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的历史类书籍
查看话题 >什么是真正的国潮代表?古琴,真名士,自风流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到魏晋名士嵇康临刑前演奏的千古绝唱《广陵散》,无数名士均将一具中国传统乐器常伴左右,它就是古琴。

古琴是传统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古有“士无故不撤琴瑟”之说。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三千年前便存在于古人的生活中。据记载,上古时代便有伏羲、神农、黄帝、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故古琴又名七弦琴。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我国古典美学中一个重要范畴。“希声”代表一种静,这种静不仅是声音之静,还容纳了心神之静,体现出一种合乎自然之道的致臻化境。

“静”可谓是古琴琴音的最大特点。古琴有三种音,分别为散音、泛音与按音。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泛音则如天籁,听来有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缥缈多变,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时如人心之绪。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故此三音并称为“天地人”三籁,可状人情之思,亦可达天地宇宙之理。
古琴作为中国古代特色乐器,曾代表中国响彻太空。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号太空探测器在浩瀚宇宙中播放了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名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
如今国潮兴起,古琴作为一种风雅的演奏乐器频频出现在影视剧和现实生活中,经典的古琴曲和优秀的演奏者开始为大众所知,也有更多人爱上这一中华传统乐器。

相对于弹奏古琴的“高门槛”,琴谱与书籍是相对而言更易被接受的,并且一些正统古琴文化书籍、罕见稀有的收藏版琴谱,珍贵程度、艺术性更是超越了实用价值。
本期书单将推荐数部古琴珍籍,既包括蔡德允先生、查阜西先生等古琴大家的手抄本琴谱、从唐代至今的古琴图例珍萃,还有罕见的《乾隆御题琴谱册》等古琴史料。
一起在古琴的曼妙清音之中,追溯中国古典乐器的源头。


在香港古琴界,提到“蔡德允”,人们无不肃然起敬。40余年来,绝大多数的香港琴人,若非蔡先生的门生,也一定是她众多弟子的门生。蔡先生生前以毛笔手抄的《愔愔室琴谱》,汇集了她六十年来的琴艺心得。

《愔愔室琴谱:蔡德允手抄本》的出版得到了蔡先生的慷慨允许和亲笔写的序文。全书共四百页,分四册,包括《阳关三叠》《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等三十五首古琴名曲。
本书是古琴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二十世纪琴谱的佼佼者。此谱比其他现存古谱更为可贵之处是,蔡先生以红、蓝、绿及灰色小字所作的眉批夹注,显示了她对琴谱的理解和看法,以及在音乐上的心得和体会。此外,蔡先生清雅高逸的书法也提升了琴谱的艺术价值。本书配以优质纸张和传统布函包装,精美程度堪称艺术品。


查阜西先生是中国近代琴坛著名演奏家和琴学研究者,他曾不辞辛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带领许健、王迪两位古琴家走访全国各地、收录各地琴人上百首宝贵的琴曲录音,为古琴艺术的当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9年年初,查阜西先生应各方要求,编写了《古琴的常识与演奏》。这本小书言简意赅地讲述了古琴的历史、结构、装置、音色、演奏常识等,并配有手绘图若干。当时,查阜西先生只刻印了几十本,小范围传播;半个多世纪后,这个小册子在陈梦家夫人赵萝葳的遗物中被发现。
古文字学家陈梦家与妻子赵萝蕤夫妇与査阜西先生关系匪浅,夫妇二人曾借用其旧藏宋琴“寒泉”,还收藏过査阜西先生所赠的“松风”、“海潮”二琴。赵萝蕤师从査阜西先生问琴,最谙《梅花三弄》;这部《古琴的常识与演奏》作为査阜西先生给赵萝蕤的馈赠,连同其中査阜西的手书琴谱,也成为师徒之间最为珍贵的传承信物。
本书由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方继孝整理汇编,并撰写了整理后记,更突显了一代学人的学识承袭与深厚情谊。

