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游记
出发之前我对蔚县的了解仅限于听说过这么个地方,甚至在北京大概哪个方向都不清楚。不过这次有人做了攻略,我只要当好车夫就行。
虽然起了个大早但堵车还是不期而遇,无论京藏高速还是新修的京礼高速,都挤满了趁着假期逃离都市的人们。过了延庆路况总算好了一些,蓝天之下官厅水库周围的大风车吹啊吹啊吹显得格外壮观,心里盘算着啥时候再过来近距离看看这些大家伙。
过了水库在高速上又开了半个小时左右,从京新拐到首都环线高速,直到甜美的导航语音指示从前方出口驶离。
出口出有一块大石,驱车近前定睛观瞧,上书大字“涿鹿县欢迎您”。看到这几个字的瞬间,我仿佛回到了金戈铁马虎啸龙吟的古战场,蚩尤骑着熊猫冲杀过来。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国内各地在宣传介绍的时候都喜欢往回捯,比一比谁的祖上更阔气。但是在涿鹿县面前,我不是针对谁,在座的各位都是孙子。路边的广告牌上张嘴就是“五千年华夏文明发源地”,炎黄子孙来了都得叫爷爷。除非哪里把盘古的斧子挖出来,否则真是镇不住。
西大神堡
延国道继续前行,时刻提防躲避横行霸道的大货车。路边偶尔经过几个XX堡村,估计也是以前的堡垒。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导航指引我们在村里小路七拐八拐驶上了一片小高地,西大神堡赫然出现在眼前。
堡垒近看似乎呈圆形,直径大约几十米,但从卫星照片上看其实并不是很圆,而是呈一牙馅饼的形状。夯土围墙约有五人高,南面留有一个狭窄出入口。年久失修加之雨水冲刷,出入口处的地面已经崩塌,被洗出了一道几米的深沟,剩下一足宽的过道看上去摇摇欲坠。考虑到周围十里八乡的骨科大夫主要救治对象都是牛马之类的大牲口,我也就打消了爬进堡内一探究竟的念头,反正从卫星图上看里面也只剩一片荒芜的草地。




西大神堡坑坑洼洼饱经风霜的围墙保存还算完整,只在西北方有一个缺口。我以为是坍塌了,后来开别人视频说是故意留出来瞭望敌情的,好像也有些道理。一两百米外弓箭射程范围内就是今天的109国道和壶流河,从古堡所处的台地居高临下扼守要道与水源。南边残存的土墙遗迹来看,当年古堡旁边应该还有一片附属的军营。
这里就要说道说道为什么会建立这些古堡。蔚县归属的宣府镇(张家口)在明代属于边关要冲,直面长城外的游牧势力。那会儿边疆要地实行卫所制,下辖的军户平时种田养活自己,遇到外部入侵,拿起刀枪就得去长城上站岗拼命。长城也不是总那么保险,遇到流窜进来的小股部队或盗匪,后方总得提防,于是人口集中的村镇或要地都修筑有堡垒,各自管好各自的地头和人口,用今天的话讲就是网格化管理。西大神堡就是这里面最低的一级,没钱砌砖墙就用夯土凑合,敌人杀过来,好歹能把乡亲们收进来躲躲。蔚县这种军堡特别多,有上百个,之前路过的村里几乎都有,只不过有些已经随时间消失在了玉米地里。
回过头再看看西大神堡,和平年代不再有人需要它的庇护,原先的兵营也变成了村民的打谷场,残破的古堡静静的矗立在那里,守望时光,有种独特的沧桑感。我觉得这里特别适合拍一张星轨的照片,可惜当晚云雾比较厚,希望以后有机会再见。


午饭是在蔚县吃的,从点评上搜了一下,排名靠前的饭馆都集中在市民广场附近。蔚县饮食中和了河北与东北的特点,做法不甚讲究但胜在量大,还根据当地特产的小米搞了些创新菜。


暖泉古镇
吃完午饭继续前往暖泉古镇游览,等着晚上看打树花。暖泉古镇算是蔚县比较大的镇子,自然也有城堡守卫,而且不止一座。共有西古堡、北官堡、中小堡三座。车开到西古堡南门外刚刚停稳,野生的导游就围了上来。所谓导游就是镇上的居民,50块钱带你走一圈。雇之前最好多聊两句,有些大姐的本地口音实在是太重,导游过程简直成了方言听力练习。

西古堡是镇上甚至整个蔚县保存最完整的城堡。这里和上午去的西大神堡不同,规格要高不少。古堡呈正方形,边长两百多米,有十几米高的城墙,最初为夯土墙,后来外面附上了砖石加固。南北各有一个城门,为了避免穿堂风,城门又向外修了一块瓮城,朝向改为向东开。
南边瓮城里有一个两层小院,一走进略显狭小的天井,我突然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好像在哪见过?旁边导游开口点拨道:《鬼子来了》在这拍过。我立刻想起来了,这不是马大三把花屋小三郎送回城里时日军驻扎的院子嘛。回来之后又重温了一遍电影,基本上城里部分都是在西古堡取的景。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搭配姜文独到的黑白画面,呈现了非常真实的年代感。










