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保持高效率?

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说真的,我也不知道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但问我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我想这可能是个容易困扰大家的问题,今天不妨在这里做个尝试,以我的经验进行一次小小的总结,为大家解答一下。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小段对郑渊洁的采访,主持人问他那么忙,又要写作,又要参加各种节目,时间和精力怎么照顾得过来?郑渊洁笑着说,他其实一点都不忙,他每天早上4:00起床写作,到8:00之前把一天的东西都写完,然后他就变成了家里最闲的人,想干啥干啥。
郑渊洁说的没错,按照他的写作速度和他在节目中的表现,他确实将写作和参加节目有条不紊,安排得非常好。这里面牵扯到的其实不是一个忙不忙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管理好注意力和精力的问题。
对此我其实是深有体会的,下面我就逐一展开,谈谈我的发现和总结:
1、注意力专注与不专注会此消彼长
以前有一段时间,我工作很忙,每天从早上上班要一直忙到晚上十点钟。但也正是那段时间,我用短短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完成了我的第一部书稿。我是怎么做到的呢?差不多采用了与郑渊洁类似的方法,就是每天早上4点多起来写东西,到8:00之前写好3000字,然后去上班。
而且,我发现,在那段时间,我居然也还能将工作和写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彼此并不冲突。而我之所以能将写作和工作两者都多做好,都能高效完成的秘诀,就是我有效管理好了我的对注意力和精力。
注意力这个东西,它最大的毛病就是很容易走神,就比如刚开始的时候,我从早上4:00就开始坐到了书桌前,但是我的注意力却一直无法集中,因此也就一直无法下笔,无法写东西。然后左扭右扭,左翻右翻,不知不觉,一个早上就过去了。
后来我仔细分析,发现早上我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原因,是因为我准备不足,早上起来才开始准备写作素材,琐碎的事太多,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大精力,结果注意力就会此消彼长,滑到了其他地方,集中注意力写作的时间因此就不够了。
于是后来我便改变策略,提前到前一个晚上,把第二天要写的主题列出来,然后,存储成一个只有题目的空文档,放在电脑桌面上,把自己判断第2天早上要用的资料和参考书籍准备好,放在电脑边,然后去睡觉。
这样,当第二天我坐在桌子前面的时候,就不会像以前一样,要神游很久才能进入写作状态,而是马上就可以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写作状态,一篇2500~3000字的文章,基本上两三个小时就能快速写完。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注意力的专注状态和非专注状态,实际上是此消彼长的,如果非专注的状态维持得太长,那专注的状态就进不来,如果你不专注,思考、创作和工作的效率就出不来。
2、让思考有序,才能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
大家可能觉得做事情需要有序,才能有效率,其实思考也需要。
自从我发现,提前打好题目,存好空文档这么一个简单的小改变,就可以提升第二天的注意力和写作效率之后,我就开始认真探索这方面的技巧,我最大的发现,就是:原来思考也是有顺序的,顺序排得好,排得清晰时,效率就高,顺序排得不好,不清晰,效率就低。
后来,我在写公众号时,便持续采用和优化了这个技巧。
比如,我写公众号写得比较多、比较密集的那段时间,实际上是也是我将写作的内容安排得比较有序的时间,怎么个有序法呢?就是先把想写的话题按顺序排好,用空文档存起来,在正式写作前,尽量备好参考资料和书籍。
比如,我写读《论语》系列的时候,为了保证我能真的坚持写下去,而且能真的写出来东西,我就在每个周末,集中下午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预先在一个文件夹里,把《论语》中的原话一句一个文档,先整理好,并把后面要写的格式都编排好,空着放到那里。
我一般都是连续排好7天。这样,当一周开始之后,我每天早起写读“论语”的时候,只要按着顺序读和写就可以了,根本不用额外消耗精力去思考其他的事情。我的读“论语”系列,一开始之所以就会进行得比较顺利,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一旦我哪个周末太忙,没有干这件事,那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往往就会陷入到一些琐碎的事情中去,比如说我要查原文,我要把它敲到电脑上来,然后呢,我还要找参考书去仔细查询,这样的话,一早上就通通浪费掉了,基本上写不出什么东西来。
