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自我救赎
最近看了《原生家庭》,其实在看书的时候,我都不觉得自己是被原生家庭毒害的一类人。也会经常会跟朋友吐槽父母怎么怎么了,把它归结为物理距离太近。不过对于自己一直以来莫名的焦虑、强迫紧张都无法解释。也曾经跟朋友说过,是因为小时候被妈妈管理太严格,所以造成偶尔爱暴食什么的。乃至看了书中有毒父母的分类,我都不觉得自己属于哪种。
昨晚跟朋友说起,他说我的症状属于长期被语言暴力和过度管控。看了某个豆友的文章,说不成熟的父母会将自己对另一半的不满,持续发泄在子女身上,不断对自己倾诉自己多么惨,另一半多么坏多么无情。想想我妈的确是如此。
我父母之间大底是没有爱的,更多的是媒妁之言。具体说应该是我妈一直以一种自恃清高的态度看不上我爸。印象中,我妈总喜欢说:你爸家人基因都不行,笨蠢自私自利。你奶奶不行,你姑姑不行。那您忍了这么多年不离婚也是怪不容易的。你爸一家人就是爱抱怨,遇到问题负能量爆发。我说,那你现在是在干嘛呢?难道不是一直抱怨吗?其实现在想想,她不过是把负面情绪转移给我罢了。有的人,真的不配做母亲。既然这么难以忍受,何必结婚,既然婚后那么不堪,为什么不离婚呢?孩子总是最好的借口。工作前我听到这些话,总是不爽,但是似乎没有怼的意识,觉得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后面工作了,在她一次次抱怨的时候,我就会说:那怪你当初眼瞎了,害了自己我就不说了,还害的我基因不好。这大概是我自动防御机制吧。
本质就是母亲无能处理好自己的婆媳关系配偶关系,却又缺乏离婚的勇气,只能靠孩子撒气,仿佛让孩子知道自己父亲奶奶多么坏,她自己就被治愈了。所以后面,再有此类事情发生,我会直接告诉她,你处理不好这些关系,是你的无能。你无能处理却又没勇气婚礼,也没勇气跟我爸爸正面说,却跟个祥林嫂一样反复将负能量宣泄给我,抱歉我不想再听,我也没兴趣承担这一切。你可以去找心理医生。或者直接离婚。多了一些勇气吧!

至于我的爸爸,这种环境下,性格也逐渐暴躁。我内心知道他对我是非常好的,但是过度的掌控和打击,也让我将自己逐渐封闭起来。比如我刚毕业,未按他的想法考公,他便天天说你们公司要倒闭了;我没事考证,他便说你这个证书屁用没有,你考他干嘛;我吃饭的时候看综艺下饭,他看到便说,你看这些干嘛,不去看看公务员;我网购美食,他便说我一天除了吃什么也不干。
很长时间导致我觉得,仿佛我喜欢吃好吃的、吃自己爱吃的东西就是一种罪过,就很羞耻。我的性格不是正面冲突那种,遇到这些事情只想回避。因此自己的任何决定事情便不再说,觉得没有必要。但是这就造成了,我无论旅游吃饭外出吃美食,内心总会有中隐隐的紧张和焦虑。哪怕旅游吃东西都是花自己存款,出发前总会万分紧张焦躁。不知如何开口,觉得一些享乐的事情,就是不务正业。后面我的做法就是想出门就自己走,不听取他们的建议。但是这种紧张焦虑却也无法消除。
现在我懂了,我吃美食没错、我旅游也没错,我花的钱都是我辛辛苦苦一点一点挣来的,不是偷的抢的,这并不是什么错误,不违法也不违背道德。我的人生,我想怎么过是我自己的事情。他们可以表达不满,甚至是辱骂和掌控,但是我会告诉自己,我的舒服快乐成长是最重要的。他们需要克服他们的不理解和看不惯,我会解释,但如果还是无用,我则不再浪费时间。想通这点,我那种吃美食时候的愧疚感便没有了。
后面回家后,看到过几次他手机聊骚,也听到几次他跟其他女的打电话。具体内容未知,几次觉得很生气,很气愤。可后来发现,我妈也许是装不知道,那我何必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呢?这本是他们之间的事情,与我何关?但是也几次为之生气。现在我知道了,这不是我该管的事情,这是他们的事情,我妈不肯去处理,那么我逼着她也没用。你无法叫醒装睡的人,她亦或是为了维持表面的和平,亦或是本无感情过日子养老。总之我要做的,是表达出对这种状态的恶心不满,改不改怎么应对是他们的事情了。想明白这个,我就好多了,不会在为之苦恼,不会在想自己该做什么去阻止。
昨晚算是一次深入的思考和自我剖析。这么多控诉,不是为了说明什么,只是想将自己从一直以来的莫名的焦虑不安中拉出来,可以平和的享受生活做事情。我也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焦虑不安来自哪里(母亲葛朗台般的消费观,对我一些事情轻蔑的不屑的眼神态度、父亲件件事情的否定),自己内心的怒火和恨来自哪里(母亲反复对另一半的咒骂、父亲的聊骚)。知道这些后,反倒没有那么恨了。因为这不是我的问题,我坦然的做自己就好,无愧于心。
