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言乱语之《那不勒斯四部曲》
昨晚深夜看完了《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新名字的故事》,确切的说应该是《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可是,了解故事的脉络和原著的写作背景之后,我不愿意延续使用“我的天才女友”的这个叫法。莱拉在第一部作品中的定位是天才少女,这一部分的内容我在上一篇日记中提及到了。在第二季的故事里,莱拉选择了走进婚姻,玩弄男人,出轨还有生子,她的聪明智慧被放逐在生活的琐碎中,尽管依然刚烈固执,可与此同时也显现出极度的自私和邪恶。
莱拉突破那个时代的局限,追求自我和自由,个人魅力十足,身边的男性个个为之疯狂。可令人遗憾的是,她弄丢了天赋,越来越平庸。她富有个性吸引力,但一不是埃莱娜眼里的“天才女友”。反而是埃莱娜在学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逐步看清了那不勒斯的贫穷落后,渴望永远离开这个充满孩子啼哭,女人嘶吼,男人拳打脚踢的混乱世界。一路上贵人相助,让埃莱娜慢慢走上与莱拉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令人欣慰的是,尽管她们身份悬殊越来越大,彼此间的感情依然坚固。
不知道别人如何想的,在看莱拉一步步走进平庸的时候仿佛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过程。莱拉对丈夫说“所有孩子都是聪明的,只是要好好教导。”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聪明,可现实是,大多数孩子都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个人的才华和天赋被磨灭,最终变成了千篇一律的人。
《那不勒斯四部曲》无论是原著还是电视剧都火遍全球,呈现出了丰富的精神内涵,令无数的读者和观众为之着迷。剧集里处处体现出制作团队的高水准,将那不勒斯五六十年代刻画得如此立体生动,以至于观众闭上眼睛就能感受到灰尘缭绕、嘈杂混乱的环境。演员选择也非常用心,孩童时期和少年时期长相非常相像,镜头的切换并无时间的切割感,顺畅而自然。喜爱这部剧的观众应该和我一样,每一帧都不舍得快进,因为每一句人物对话,每一个场景都准确到位、不可或缺。
看过优秀的作品才能分辨出劣质作品,更加能看到影视剧作品水平的巨大差异。周末的早晨,起床后看到家人在看一部很受欢迎的旧片,听到影片里嘻嘻哈哈的对话和浅白的音乐,心里不由得觉得厌烦。这么说,不免显得自己太过清高了,做人应该谦虚才对,即便心里有这样的想法也应该避而不谈,可作为家人,我还是希望孩子能够将有限的时间花费在有价值优秀的作品上,而不是粗制滥造的快餐式产品上。是的,在我看来很多影片根本称不上是作品,它们就像快餐店制式化生产出的食物一样,千篇一律毫无特色不说,味道还差劲。
第三季 《离开的,留下的 》据说要在2022年2月上映,可是我已经不想等待了。并不仅仅因为时间上等待的煎熬,而是对制作团队还原著作水平上的怀疑。新一季演员不变,可是导演换了,时间也过去了两年,是否还可以让新一季作品和 《新名字的故事》 结尾无缝衔接?我在心里打了一个问好。于是,我下单买下了后面两部曲的原著。
在看《那不勒斯四部曲》的这段时间,恰逢许鞍华导演张爱玲的作品《第一炉香》上映,口碑非常不好,匆匆几日便下映。不仅评分低,演员还被网友讽刺嘲笑。作为张爱玲的书迷,其实非常原因她的作品被更多人知晓。我没有选择去看这部电影,还是基于对这些导演的不信任。看到很多网友分析作品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张爱玲作品气氛的诡异,人物刻画方式的独特,属于极度难拍类型的。我深深赞同这样的观点,张爱玲主人公性格复杂多面,不是通俗意义上的正面反面人物,而是七情六欲皆有平凡之人,的确很难表现得好。《我的天才女友》里主人公莱拉何尝不是复杂多面的人物呢,她聪明智慧又诡计多端,美丽又善于利用男人,自我又自私,勇敢又自由,观众对她的评价和情感非常复杂,可每个观众都深陷其中欲罢不能,充分显现出了一个优秀作品的吸引力。作品的吸引力并不一定要有多么美好梦幻的主人公,最关键的应该是一种精神内核。莱拉和埃莱娜成长的故事混杂美好和肮脏,极度反映现实,又通过人物的纠结和牵扯看到精神层面的成长以及时代对女性的局限性。“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众在看这部剧的时候,会在不同的情节和台词初被打动、心底被触碰,继而产生思考。这就是作品吸引观众的地方。
作品没拍好就是没拍好,就是水平不够。换言之,只有认清自己的实力才能够看到差距,而不是闭门造车,做了井底之蛙还沾沾自喜。这句话并不是说的许鞍华,毕竟她这么大的年纪还能够有心力去拍文艺片,而不是博眼球吸金的商业片,仅这一点上她已经比很多所谓的导演好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