古琴传统上有独奏和弹唱两种表现方式,前者为琴曲,后者为弦歌,均为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遗产。尽管现存琴谱中琴歌遗存相当丰富,但可惜少有人整理;《弦歌雅韵:二十世纪琴学资料珍萃》则弥补了琴歌研究的遗憾。
本书是古琴大家王迪先生(1923-2005年)的遗稿,他曾师承九嶷派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尽得其心传。书中收入了经王迪先生整理定谱的琴歌100首,是琴歌发掘、整理、研究方面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经多年辛劳,王迪先生陆续从《东皋琴谱》《风宣玄品》《张鞠田琴谱》《松声操琴谱》等二十余种历代流传较广的琴谱中,发掘整理琴歌百余首,并请专人以简谱、琴谱、歌词三行格式逐一缮写,以便于演唱和弹奏。
本书所收琴歌皆选自王迪先生遗稿,据原抄件影印,依各曲所据之谱本年代,先后排定目次,俾可呈现琴歌发展的大致脉络。书后附有王先生关于琴歌的两篇文章,另附CD两张,收有王先生监制并指导姜家锵、傅慧勤等演唱的二十四首琴歌,以飨读者。

古琴家许健先生(1923-2017年)是古琴重要流派——九嶷派最为重要的琴家之一,他早年曾师从杨荫浏、管平湖、查阜西等古琴大家,从事民族音乐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古琴史学。
1982年,许健先生曾出版《琴史初编》,颇受古琴研究者和爱好者欢迎。许先生耄耋之年仍埋首琴学,钩沉史料,对昔年旧作进行大幅修订和扩充,增补篇幅近半,是为《琴史新编》。
《琴史新编》以时代为经,依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代、现代之序,纵论古琴之起源、发展与流变;以琴人、琴曲、琴论为纬,广涉琴学诸多领域,探幽索微,钩玄提要,是一部全面、系统梳理古琴艺术发展史的佳作。

龚一先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一首《酒狂》恣意洒脱、技惊四座,一首《流水》响彻维也纳金色大厅。同时,他也为人师表,在上海音乐学院担任硕士生导师。
《古琴演奏法》为琴学丛刊的其中一册,是龚一先生对三十余年来古琴演奏和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

本书的结构编排分文字部分与乐曲部分:文字部分对各种技法指法的操作要领作了较为详尽的注释;乐曲部分都由五线谱记成,分练习曲、小曲、古代乐曲、新琴曲与移植乐曲四部分,其中包括前辈琴家的代表曲目。
在乐曲部分中,每部分又都由古琴新记谱法——“古琴五线记谱法”(即五线谱实际音高的记录与简单符号)和五线谱加减字谱的双行谱记成。两种记谱法在乐曲的难易程度编排上都由浅及深、由易及难。“古琴五线记谱法”有着详细的文字解说,经仔细研读可通晓其记谱法则。
龚一先生撰写的这本《古琴演奏法》,不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拓宽了现代古琴的演奏技巧,更完善了古琴教学体系,它的出版对古琴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琴文化源远流长,琴艺琴理奥妙无穷,在国际交流中也起到了积极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草堂琴谱》收录了第二届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上发表的琴艺学术论文和演奏交流的新琴谱。作者唐中六是四川音乐家协会川派古琴研究会顾问,曾多次组织承办古琴艺术的国际交流会。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含琴论、琴史、琴家、琴乐美学、演奏美学、记谱法、古琴考证和琴制、琴曲考证和打谱、琴事等卷,计约五十余万字。诸多文论,索古博今,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下册集当代琴家创作、移植、改编或新打谱的琴曲68首,其中42首归于创作、改编、移植卷,另26首归于古曲打谱卷。
书中所有琴曲均由唐中六先生按原送稿以正谱或简谱记写,并配上传统减字谱以对应。本书所收的琴曲作品都是中外琴家多年辛勤劳动的结晶,部分作品虽初次见诸于世,但琴曲创作、移植、打谱的成曲时间迄今已达数十年之久,且都历经琴家们的多年实践演奏,对古琴演奏者而言颇具实用意义。


