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021(五)
滞后的发行时间阴差阳错增添了意象上的美感,仿佛夏日余温还未散去。看似抹掉了之前似是而非的“邪性”,其实无论文本上还是音乐上都完整维系了一致性和连续性:生存节目出身影响了命题的选择,对生存之焦虑、欲望之冲突的探讨不断变奏;制作和口吻保持疏离感是对另类/独立的临摹,有别于大多数K-pop团体明确、“迎合”(非贬义)或大众化的表达。独特的音乐身份进一步得到了确认。
以最刻板的印象提供直观描述的话,如果Netflix青春剧主角般的TXT是“挪用”美式文化,那么ENHYPEN的音乐则似乎更多地偷师了英国人擅长的“闷骚感”和“塑料感”,即使用美式青春标配的橄榄球来承载也营造出一种暗流涌动的老式男校氛围,清新表象指向等待辨认的文化渊源。写明是采撷new wave但并不意在复刻上世纪摇滚的光辉,更接近那些新世纪音乐人对new wave的重塑,又糅进EDM方便起舞。你可以说这样一首歌带来的体验完全能在另类/独立乐队们那里获取(“ohohoh”和背后闪烁跳跃着的空灵的吉他效果synth尤其传神,笑),但小偶像稚气未脱的青涩声音传达出来也别有一番既落差又还原的趣味——毕竟摇滚在诞生初期就已经成为一类偶像文化,而“boy band”的概念也确有源自摇滚乐队的说法。

虽然直白地把“rock”当作了动机,但Rock with you其实不及CLAP和CALL CALL CALL!有狭义摇滚气质,甚至“清新女团风”早期作品Adore U和Pretty U的广义摇滚血脉也更正。不仅仅因为过于收敛的副歌、存在感有限的配器演绎带来的小心翼翼不够“摇滚精神”,不妨说是由阶段和心态决定的。即使他们努力调动声音状态唱出的是“就算世界末日也要和你在一起”的激情,你所能感受到的情绪也更多地是一种近乎于释然的笃定,而不是新鲜的青春冲动或舞池中燃烧爱意的悲喜交织。
所以HYBE男团趋同的说法不太成立,且不谈摇滚本是类型庞杂的、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各团定位之区别其实是显而易见的:ENHYPEN做着对另类/独立的临摹,TXT是emo回潮的追随者,SVT则一如既往地“主流”“积极”“安全”“正确”,很难想象把Rock with you这样一首歌交给设定中正处于叛逆期的团(且还有这么“歌舞升平”的MV)——看起来像嘲讽但并非贬义,毕竟能够在表达上长期淡化性别指向已经不失为K-pop世界里的某种榜样——也是在这个世界里,概念的盛行会给我们语焉不详或强调个性才能成就“人格”的错觉,实际上一直坚持做亲切、务实、因缺憾而鲜明的“凡人”也可以锤炼出自己专属的风格。不确定SVT有没有做到,可能走得比想象的要远一点吧。

SOMI - XOXO 3.5/5
去年我写What You Waiting For的时候,对SOMI的星途是否得到清晰规划提出了疑问。现在看来THE BLACK LABEL可能比想象的更有“心机”,循序渐进让她的chick flick女主设定深入人心——从BIRTHDAY的任性公主到What You Waiting For的情窦初开,再到DUMB DUMB的初步“黑化”,紧接着由正规专辑完成第一次成长——虽然也只是失恋而已。这个人设当然不乏YG式的平面感和浅薄感,但安排了耐心的铺垫就顺理成章显得牢靠有说服力。
XOXO能令人联想到颇多声音和形象:远的有10年代初期的Cher Lloyd和Icona Pop、SUCKER时期最大众化的Charli XCX等人拳拳到肉的少女流行,甚至是Khalid的“青春赞歌”气质,近的则有彩蛋般直接引用的YG系前辈SOLO里的killing part。舍弃前两年主打的K-pop式结构和DUMB DUMB过于直白讨巧的TikTok味,复兴稍早的更为“正统”的teen pop,同时简化的听感和对Z世代喜好的把握又不至于不合时宜。SOMI的音乐身份根据混血甜心外形量身打造,却似乎并不属于她本人,更像众多身影叠加的综合体,但流行明星本不需要独一无二,也不必苛求一戳便破的“深度”,几首歌下来保证悦耳度又能不断做出调整变化已经是合格答卷。或许快餐乐园K-pop只是需要更多彩的设定来让人眼花缭乱,而SOMI也尽职扮演好了最适合她的那一个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