由此,我发现,大脑其实也是个懒家伙,你如果为它准备充分了,它就会好好干活,好好发挥效率和创造性。但如果你哪天偷懒,准备不足,它也就会像个低能儿一样,立马陷入混乱和低效。
注意力的高效发挥,对大脑要做的内容的有序性要求非常高。所以,一定要记住,要想你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发挥出效率,你就要在注意力开始工作之前,就要将它要做的事情排好顺序,并尽量不要打乱顺序和插入太多杂事。
3、减少脑能量消耗
我的另外一个发现是,用脑其实也是消耗能量的。
比如我在“古尔浪洼的方寸江湖上”写一些文章,然后,我在“古尔读经典”上写一些读书笔记和荐书介绍。我发现这两件事居然不能放在一起干。因为写文章是创作,整理读书笔记则基本上是抄笔记做综述,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好像都是写字,它在大脑看来,它们似乎完全是两类事情。
在创作时,需要从脑海里挖掘很多的知识素材,并产生各种化学反应。而写读书笔记呢,则主要是收集自己读书时所做的笔记,我后来仔细想了想,分析了分析,这还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写作模式。如果我把这两件事连在一起做,就会非常累,精神非常疲惫,特别是在写完东西再整理读书笔记的时候,或者整理完笔记,再写东西的时候,长时间切换不过来,长时间进入不了状态。
我不知道别人会不会这样,至少对我,切换思考模式似乎是非常消耗能量的。如果在短时间内切换得比较频繁,能量明显就跟不上,支撑不了,而且我也往往写不出来什么东西。所以我采取的方法一般是早上起来主要集中精力写东西,晚下班后到睡觉前的这段时间,主要集中读书或写读书笔记,这样不仅效率高,而且脑子还不累。
4、能让记忆力甩包袱就尽量甩
我发现,用脑子记东西是一件特别累人的事情,比如你有一件事情啥时候要办,于是就放在脑子里,一旦放在脑子里,就会忍不住一直想啊想。这个想的过程,对记忆力是明显是一种负担,我会觉得心里一直有压力,如果要记住的东西太多的话,反而容易导致记忆力压力过大,记不住,常常漏掉或忘掉。
所以我采取的方法是,能不记得东西,尽量不记,能写在清单上的事情,尽量写到清单上,然后干一样,就划掉一样,这样既不容易给自己的记忆力造成负担,又不会轻易把事情漏掉。我将这种工作方式,叫做“甩包袱”,就是把记忆力的包袱,尽量甩给笔记和清单,从而降低自己在记忆力方面的压力,这样,在记住事情的同时,其实反而提升了记忆容量。
5、该走神时就走神
是人都会走神,所以走神是难免的。特别是工作忙的时候,你更加不能一天到晚,精神都高度集中。精神如果一天到晚都绷得紧紧的,人会受不了,太累,不仅人累,心也累。所以一定要把一些精神上的压力,特别是注意力及记忆上的压力分散出去。除了刚才一些方法之外呢,我还有一个秘诀,就是适当的时候,让自己走走神。
我们打小就听老师和父母不断唠叨,“不要走神,不要走神”。但我真心觉得,不走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工作和学习的时候,走走神,实际的效果反而会更好。
其实走神这件事,也是有技巧的。我的经验是,走神的时候呢,不要被别人打扰,我会尽量选一个没人打扰的时候走神,比如溜达到一个没有人骚扰的地方,比如站在窗前看看外面的风景,比如躺在沙发上啥也不想,发一会呆,等等。用这样的方式走神之后,反而更容易恢复到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中去,而且工作和写作的效率,都会显著提高,而不是降低。
6、建立知识索引库
这个方法,我在写东西方面用的比较多。
比如说我经常爱写点东西,我就要引用很多的东西,查阅的资料也比较多。这些东西全靠读过之后,用脑子记住,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实际上,我每天会进行大量的阅读,有时候也会听音频书和课程,大部分内容读过和听过之后,基本上只是在我脑海里留下一个印象,建立一个知识索引库而已,我真正记住的,其实并不多。
而到了我在写东西的时候呢,就会想起曾经有这么一件事情,有这么一个资料,有这么一个故事,有这么一个知识点。我要做的,是把它快速调出来查阅,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存了那么多电子书的原因。我每次把我查到的电子书,看过的书籍用电子版保存,这样的话呢,当我需要的时候,就能快速地从我的云盘里和我的iPad里调出来进行查阅。
我觉得,对我们而言,注意力真的是一种稀缺资源,我们应该注意在平时就要有意识地保护它,千万不要滥用。实际上,每一次使用注意力,我觉得都是会消耗很大的能量,注意力用得过多,在你真正需要的时候,能量就会不够。
我还发现,在工作和学习中,大部分精神状态不佳,工作状态不好的人,并非他们工作或是学习不努力,而是他们没能很好地保护好注意力,过分地使用了记忆力和意志力,从而导致能量消耗过度,状态不佳等等的情况出现。
所以,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你一定要学会利用好工具和方法,这样才能长期保持好精神状态和注意力,这样,你一旦需要工作和学习的时候,才能保持注意力集中,才能保证精神状态饱满,才能有高效的工作和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