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与上海的书店们:记三处美好的存在
1. 打烊太早的西西弗书店
一晃眼小半年了,又再踏进深圳福田KKONE一楼的西西弗书店,不禁默念一声"久违啦"。
花1分钟从书架上挑出一本小说,到柜台点上一杯玫瑰普洱,走向往里的矢量咖啡,坐进一个能躲在角落里纵览全场的位置。余光看到玻璃柜里还剩最后一块粉粉的猫爪蛋糕待售,心像被挠了一下痒痒,但想到不能吃甜食,只好作罢。


说来真巧,上次在豆瓣写独眼小流浪猫Captain,提到它鼻子粉嫩的色泽很像这里的猫爪蛋糕。今天竟也就偶遇上了正在小区楼下端坐着、揣着手手的它。这简直是给离家一个月的自己最好的礼物了。
很久很久…有半年了吧,一直没再见过这只让人心疼的少了一只眼睛的小东西;明明想要被抚摸、却又总在接触刹那间忍不住缩回身子的小东西。期间偶尔想起,简直怀疑它已经不在这世上了。而再见面,它竟然已经长成了一个柔软圆润干干净净的大胖子!要知道这家伙之前是个瘦瘦小小、身上沾满杂草的小野猫啊。假如是初见,一定会怀疑这是从谁家刚逃出来的、一只养尊处优的家猫吧。
是它学会了把自己照顾得很好吗?还是前段时间遇上了好心人悉心喂养呢?我寻思着,仔细瞅它。真的,如果不是那只睁不开的左眼、以及我掏出旧照片反复比对了它脸上黄白色的不规则花纹,还真不敢相信这是同一只猫咪。

不管怎样…突然在小区的拐角里见到它,让原本心情低落到泥土里的我高兴得哇哇直叫,狂奔回家倒猫粮倒水,又再冲到楼下,蹲到角落里陪它吃晚饭。呀…这家伙还是很饿的,咔哒咔哒地,用力咀嚼着硬邦邦的小颗粒;手放在它的背脊上,都能清晰感觉到那一下一下、从牙齿上传递过来的震动。
吃得差不多了,小…哦不,大胖Captain吧唧吧唧喝了几口水,就像从前一样喵喵喵地开始蹭我的腿,从膝盖蹭到后背,亲昵地围着我一圈圈地转。姑且认为这是在道谢吧。
不但如此,它身边还多了一只还没成年的小黑狸花猫,“穿”着四只整齐的小白袜,羞涩地站在一旁,似乎也想要喝点水。Captain温柔地看看这个小朋友,稍稍让开了身子,让它凑近。
喂~我挠挠它的脑袋:所以孤单的你现在也有伴儿了吗?你们要好好的呀。
它温柔地回应,喵~嗷~。

离开两只猫咪,穿过马路,快步走了10分钟,重新踏进西西弗这个昔日居心地,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
和往常一样,哪怕是周五,晚饭时间后,这里坐客寥寥。
也和往常一样,大部分顾客都是独自一人,面前摆放一部笔记本电脑,快速敲着键盘。我突然觉得挺有意思:书店本是给自己做输入的场所,但大部分人却在这里做着输出。那么,大家做输入的地方在哪里呢?
对面那张小桌前那位清秀的小哥除外。他在读余华前段时间的新书《文城》,看样子已经接近尾声。这样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我忍不住好奇他的感受。
从神情上看,他读得非常入神,不时用食指挠挠额头,眉间微微皱起,时而把嘴咧开倒吸一口气,时而长长地叹息。是感慨女主小美直到冻僵在大雪里结束生命,才给自己的桎梏和多舛的命运画上句号吗?还是惋惜林祥福为爱奔波大半生不得,又死得枉然呢。我悄悄地观察,又见他突然用力翻过一页书,像是在宣泄。
小哥大概万万想不到自己读书的样子会被一个陌生人放进文字里。恰似诗人卞之琳笔下所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而另一位读者我呢,一分钟随手挑的是《哈瓦那波浪》,一本华人作家讲述在全世界历险的故事。哈瓦那作为古巴的首都,是自己一直想去的城市,去老城和革命广场逛一逛,去感受那端不一样的海浪。好不容易在阿根廷旅行之前自学的几句西班牙语,要是有机会拜访哈瓦那,岂不是能再用上一回?
不过说实在的,疫情的这两年,能去隔壁省晃悠一下也已经非常开心。国内地大物博,只要睁大了发现美的眼睛,往哪去都少不了惊喜。今天才在抖音上刷到一个视频,在科普武则天和李治的合葬墓,以及那著名的无字碑。肃穆的司马道两旁,整齐排列的守护者石像矗立千年,在岁月的风吹雨打下满是裂纹,甚至残缺不全了;但皇权威仪仍跨越时空扑面而来。旅行清单上又多了一小项。
扯远了。说回读书吧。
天秤座的选择困难症平时真让人纠结,但这个特质在买书时,却从未对自己造成过困扰。大致是秉承“每份文字自有其力量与美,只看读者能否体会”的想法吧。日常买书就像开盲盒,第一眼被书名和封面吸引,扫一眼书封上的简介,就把它带走。半数踩雷、只好半途而废;半数惊喜、第一个就忍不住推荐给妈妈。她也常是我书荒时的救助者。

