的常态表现,也许楼主的家中没有。但是这体现了现代女性的两份工作:家庭中的家务劳动者(性别女)、社会中的打工人(性别看上去是女,但是实际上把自己当男的使)。
2.女权运动的朝向究竟是对谁?如果按照上文分析就会比较明显,第一,在社会中女性要找回女性的尊严,不是说让自己“男性化”,只有当女汉子才能走上晋升之路。第二,在家庭中要卸下包袱,让家庭变成两个人共同经营的地方,而不是传统的只有家庭主妇要奉献的地方。
接下来回答楼主的问题:为什么男性感觉到被攻击了?
心理学上认为攻击行为是因为感受到了痛苦,痛苦向内是自己消化,产生的可能严重结果有抑郁和自11杀,痛苦向外就是攻击。而这种攻击是迟来的“复仇”。在建国以后,女性突然就迎来了解放,而这种解放,男女平等是被赋予的,被大多数男性决策层赋予的。被迫赋予的“好”是好吗?从某些方面看确实,但是在视频中也讲述了社会被按照阶级横向切割,而在每一个阶级之中也存在着阶级男对阶级女的压迫,这个矛盾没有被识别出来,因此这是一场迟来的“复仇”,包括在家庭中女性掌权后对男性的指使和伤害,也都是“复仇”的表现,爱恨交织,扭曲了。当这份情感不抒发,社会既不会改变,女性也不会变得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