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套书,还有什么心思上班 | 每周特别推荐

我司有一套可爱又好玩的书,我一直想推荐一下。不过,这类书太偏门了。爱的人可能超爱,不爱的人压根不会看。
但当编辑偶尔就是要这么拧巴一下,那些光芒万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书,你不说,也会被拿出来一遍遍说,但这些偏门的书就很需要这一点点关注了。
不期求这套书能被所有人关注到,但这个文章要是能传送到那些喜欢这类书的人眼前,然后有幸,你也很喜欢,那就值了。
好的,接下来,捧上这套书:《四季之花》《动物的错觉》《战斗的植物》《日本的树木》《何以捡君还》《遇到熊怎么办》。

是不是只看书名,都觉得很有意思?
其实,读完书名,你也基本知道这是一套什么样的书了。相信我,真的是一套可爱至极的书。从你日常所见到的花花草草,到从动物的视角看世界,以及像《何以捡君还》这本提到的捡动物尸体(有收集癖的朋友有福了,这本书里有大量手绘的图片,害怕尸体的小伙伴也别怕,读完这本书,你的感受可能会改观很多),从各种角度打开神奇的大自然。
01 看看你身边的花
以前读书的时候,有个师兄写了本书,把校园里的花都整理了出来,哪个花位于什么位置,什么时间会开花,再加一个基本的介绍。看完那本书,才知道身边的世界这么有趣。平日里也从校园穿过,但很少有意识地去看那些花花草草。
如果你对这件事感兴趣,那《四季之花》这本书你可以一看。作者长谷川棹其实不是一个专业的植物学家,而是一个俳句作家。他会从花的世界里,寻找属于每一种花的诗句。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的花,像冬之花有水仙花、冬牡丹,春之花有梅花、樱花、丁香花,夏之花有蔷薇、荷花、燕子花,秋之花有木芙蓉、荞麦花、红叶。
在认识一种花的同时,也能顺便识得那些美好的俳句。这本书姑且当一个饭前甜点,让你从文学的角度理解一下大自然。
02 每棵树都不一样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出门会看看自己小区里的树,那些每日陪伴在我们身边的树好像一直就在那里,默默生长着。
树木是一种神奇的存在,它们的世界其实是有自己的生长逻辑的:如何获取水分,获取阳光,怎么才能扛得住恶劣的自然环境,如何最大可能地延展自己的生命。
树木也是东方文化的一种象征,看起来脆弱,实际上总能在被打倒后,迅速重生。

这套书中有一本书讲得正是日本的树木,也可以类比到我们的身边。比如像柏树,是古建筑特别喜欢用的一种木材,日本古老的法隆寺正是用的这种木材,历经千年而不会朽坏。
不过作者也在书中感慨,建筑用木的大量需求,导致柏树被大规模砍伐,从而彻底改变了周遭的环境。这一点和中国很类似。山西历史上植被覆盖率很高,但因为地处中原,每个朝代都城的修建,都要从山西伐木,历经千年,这里现在已经成了一片光秃秃的土地。

正如这本书的作者植物学家馆野正树所言:“树木有不同的生长方式,每个种类都背负了不同的历史。”去洞察这种历史,真的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03 假如你是一只猫
这套书中还有一本特别好玩,《动物的错觉》,讲得是动物感知中的世界。这也是我经常很好奇我家猫的地方,它每天总盯着一个地方在看,而我凑过却看不到它在看什么。动物一定能看到你看不到的东西。

这正是这本书试图探讨的话题,有些我们熟悉的世界,对于动物来说,却未必能看得到。比如同样是一个房间,我们看到的时候书桌、书架和沙发等等。而当狗进来,它可能对人看到的这些根本不感兴趣,它的注意力集中在桌面的食物和饮料上,包括旁边的椅子和食物下的盘子,其它世界对它来说都是灰色的。那要是一直苍蝇飞进来,它眼里的世界可能就只有灯光和食物了。
动物这些神奇的选择性的认识,在这本书里都有介绍,如果你好奇这一点,不妨拿着这本书和猫交换一下身份,猜猜它在盯着看什么,它看到了什么。
04 去什么地方找找骨头
生物老师盛口满的这本《何以捡君还》最让我喜欢,他谈的是我不太敢做的一件事:捡动物的尸体。说到这里,可能有不少小伙伴已经跑了。其实,你再往下看,就会知道,在生物学者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能观察的,重点在于你不能放弃这种好奇心。

我们所害怕的“尸体”,说到底只是自然循环的一个小环节。通过这些不会再呼吸的生命遗体,你能重新去想象它们曾经经历的一切。而且经过分类处理,让它们不再默默地消失在大自然的循环里。
比如,像作者在书里所说:即便是“恶心”的尸体,自己亲眼看了、亲手摸了以后,也会发现一些什么,从胃里可以知道动物的生活片段,从尸体里的寄生虫也能知道点什么,骨头也在讲述这着这种生物的历史……

所以最难的不是那个捡东西的过程,而是抛去你的成见,打开知识库和想象力,去还原这个动物的生命,进入每个小生命的世界。
用盛口满的话说就是:“通过动物尸体,我们是可以看到整个世界的。”
05 别跑,熊来了
野外行走,还有一点是学会怎么生存。毕竟离开了城市,我们就成了大自然中最弱鸡的生存者。比如像这本书《遇到熊怎么办》,怎么办?
我们现在知道了,当真的有熊向你冲过来,你必须得镇定,别跑,站着别动,而且要死死瞪着熊,直到把熊吓跑。
单独的人是无法和熊对抗的,说句实话,熊也不想和人对抗,多数时候熊攻击人,肯定是受了什么刺激,或者被某种危机迫使。所以,对待大自然中的这些动物,不必太过紧张。只要你不干涉它的领地,它也不会来找你的麻烦(但往往是人类在不断蚕食这些动物的生存空间)。

这本书有意思的一点是,用了一个老猎人阿伊努族人姊崎等的口述。这大概比很多动物学家都更有说服力。老猎人的一辈子的实战经验那才是真正的财富。而且猎人和动物之间,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的。山里人的生活和动物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平衡。书里,姊崎等还把熊称为他的“恩人”,至于为什么,去通过他的口述了解个中缘由吧。
这些文字记录也是最为难得的,随着这一代猎人的去世,就再也没人能传承这种文化了。这种问题,大概在中国也一样,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有自己认识自然的方式,千百年来依靠环境而生存,但后来逐渐被现代社会冲击到,那种古老的文化就此中断了。
这样零散地把几本书的内容简单描述了一遍,给你一个直观的印象。当然最主要的是读读这些书,然后重新去看看你身边的世界。去理解每一朵花,每一棵树,每一只动物。它们不是无名的存在,而是鲜活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你不必去干涉它们的存在,只要你能打开视野,看到它们的存在,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了。爱自然的人,想必也是个有趣的人。
如果你想变得有趣,那就翻开这套书,看看吧!

每周特别推荐
生活轻哲学系列(6册)

《日本的树木》《四季之花》《何以捡君还》《动物的错觉》《战斗的植物》《遇到熊怎么办》
2021年11月11日-17日 限时特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