一张传世名琴,琴背往往刻有名人题刻或篆刻的各种印章。它既是乐器,也是书法、篆刻俱佳的艺术珍品。
《中国古琴珍萃(增订版)》是1998年《中国古琴珍萃》一书的增订版。原书从唐宋元明四代中甄选出109张传世古琴刊印,收录了唐代著名造琴工匠雷威、张越的雷琴、越琴,宋代马希圣兄弟的马氏琴,元代朱致远琴,明代吴门张氏兄弟琴等千百年来人们争相收藏的名琴。
原书出版至今已有二十余载,目前市场上早已难觅踪迹。此次新版的《中国古琴珍萃》(增订版)弥补了寻求原书的古琴爱好者的遗憾,书中收录的历代名琴增至163张,除保留原版中刊录的《乾隆御题琴谱册》彩绘册页残本,还增加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珍藏的明正统彩绘本《太古遗音历代琴式》。
全书由国学大师饶宗颐、古琴前辈蔡德允题名,著名古琴家兼音乐史家吴钊先生亲自遴选琴目、增补释文;繁体竖排、装帧典雅,函套镶嵌红木书签,尽显古朴厚重之气。

《古琴新说——卧箜篌 古琴考》为“现代琴学丛刊”系列书中的一册,作者陇菲曾任职于兰州大学历史研究所,他以相关文献和考古图像资料为依据,对卧箜篌的起源、本体特征、以及在我国古代社会音乐生活中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可以窥见古琴演化历史。
本书共分为专著与论文两个部分。上卷为专著摘选,包含了《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乐器考》《古乐发隐——嘉峪关魏晋墓室砖画乐器考证新一版》《敦煌壁画乐史资料总录与研究》等文献资料。
下卷为论文选录,包含了《话说琴徽》《无商之圜钟与无徴之四旦》《重上生与再下徴·新音阶与旧音阶》《雍门调·及其有关的问题》和《古琴与钢琴》等论文选录。丰富的历史图像与专业的论著,使本书成为古琴爱好、研究者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古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诗歌、音乐乃至文人的身心修行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古琴》讲述了作者林西莉几十年学琴的经历和对中国文化的体悟。林西莉是一名瑞典人,1961年,28岁的林西莉开始在中国音乐学院学习古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林西莉师从古琴大师王迪。两人亦师亦友的融洽关系,使得林西莉对古琴的掌握和理解都有了质的提高。直到现在,林西莉每周都会在家用六十年代老师们赠她的明代古琴“鹤鸣秋月”弹上一曲。
《古琴》是一本优美、好读、丰富的书,它从林西莉学琴的经历写起,详尽地描述了古琴这件乐器本身,深入描述中国传统文化和国人的精神世界,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敞开了一扇大门。
本书在2006年甫一出版,即获得当年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当时在瑞典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古琴热。令人感慨的是,如此通俗易懂、清晰详尽却又优雅从容地讲述古琴故事的一本书,出自一名外国友人之手,令人慨叹“音乐无国界”,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碣石调·幽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琴曲谱。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清末学者杨守敬先生在日本访求古书的时候,发现了这首琴曲,随即带回国内。从《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到二十世纪末,这一百二十年间,古琴界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段时间也是与当代古琴界血脉相连、为所有琴人所熟悉的历史阶段。
《近世古琴逸话》是一本古琴界的掌故书,讲述了上述一百二十年间琴坛的轶闻趣事。书中谈及了一百五十余位琴人,不仅包含了九十多篇掌故,还选配了近八十张图片,其中不乏首次正式面世的珍品。
本书用传统的笔记体裁进行撰写,颇有古韵、内容严谨。每篇掌故之后都注明了文献出处;整本书后也附有征引、参考书目及版权信息。此外,本书还特地作“人名索引”,方便读者查找;书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还一一列出了小传,便于读者理解。
这是一本对古琴初学者、爱好者非常友好的掌故书,大众读者可在书中的趣闻逸话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古琴文化;关心古琴文化与艺术的读者更可从书中看到历史,看到人生,以及古琴前辈的大家风范。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下方链接
了解更多好书
10部氛围感满分的魔法绘本,呼唤出每个人心里向往神奇世界的“小孩”
传奇了500年 依然美得让人心动:跟随达·芬奇 提香 丢勒,寻访文艺复兴的灿烂思潮
- fin -
Let's Make A Rendez-vous
SKP RENDEZ-VOUS
北京SKP店
朝阳区建国路87号 北京SKP 4F
010-85952539/85952579
SKP-S店
朝阳区建国路86号 SKP-S 2F
010-87955088
西安SKP店
碑林区长安北路261号 西安SKP 9-10F
029-83699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