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导演刘知焕:拍一部关于希望的励志喜剧
今年春节档,一部现实题材网络电影《发财日记》,在导演宋小宝特有的喜剧元素之外,还探讨了严肃的外出打工问题,引起了不小的共鸣,也为网络电影现实性的表达打开了思路。
10月21日,同样是喜剧演员,同样是喜剧之外的严肃议题探讨,导演刘知焕镜头下的《亚洲舞王》打破了观众印象中的闹剧形象,以颇具“童话色彩”的老年人追梦故事,为当下“站”不起来,或者不想“站”起来的年轻人,打了一阵强心剂。

而主演刘小光,则打破了赵四的标签,又一次展示出喜剧演员的表演功底,除了喜剧桥段,酒后真情流露、“反高潮”以及高潮等几场戏的真挚表演,都让这位成名于乡村题材的喜剧人,有了更值得期待的深层次表达。
作为一切的缔造者,导演刘知焕已在影视行业深耕多年,期间,他担任过多部影片的总制片人及监制。这次亲执导筒,创作《亚洲舞王》,一是源于合作多次的刘小光本人,二是出于自己过往的职业经历。
影片上线后,我们对话了这位“新锐导演”,虽然之前在音乐领域颇有成就,但这次担任电影导演,被刘知焕视为“最大挑战”。
所以创作过程,其实也是他不断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的过程。

拍一部讲故事的走心喜剧
提到刘小光,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乡村爱情》中看似老实,其实颇有小心机的赵四。
从《乡村爱情2》开播以来,鲜活的人设、嘴角抽搐的面部特征加上抽筋似的魔性舞蹈,不仅让赵四在剧中的戏份越来越重,更让大家认识了角色背后的刘小光。

尤其是近几年《乡村爱情》系列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剧和角色也越来越受关注,甚至推出了角色盲盒,形成了文化现象。
之前就和刘小光有过合作的刘知焕,也深知刘小光的表演能力,并且了解他在“赵四”之外,对表演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便根据他的形象和特质,开启了《亚洲舞王》的创作之路。
先有人物再有故事的片子,主角的性格必须鲜明,否则很难带动故事发展。但这点对刘知焕而言不算挑战,用他的话说就是:“他往那一站,这个人物自然就成了。”所以费脑筋的,其实还是故事本身,以及故事之外的现实意义。

对首次执导影片的刘知焕而言,既然要花心思、费心费力的做一件事儿,肯定不能浮于表面,所以《亚洲舞王》的表层是一位退休的老人,为了让跳舞受伤的外孙战胜心里障碍,抻起老胳膊老腿,学习街舞,并最终站在“亚洲舞王”赛场,点燃所有粉丝和观众的故事。
但电影的内核,却暗含刘知焕更多的思考:“刘小光饰演的赵永久,作为家中唯一的成年男性,他用行动鼓励外孙重拾信心,并告诉女儿要以身作则,即使生活再艰辛,也要心存希望,扛起责任,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意义。”
所以虽然电影的卡司阵容由东北喜剧演员构成,刘小光、贾兵、文松等人在片中也屡有爆笑名场面,但无论从故事还是角色本身,《亚洲舞王》都是一部更聚焦现实的励志电影。
为此,除了刘知焕,演员们也没少使劲儿。导演回忆:“四哥(刘小光)走心了。整个拍摄过程中他非常敬业,对角色的把握也很精准,相信看过影片的观众都能感受到。”
至于具体的细节,刘知焕补充道“海选那场戏,四哥为了表现出赵永久的紧张状态,踩空从台上摔下来,腿伤了、腰扭了但还是坚持拍完;与周思羽的那场雨戏,那天天特别冷,一条拍完,所有演员都冻得直哆嗦,我觉得可以暂时收工了,四哥却跑来要求再拍一次;还有决赛时,四哥大段的台词演绎,相信很多看过影片的都能感受到那份真诚,为之落泪。”

诚然,电影本身的能量,与演员的表演相结合,共同组成了一部包裹在喜剧外衣下的励志故事。
不说教,更不绝对,反倒更加震撼人心。
譬如片中文松饰演的MJ(迈克尔·杰克逊)模仿者一角,除了有导演致敬MJ的原因,更多是展示执着、心酸,以及对黄金时代的怀念。至于角色出丑、被迫下台的桥段设定,其实也是对舞蹈时代变革的叹息。又如穆童饰演的吴忧忧,他处在舞者新老交替的节点。虽被舞者们称为OG,实际上却被年龄、伤病,舞种过时等因素困扰,逐渐自我放弃。
而62岁的赵永久出现,反倒激励了吴忧忧(穆童 饰)、MJ模仿者(文松 饰)等为生活挣扎的人,困难面前,包子铺老板(贾冰 饰)的出手相助,他们从老赵身上看到了动力,相互看到了希望。“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更重要,这才是生活。”刘知焕总结道。

