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摘要和笔记(20211102)
在变异的过程中,各个物种都已适应了自己区域里的生活条件,并已排斥了和消灭了原来的亲类型以及一切连接过去和现在的过渡变种。因此,我们不应该希望今日在各地都遇到无数的过渡变种,虽然它们必定曾经在那里存在过,并且可能以化石状态在那里埋存着。但是在具有中间生活条件的中间地带,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看到密切连接的中间变种呢? 第一,如果我们看到一处地方现在是连续的,就推论它在一个长久的时期内也是连续的,对此应当十分慎重。……我相信许多界限十分明确的物种是在本来严格连续的地面上形成的;虽然我并不怀疑现今连续地面的以前断离状态,对于新种形成,特别对于自由杂交而漫游的动物的新种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任何地方的生物分布范围绝不完全决定于不知不觉的变化着的物理条件,而是大部分决定于其他物种的存在,或者依赖其他物种而生活,或者被其他物种所毁灭,或者与其他物种相竞争;因为这些物种都已经是区别分明的实物,没有被不可觉察的各级类型混淆在一起,于是任何一个物种的分布范围,由于依存于其他物种的分布范围,其界限就会有十分明显的倾向。 如果我们可以相信这些事实和推论,并且断定介于二个变种之间的变种的个体数目,一般比它们所连结的类型较少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够理解中间变种为什么不能在很长久的期间内存续:——按照一般规律,中间变种为什么比被它们原来所连接的那些类型绝灭和消失得早些。 总而言之,我们相信物种终究是界限相当分明的实物,在任何一个时期内,不会由于无数变异着的中间连锁而呈现不可分解的混乱:第一,因为新变种的形成是很缓慢的,这由于变异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没有有利的个体差异或变异发生,自然选择就无所作为;同时在这个地区的自然机构中如果没有空的位置可以让一个或更多改变的生物更好的占据,自然选择也无所作为。……所以在任何一处地方,在任何一个时候,我们应该看到只有少数物种在构造上表现着多少稳定的轻微变异;这的确是我们看到的情形。【自然选择只有在有利的个体差异或变异存在,以及物种所在区域具备让变种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自然选择是在地质年代发挥作用的机制,在我们人类短暂的一生中,只能看到少数物种发生的少数轻微变异。】 第二,现在连续的地域,在过去不久的时期一定常常是隔离的部分,在这些地方,有许多类型,特别属于每次生育须进行交配和漫游甚广的那些类型,大概已经分别变得十分不同,足以列为代表物种。 第三,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种在一个严密连续地域的不同部分被形成了,那么在中间地带大概有中间变种的形成,但是这些中间变种一般存在的时间不长。因为这些中间变种,由于已经说过的那些理由,生存在中间地带的个体数量比被它们所连接的变种的个体数量要少些。 最后,不是通过任何一个时期,而是通过所有时期来看,如果我的学说是真实的,那么无数中间变种肯定曾经存在过,而把同群的一切物种密切连接起来,但是正如前面已经屡次说过的,自然选择这个过程,常常有使亲类型和中间变种绝灭的倾向。结果,它们曾经存在的证明只能鉴于化石的遗物中,而这些化石的保存,……是极不完全而且间断的。 在二者之中的任何一种情形里,自然选择都能容易的使动物的构造适应它的改变了的习性,或者专门适应若干习性中的一种习性。然而难以决定的是,究竟习性一般先起变化而构造随后发生变化呢,还是构造的稍微变化引起了习性的变化呢?但这些对于我们并不重要。大概两者差不多常是同时发生的。 我们有时候既然看到一些个体具有不同于同种和同属异种所固有的习性,所以我们可以预期这些个体大概偶尔会产生新种,这些新种具有异常的习性,而且它们的构造轻微的或者显著的发生改变,不同于它们的构造模式。 相信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原理的人,则会承认各种生物都不断在努力增多个体数目;并且会承认任何生物无论在习性上或构造上只要发生很小的变异,就能较同一地方的别种生物占有优势,而攫取那一生物的位置,不管那个位置与它自己原理的位置有多大的不同。 在探求任何一个物种的器官所赖以完善化的诸级时,我们应当专门观察它的直系祖先;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们便不得不去观察同群中的别的物种和别的属,即去观察共同始祖的旁系,以便看出在完善化过程中有哪些级是可能的,也许还有机会看出遗传下来的没有改变或仅有小小改变的某些级。但是,不同纲里的同一器官的状态,对于它达到完善化所经过的步骤有时也会提供若干说明。【对于极端复杂和完善的器官的形成,如果能有一个比较充分的解释,对于进化论与自然选择学说是有很大助益的。】——“第六章 学说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