当然不能否定的是,他们对我的物质是从未亏欠的。所以物质的东西我会偿还清,该尽的义务也会尽。
下面一些原生家庭如何自我治愈的观点,设身处地的想想,还是很有用的,做一个梳理也分享给有类似境况的人。
一、上帝想让我好起来,不是想让我原谅。
看原生家庭的时候,作者屡次提到这点,我当时却并未意识到。
1、重拾自己的愤怒,我们可以在理清自己的情绪之后去选择原谅,而不是之前。很多时候,原谅意味着忘记。只有对方恳求我们原谅,这种原谅才有意义。只有从有毒父母的控制下解放自己,才能获取真正的情绪和内心的平静,并不一定要原谅他们。只有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的人,真正的解放才能降临。
二、观念行为调查
1、你将父母感受作人生决定的基础,则放弃了自己的自由选择权,你的人生将永远由他们驾驭。无论你完全依存,或者与他们形同陌路(我更倾向于第二种),其实质上父母仍然仅仅控制着你的感受和行为。只要你对父母的感情很强烈,你就赋予了他们在情感上折磨你的权力。(似乎对于其他情感也食用)
2、观念-------感受--------行为 观念带来感受,感受导致行为。
有毒的父母有了烦恼,就往往会指责别人,这个别人往往是他们的孩子。许多人类行为学家都认为一个人无法使别人产生什么感受。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负责。但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的确在情感上影响周联系紧密的人,但我们无需全权负责。比如你受到伤害,需要找到安慰自己的方式,父母受到伤害,也有责任找到自我安慰的方式。你没有必要为了照顾母亲的心情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计划。
事实上,所有的感受来自于我们内心的观念。比如你跟酗酒的父亲吵架,而后愧疚。这是因为你“孩子不能跟父母顶嘴”的观念造成。家庭观念会先于你的感受出现。想要治愈,需要先经历一些痛苦和不快。
四种消极的感受:内疚、害怕、难过、愤怒。当我们不敢同那些伤害我们的人表达感受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成了反映情绪的唯一方式。对于自己的感受加上因为,找出他们发生的原因,你会发现都来自于你的观念。你就可以开始控制他们了。
顺从型,对抗型,形式相反本质相同。
三、自我界定
1、情感独立并不是断绝关系,而是你可以是一份子也可以是独立个体。你可以做自己,父母也无需改变他们。向父母妥协也没什么,只要是出于自己内心。
当你任凭你的情绪反应变得一触即发,就意味着把自己的情感拱手交到别人手上。
2、非辩护性的回应。少一些反应,多一些回应。回应:你在感受的同时也在思考。你能意识到自己的感受,不会任凭他们驱动你冲动行事。别人的想法和感觉不会再将你拖入怀疑的深渊。你将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回应会将生活的徐国控制权重新交还到你手上。
只要渴望母亲认可,就得受人摆布。如果她想要脱离掌控,就要采取非辩护性的回应-阻止矛盾激化。一旦你生气道歉解释,或试图说服,主动权在他们。你没有任何要求,就不会遭到拒绝。
3、表明自身立场。把我不能换为--我还没有。选择是自我界定的关键,经过选择做出的决定都能让我们远离消极的反应。做出选择意味着向自我控制迈出一步,应激反应意味着受控于人。
你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承受追求自主生活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快。习惯做出回应而不是反应,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对自己愿意和不愿意做的事情设定限度。
四、不要再自我惩罚
1、按自己的节奏生活。你必须卸下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担的责任,归还给应承担责任的人。纠结于是否故意本身就是在浪费时间,重要的是结果。失职的父母造成了伤害,无关乎他们是否是故意的,他们需要对自己的结果负责。
2、允许自己愤怒,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愤怒和喜悦,无关对错,只是一种感受。它属于你,是你人性的一部分。也是一种信号。比如你的权利正在被践踏。表达你的愤怒。增加运动量。把愤怒转为自我定义的动力:可以帮你确定你愿意接受什么,不愿意接受什么。愤怒是正常人对于不公正待遇的正常反应。