对于很早就被打上了“装傻充楞、大呼小叫”等标签的东北喜剧而言,当下亟需展现东北人真实生活与朴素本质的影视作品,所以《发财日记》《亚洲舞王》等这类作品的出现恰到好处。
刘知焕动情道:“我们一直想做一部真诚点的喜剧。希望用一部片子把东北人的质朴、善良展现出来,好好地、认真地讲个故事。”
从结果看,刘知焕的这份匠心没有白费。
情感才是电影的“树干”
在创作《亚洲舞王》之前,刘知焕更被外界所熟知的身份是音乐人。
早在2006年,他便创办并出任DYSTAR文化公司的音乐总监,制作过《夏天》《天天等着你》《如果》《谁是山炮》《你是我的骄傲》《不亦乐乎》等歌曲。在后来的影视剧作品中也能听到他为电影、电视剧制作的《等》、《密码》等原创作品。
所以无论之后进入电影行业,还是如今担任导演,都是较大幅度的跨行挑战。

不过学生时代,刘知焕每天的生活就是上课拿着画笔,课余弹着吉他,睡前看着电影,对每种艺术形式都有观察和理解。再加上音乐、电影都是抒发情感的方式,都是讲故事。做导演自然不算心血来潮。
并且对刘知焕而言,电影是所有艺术的综合体,可以更完整、更全面的展现一个故事。所以从业以来,尝试以导演身份创作一部作品的想法愈发强烈。
因此,即便第一次做导演有些手忙脚乱,但心怀热爱,从构思故事、创作剧本,到分镜手稿、拍摄,刘知焕在每个创作环节中都热情满满,享受其中。


不过,可能是嫌挑战不够大,刘知焕在题材上又给自己加了码:“我不习惯循规蹈矩。挑战反而能给我带来热情。就像街舞题材,近几年没有参考案例,本身就是挑战。所以拍摄初期,我们做了很多功课,发现这个领域非常有活力和魅力。”
但没想到,活力和魅力反倒给拍摄增加了难度,有时为了呈现好一段舞,剧组甚至要拍一个大夜。说到此,刘知焕对演员表达了感谢:“街舞演员都非常的敬业,让我看到了街舞舞者们的纯粹,他们非常好的诠释了街舞精神,而这种街舞精神恰恰是影片中最想体现的。”

有街舞舞者们和特邀来的中国街舞协会副会长喻斌的加持,片中的决赛,观众能感受到Underground的街舞现场感。作为导演的刘知焕,还“掏空”了自己之前的职业经历,邀好兄弟BreakD(邓青)、金牌音乐制作人闫骁男一起,制作了二十多首纯正的嘻哈音乐、插曲等配乐,尽量争取与故事情节契合交融。
其实作为处女作,导演很容易侧重于视觉或者听觉奇观,忽略了故事和人物的表达。
但刘知焕清楚,影片虽然融入了街舞等流行元素,但基调是情感细腻的故事。打动人心的是真实的亲情:“我不想用过多眼花缭乱的舞蹈元素,而是想质朴的传递这份祖孙情感。希望观众可以在《亚洲舞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或是属于自己的执着和希望。”
所以哪怕他有丰富音乐属性的能力,但片中的音乐、舞蹈更像是“枝叶”,叙事才是影片的“树干”。这份最写实的拍摄手法,既将主旨清晰呈现,又是对参与项目的演员们最大的敬意。
结 语
采访最后,我们问到了他对未来的规划。
虽然之前也经历过大风大浪,但这次相对新鲜的经历,刘知焕表示:“创作一部电影不是逃避困难的过程,而是战胜困难的过程,这对我的艺术生涯也是一次洗礼。”
而出于对电影的敬畏,刘知焕甚至不敢把导演当做职业,谈及未来,他更多是在展望:“有合适的剧本当然还会导,边导边学习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至于题材,只要有意义,有力量,我就愿意去尝试。就像黑夜中唯一的那点光亮,给人一丝希望和向往,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