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2
1.认清说话的对象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听了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反应。因此学会说话,就要认清说话的对象,根据对方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
首先是认清说话对象的身份地位。
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尊卑之序不能随意混淆。特别是对方为自己的部门主管或顶头上司时,说话时更要小心谨慎。
其次是认清说话对象的性格和喜好.
如果说话不加区别,随性而为,绝对不会有好的结果。
再次是要认清自己和说话对象之间的关系远近。
说话之时,对于关系疏远的人,不可交浅言深,对于关系亲近的人则应推心置腹。
最后人认清说话对象的情绪状态。
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性格特征和形式作风,而一旦受到特殊事件的影响,就会一反常态。因此就要求说话者善于捕捉相关的信息,适时调整说话的策略。
2.批评的话要掌握分寸的说。
人都是有自尊心和荣誉感的,有的人之所以不愿接受批评或建议,主要是由于害怕伤自己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为此我们在给他人批评和建议时,如果能找到一种含蓄,委婉的方法,把握好劝说的时机和对方性格情感的变化,及时调整劝说的策略,让对方潜移默化的接受你的意见。
比如把“但是”变为“而且”。
许多人在表达不同意见或指出对方的错误的时候,总喜欢以称赞开始,然后加上“但是”两个字,这样很容易让人怀疑之前的赞美之词是否发自内心。
比如先用自我批评做个铺垫。
如果我们能在批评别人之前,先做一番言辞恳切的自我批评,也许就会让事情解决得更加顺利。先讲自己的缺点和过错,就能给对方一种心理暗示,你和他一样都是犯过错的人,这就会激起他与你的“同类意识”,在此基础上再去批评或给对方建议,对方就不会觉得有失面子了。因而也就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和建议。
比如幽默式批评。
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有趣的双关语,形象的比喻,诙谐的语言等,使批评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通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批评之后给对方铺退路。
如果他人犯错误,我们批评时要抱着理解的态度,不要撕破脸一棒子打死,要在对方没有退路的时候,给对方铺路。这样对方也会自知理亏而早早收场,不再纠缠。
3.投其所好,抛砖引玉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喜好,找到对方偏爱的话题,投其所好,让对方乐于和你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把话题往对方身上带,让他有更多的机会说说自己。通过交流发现对方的想法和意见。
4.换位思考
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互相不了解情况。对方反对你的提议,一般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他的想法有可取之处,最好的办法是先表示认同。然后了解对方是怎么想的,并把自己的观点变成对方的观点,这样的话,让一个人接受自己的看法就顺理成章了。
5.拖延迂回,巧妙周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会用到迂回的策略。如说话绕弯子,用比喻影射的方法举例说明,讲故事等。
在使用迂回战术时,应该注意: 保持平和的情绪。在面对别人的言语攻击或者沟通障碍时,保持冷静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表现出自己的涵养。另一方面可以冷静的思考最佳的对策。
含蓄的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
适当的反击。面对他人的攻击,我们不仅要巧妙地保护自己,还需要适当的反击。一下子击中对方要害,使对方哑口无言。
6.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只有真诚诚打动人心。我们在说话时,要注意对方的反应,要学会从对方的反应中修正自己的话语,尽可能的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
7.激将法
激将法并不是简单的讽刺或者挖苦对方,而是别有用心的使用刺激性的语言,来激发对方的斗志和勇气,从而达到激将的目的。
在使用激将法时,首先要注意自然巧妙的进行引导,切记不可牵强附会,否则会弄巧成拙。其次还要看对方的个性和当时所处的环境,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激将法。最后要把握好分寸,操之过急无法达到激将的目的。
8.巧用反问打破僵局
当谈话陷入僵局无疑是一个非常尴尬的时刻,想要打破僵局可以调转话题,也可以使用反问的提问方式,用逆向思维提出反问,适当的提出反问,也许就能扭转局势,甚至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9.表达崇敬之情
在求人办事时,适当的给对方戴高帽,另对方心情愉悦,之后再提出自己的要求,大部分情况下都不会遭到拒绝。
10.适时示弱
在与人交流时,巧妙的示弱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赢得他人的同情,从而达成自己说服别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