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纳米比亚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16年,大学还没毕业时,我选择成为一个北漂,在北京找了工作开始实习,后来机缘巧合下,遇到侨商去我们学校招聘英语翻译,当时年轻气盛的我想借此机会多看看世界,于是毅然而然的辞掉了北京的实习工作,带着家人朋友的担忧,开启了我的驻外旅程。

刚来到纳米比亚的时候我是迷茫的,虽然沟通交流没什么障碍,但公司业务方面的东西我还不够了解,很多事情没有接触过,也不清楚流程,再加上陌生的环境,容易让人心慌。导致我时常怀疑自己,当时的选择对不对?
于是我利用闲暇时光快速的熟悉公司在这里的业务,终于,一个月后我逐渐熟悉了,这才发现这里的工作强度不算大,找准了自己的节奏后,即使一个人身兼数职也没有很大的压力。果然只要心态调整的好,事情就显得没那么难了。

我们公司是在当地做房地产的,开发了购物商场,日常需要我们负责招商与服务,所以我们公司很多当地员工,而且他们基本都会说中文,日常沟通完全不影响,也不像我之前在网络上了解到的非洲人那样好吃懒做,他们工作起来也是很努力的,因为我们单位是做房地产开发,有的时候会有改造的工程,砸墙的时候会有很大灰尘,但他们都是任劳任怨,非常配合管理层的部署和安排,可以说“招之即来,来之即干”。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们的工作效率真的低,做事不紧不慢,干啥都慢悠悠的,完全没有时间概念,如果你是个急性子,和他们共事你真的每天都会濒临奔溃。所以如果我们公司有项目要忙,大家基本都要忙到半夜去。

除此之外,当地人非常重视公共假日的休息,但也有极少数会愿意为了加班费主动要求上班 ,我来之前有看到说非洲人发完工资第二天就消失的,没想到还真能亲眼见到,他们收到工资后有一部分会给家里贴补家用,而有些人会给孩子,剩下的部分自己就不上班去消费了,直到花完才会再来上班。
而他们的主要消费呢,基本都是喝酒。想当初我刚来到纳米比亚的时候,受到最大的文化冲击就是他们的酒文化。人民的日常消费酒水占大半,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小酒吧 ,只有极少数会在工作场合喝,因此也会发生喝醉了在公司闹事的案例,除此之外大多数人都属于享受生活的那种,呆在小酒吧一瓶酒可以喝一个下午,你在他们身上看不到生活的压力,感觉他们完全没有生活负担 ,反而我身边的当地人还觉得我们中国人不会享受生活,只知道挣钱。所以人们才会说快乐非洲,及时行乐,享受生活谁会不快乐!

因为纳米比亚有规定周日禁止售卖酒品,所以小酒吧到周日都是关门的,当地人一部分会在家里屯酒喝,那些没屯酒的就会和我们一起在公司聚餐烧烤然后K歌,除此之外有时公司也会安排我们去周边旅游一下,比如埃托沙国家公园,不得不说,这极大的安慰了爱旅游的我在非洲枯燥的生活。想当初,我刚知道自己公司有一间KTV房时惊呆了,这是什么神仙公司,员工住在公司上班近就算了还自带KTV房,我可能就是被我们公司的福利圈成死忠粉了吧!所以四年也没有想过要换工作。
但因为疫情,我们公司的业务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本来我们需要面向政府和银行人员沟通项目,结果疫情爆发我们必须压缩外出避免对外接触,将面对面沟通改为打电话、发邮件沟通,这导致我们的工作效率极大降低,因为我们和当地人的时间概念不一样,导致本来就进展缓慢的工程越来越慢。甚至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我们直接停工了一个月。而在当地封城大家停工的期间,我们的同行为当地援建了临时隔离病房,虽然不是我们公司承建的,但这种时候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会由衷的觉得自豪!

我因为疫情的缘故,来非洲四年都还没回过家,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挣到钱没资金回去,毕竟往返的机票并不便宜,再加上后来疫情爆发,想回家更是一票难求,没办法只能滞留了,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我很佩服常年在外的年轻人,没有成家就漂洋过海在一个陌生的大陆上,非常的磨练身心,不仅要时刻提防着不能生病还要耐得住没有亲人,朋友的寂寞。
相比之下,我很幸运的遇上了一个亦师亦友的好老板,从中国带我到非洲,一切从零开始一路带着我成长,身在异乡对我非常照顾,说是我的人生启蒙老师也不为过。这些年我在她身上学到了很多,比如要从多角度看世界,格局要大不受限,她也让我体会到在职场上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以及拓展人脉的重要性。

四载岁月犹如黑夜转白昼,恍如什么都没有发生,时光不可倒流,一切都已经印在我自己的人生史册上。回顾过往虽然没有惊艳了时光,但所幸也没蹉跎了岁月,我将会继续怀揣着一颗敢于尝鲜的心,只希望无悔于在这片土地上经历的点点滴滴。
最后祝福和我一样驻外的同胞们,一定要平安健康,希望你无论身在哪里都要珍惜当下,要相信最好的自己不在遥不可及的远方 ,而在每日必行的路上,非洲这片沃土,路在脚下,走自己的路,人生的轨迹如何由你自己定义。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