西古堡里面最好的几间大院都是当年某个大地主的家业,门楣上雕梁画栋,是个讲究人。导游说《亮剑》在这里取过景,不知为何院门紧锁,无法一探究竟。荧幕上每年打死成百上千的鬼子,这座小古堡也算是抗日主要战场了。除了大户人家的宅院,堡内还保留着比较原始淳朴的状态,有年久失修的老宅,有卖剪纸的小店,甚至城门外的街边还有屠宰活羊的血腥场景。比起国内越发千篇一律的商业化古镇,这里依旧保持着北方村镇的生活气息。









中小堡紧挨着西古堡东侧,新修的城墙过于整齐,看起来有些像影视城。北官堡是规模最大的一个,但城墙已经消失大半,站在西古堡的城墙上可以看到孤零零的南城楼。
这次来蔚县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看打树花。暖泉古镇上专门建了一座剧场进行表演,门口停车场不大最好早去。演出票可以网上订,不能选座。160元的票价不算便宜,但看完了感觉绝对不亏。整场表演约1个小时,其中有四节打树花,每次5分钟左右,其余时间就是用歌舞表演串场。演出剧情不怎么用心,就是展示蔚县的一些个历史民俗,反正大家也不是来看歌舞的,打树花的段落才是高潮。一勺一勺的铁水在夜空中炸裂开,流光飞舞,铁树银花。
剧场是露天的,深秋的夜晚温度大约在10度左右。看演出最好带上一件厚外套。不少衣着单薄的观众在中途就被冻到退场。






蔚州古城
蔚州古城位于今天蔚县县城的北部,壶流河从城下流过。从地图上看古城形状不怎么规矩,呈一个水壶状,南边宽大北部收窄,可能和建城时的地形有关。古城总的来说保护不是很好,多段老城墙已经不复存在,或成为了民居的靠山。蔚县似乎也想学习正定,通过文化旅游带动经济,重新疏浚了护城河,城北部分地段也开始拆迁整治,力图恢复古城风貌。但是正定模式不是想学就学的来,天时地利人和,我看蔚县的伟大复兴任重道远。
城中古建要数北边的玉皇阁保存最好。三层的大殿立于城墙之上显得格外巍峨。殿前还有两座迷你的钟鼓楼相对而立。玉皇阁在90年代重修过,距今也有三十余年,所以油漆颜料已经褪色剥落,露出砖木的原色,褪去了庸脂俗粉,反而古意盎然。大殿内供奉着玉皇大帝,墙壁上绘有人物壁画,我跟这些神仙也不熟,在殿内匆匆看了两眼便绕到了外面的城墙上。北面这近百米长的城墙宽阔平整,显然是新修的。站在城墙上向南可以看到古城中心的鼓楼。








离开玉皇阁,开车顺着西侧城墙根下的小马路绕到南门附近的蔚州署。作为明代政府大院,州署的面积可是不小。中间一条笔直的大道直抵朝堂,两侧是一个一个的四合院。虽然房子都是复建的,但很好的还原了曾经的建筑布局。现在这里还是蔚县剪纸博物馆。蔚县剪纸是国家级非遗,不是剪窗花那么简单。通过雕刻上色技法,剪纸呈现出不逊于绘画的表现力,而且还更加立体。博物馆里展示的几幅大型作品巧夺天工。








穿过蔚州署外的小巷,又来到南安寺塔。塔身高32米,是辽代修建的实心密檐砖塔。塔下的南安寺已不复存在,小破院子里在贩卖仿冒的文物古玩。南安寺塔的地宫曾在2011年被盗,破案后追回的珍贵文物都被收进了博物馆保护。

古城周围看上起没有什么像样的饭馆,于是午饭又回到了市民广场附近,换了一家叫做禾河楼的馆子。国庆期间生意火爆,排了一个小时还得拼桌才能吃上饭。点了什么菜我已经忘却,大抵是重油重盐的风格,吃着挺香。
代王城镇
吃完饭准备返程。在驶上回京的高速公路前,我们准备顺路再去代王城镇看看。这个地方是我们在搜索蔚县其他古堡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据说春秋时期代国的遗址就在这里。对于这个说法,在去之前我就表示怀疑。春秋距今有2000多年,一般的土木建筑哪怕躲过了战火硝烟,也会在漫长的时光中消逝,化作尘埃。跟着导航,穿过了拥挤杂乱的村镇街道,在村政府门前的空地把车停稳。刚打开车门,一股混合着垃圾与农家肥的恶臭气味扑面而来,我差点一口气没倒上来当场毙命。以后谁再说向往乡村田园牧歌的生活,我就请他去真正的农村住两天。
逐渐适应了村里的氛围后,我环顾四周,除了一排排的民居和风刮起的沙土外什么也没有,问了问当地人,似乎也不清楚什么代王城。顺着村内道路向高处走了走,在村中心找到了一座小小的地藏寺,寺门紧锁。地藏寺对面则有一座边长20米左右四方形的夯土堡垒。我走近看了看,土墙的质感和西大神堡类似,显然不是春秋时期的遗址,应该也是残留的明代军堡。在地藏寺旁我们还遇到了一名徒步而来的游客,显然也是在寻找代王城。据他打探,村外东北方向的田野中可能有遗迹存在。只是此时,我已被村内的臭气熏昏了头脑,实在没有继续探索的欲望,只想着尽快逃离。对于代王城,我的建议是除非你对古迹有强烈的兴趣,并具备一些考古知识,否则还是别来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