城市的书店们在转型成为书吧的过程中,不得不为自身构建一种全新的能力——为顾客提供优质的轻餐饮。部分书店在这方面显然做得不够:要么选择过于单一,要么价格和质量不成正比。而西西弗是让人惊叹的。在它自有的矢量咖啡店里,甜品卖相上佳之余,口味清新(比如前文提到的猫爪蛋糕,和彩虹蛋糕);饮品单中既有成熟书友热衷的“好茶配好书”,也有年轻人们喜欢的甜腻果饮;还会随季节推出一些单品,比如秋天的雪梨西柚茶,等等。
更细致的是,它在背景音乐的处理上花了心思,经典的纯音乐,音量轻柔几乎不可闻(要知道有些书店里的音乐响得让人头昏脑胀根本没法集中精神,连用耳机隔音都费劲);十来桌两两相对的沙发,不管是皮质的还是布艺的,都贴心地配上了靠垫,且坐感优秀。顾客坐下,便感到自己被包裹起来,可以静坐许久了。
自去年来过几次以后,几乎从不办会员卡的我,竟然在店员礼貌询问一句后就自觉地注册了会员,还一次性买了好几份夜间套餐。当然啦,以上夸赞都源于对在深圳福田KKONE的这家单店的感受,希望它的其它门店也能给爱读书的人们同样的体验。
如果说对这家书店有什么不满……大概就是,22点打烊实在太早了吧?在深圳这样一个不睡觉的城市,哪怕只在周末延长到零点呢?毕竟几乎每次打烊前都见还有几位意犹未尽的顾客呀。如果能像福田的中心书城里那家24小时书吧一样全天营业便更好了。
2. 曾经躲在百货店四楼的钟书阁

好友陈晨上周转发过来一篇公众号推文,说“最美书店”钟书阁要在深圳开店了。我怨念地回复:“上海芮欧百货那家钟书阁也很不错,可惜才去了三五次,突然就闭店了。”
“啊…好吧。”

的确。上海这家曾经"藏"在四楼的钟书阁,也配得上“最美”头衔,据说也曾是网红打卡热门地,热闹过一阵子。
整个空间里都是银色的镜面天花板,抬头就像是进入了悬浮的平行空间。门头不大,但弯弯绕绕着往里走,书籍分门别类得一目了然,也算得齐全。尽头是付费阅读区。我通常会点一杯正山小种,坐下来阅读。阅读区放置着几张白色亚麻布沙发,靠垫被读者们摆得凌乱;因为颜色浅,总有几处茶渍或者其它小污渍,却又莫名增添了几分生活气儿。
但纵然位于静安闹市,几次与上海的同事们说起,他们大都没去过这家美好的书店。倒是一楼奢侈品店门外人头涌涌,大长腿女孩们露出好看的笑,争相与名牌背景合照。
每个人兴趣爱好不尽相同,拍照也是与世界沟通的一种直观且快乐的方式。只是想到这样棒的书店处于人潮上方,却选择不再续租而闭店,有些惋惜。

3. 面朝大海的白鹭坡书吧

把"大海" "书店" "阳光" "白鹭" 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很难不脑补出一幅梦幻的画面。
白鹭坡书吧就是这个画面的现实版本。初来乍到的人都会忍不住感慨:这位置实在太好了!
它坐落在深圳湾公园一个距离海湾不到100米的小坡上。但因为滨海大道长年修路,这家书店附近的口子封闭了几年,不管从公园哪个入口进去,都得走超过一公里才能到达。
夏天时好几次我想到那儿去,想想得背着电脑顶着海边的烈日暴走,就都自我劝退了。但如果是在公园里散步恰好路过,一定会忍不住要进去坐坐。
它只有一层,面积不大;三面落地玻璃幕墙,窗外海滨景色触手可及;还有一排露天座椅,点上咖啡,吹着海风,看蓝天白云暗下去,暖色的余晖斜斜地在草坡弥漫开来。假如在一天刚开始时来到这里,还能看到水鸟在滩边觅食,有鱼啪嗒一声,从水中翻腾起来又重新落下去。
记得有一回,和久未见面的老同事约在这里。正在最后那一公里上走着呢,突然狂风暴雨,身边惬意漫步的路人们开始狂奔。我抱住背包,套上防风外套上的帽子,躲进树林里,像个游击队的新兵一张,跌跌撞撞向前小跑。等终于来到书吧门前,已经大半个身子湿透。店里店外已经挤满了躲雨的人,这约莫是它史上最热闹的时候了。
但这时纵然人满为患,店里仍然安静地出奇。除了杯具之间清脆的碰撞声之外,人们都在静静地阅读或盯着手机屏幕,交谈也压低了音量。占到卡座的阅读者们尤为幸福,一侧是敲打在玻璃上的滂沱大雨,身后又有一整排的书籍可以随手取阅,在人头攒动的书店里,拥有不易被扰乱的安宁。
书店本就是从现实生活中开溜的理想场所,何况能躲在这么棒的角落呢。

写到这里,刚才那位在西西弗读《文城》的小哥,已经合上了手中的书。他小心翼翼地起身,轻轻地把椅子往里推回原处,又轻轻地把桌上空掉的两个杯子放进身后的垃圾桶,转身离开。
走出书店,我们再次回到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