3、悲伤是人面对失去的时候正常必要的反应。
4、不要停止生活的脚步。尽可能参加你认为愉快和有趣的活动,不要整体想着自己的治疗。对自己好一点,就像关心朋友那样。悲伤总会结束,我们需要时间将自己的重点从过去的痛苦转移到现在的新生和未来的目标上。
5、对自己负责。
五、克服直面父母的恐惧
1、直面他们是为了克服面对他们的恐惧,告诉他们实情,确定以后的关系定位。解决对父母的愤怒,与父母对峙。
2、你对我做过的;我当时的感受;现在对我的影响;我的要求。对峙时他们可能为了维稳,让你退回顺从状态。重要的不是他们的反应,而是你的回应。 你坚守立场,练习辩护型回应。eg:你可以把这些归罪于我,但我不会为你在我小时候对我做的事情承担责任。我知道你的日子很艰难,我也相信你不是故意伤害我,但我想要你明白,你处理自己问题的方式真的伤害了我。
无论父母做什么,都不要被逼退到之前的反应性的应对模式去。不必耗费大量精力去应对与父母的冲突,你将拥有更多的精力去经营自己的生活。
与逃避问题相比,说实话总能带给人更多的平静。不论对峙是否期间之后发生什么,只要你有勇气付诸行动,就是胜利者。
六、治疗过程
1、你必须承认自己有愤恨的情绪,还需将它释放出来。或许你总是把对父母的愤恨转嫁都任何刚好出现的人身上,又或许你表现得太过强硬、咄咄逼人,以至于人们根本不敢靠近你。
在治疗的最后一个阶段,当你将自己的愤恨和悲伤释放殆尽之后,你将学会把原本耗费在这些不良情绪上的精力用于生活与自我形象的重建。
2、写信。给侵害者,给沉默者,给年幼的自己,治愈童话-迈向自我的一步。提出要求对你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你需要为你们将来的关系制定一些基本规则。只要我把责任还给该承担它的人,生活就会好起来。摆脱愧疚、恐惧和屈辱的生活,自尊自爱的生活。
七、放手,前行
1、我知道这一切都不会改变,但我要改变。我应该去做些更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执着于改变他们。当父母作威作福时,你不需要保持沉默,但你要学着平复自己的焦躁,控制自己的反应。不需要他们的醒悟,她已经主导自己的生活了。
2、你可以像个孩子师德幼稚和无助,等待父母给你发放成人许可证。但实际上,决定权在你自己手里,而不是他们掌握。当你真正地放弃斗争时,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也顺利起来。
3、爱不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行为方式。爱的行为会滋养你,让你拥有健康的情感。当有人爱你时,你会感到被接受、关怀、珍惜和尊重。真正的爱是带来温暖、愉悦、安心、稳定和内心的平静。
当你了解了什么是爱的时候,你可能就会意识到父母没有能力或者不知道怎么爱你。而当你清晰地了解到父母的局限性和自己遭受的损失后,你也将为自己的生命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会开始接纳那些真正爱你的人。
4、不要接受扭曲的意见,牺牲自己对现实的认知,来接受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你正在将衡量标准从父母意见转变为自己的看法。你正学着相信自己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你会发现,尽管父母们不同意你的观点或不认可你的做法,但你仍然可以抵御他们否定带给你的焦虑,因为你不再需要他们的认可。你正在成为自己的主人。
他们会十分抗拒你的变化和健康的行为,所以你要相信自己的感受和认知,这非常重要。也许会衍生出新的健康的关系,也许会维持旧模式。不管怎样,能否解脱出来的关键还是在于你自己。
大抵如此。写出来不是为了控诉,是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不再内耗纠结紧张焦虑。
啦啦有钱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我在贵州吃什么——史上比较全的贵阳凯里美食攻略 (25人喜欢)
- 这是一篇凌乱的自我剖析——关于我毕业7年多工龄3年这件事 (46人喜欢)
- 一文看懂云南旅游——三大线路攻略汇总 (22人喜欢)
- 偏向茶山行——史上最全景迈山攻略 (20人喜欢)
- 一个小众旅居地——史上最全抚仙湖-澄江攻略 (1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