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回信》
很久之前看的电影了,今天看到自己头像的小孩,突然想写一篇来纪念这部电影。这是一部1992年的国产电影,讲了爸妈出国,小孩和爷爷相依为命。后来爷爷过世,小孩用风筝给天堂的爷爷送信的故事。
首先影片的核心,在于讨论了关于死亡的哲学命题。在中国的家庭背景中,死亡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这样的讨论还是不多见的,尤其是在现在的主流媒体中。
爷爷是个退休的邮差,年纪很大了,偶尔还会帮人送信,但是有些收信人已经过世了,爷爷很感慨,于是带着小孩去放风筝,把这些信挂在风筝上面,送给已经去了天堂的人们。
后来妈妈从国外回来了,妈妈没办法接受爷爷的教育方式,给小孩布置了很多功课,于是爷爷没办法再跟小孩和妈妈一起生活,于是独自搬到了另一个住处。小孩舍不得爷爷,但是碍于妈妈的严厉,只能找时间去看爷爷。但是爷爷是智慧的,他隔着门,跟小孩说要好好听话。也许是爷爷明白最终的死亡和分离终会到来,所以希望到时候小孩不会太难以适应。
再后来爷爷的生日到了,这天爷爷再次带着小孩去放风筝,回家之后劳累的爷爷就睡着了,然后再也没有醒过来。妈妈看到这一幕,小心翼翼的帮爷爷盖好被子,告诉小孩爷爷睡着了,然后爷爷在温馨的烛光中安静的走了。
还有一个关于豚鼠的插曲,豚鼠是小孩最喜欢的宠物,但是小孩和宠物过于亲密,以至于妈妈很讨厌这个宠物。后来妈妈不小心把豚鼠摔下了阳台,豚鼠死了,小孩无比伤心,但是这个时候的妈妈也很自责,后来在吃饭的时候还纪念着豚鼠还安慰着小孩。
影片无论是主题,立意,结构,剧情的起承转合,还是人物的表演,场景的布置,配乐,以及对细节处的把握,都很好,在那个还不太发达的年代,也能有这样的品质,实在让人敬佩。那个年代可以用电影讨论死亡,可以有入木三分的表演,可以有精巧的结构和隐喻,可以让人感动到流泪。而不是像在的某些大荧幕上的小品,逼你笑又逼你哭,跳梁小丑,哗众取宠,狼狈不堪,嗤之以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