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
- 对未来最大的慷慨在于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 本杰明·富兰克林有句名言:“投资知识将获得最大回报。”
- 日本有句俗话叫作:“睡觉前想什么,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人将来的行为,往往能在其以前的行为中找到征兆。
- 危险人格既不懂反省,又不会改过自新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堵塞所有错误的源头
- 所以我们的目标是解决问题,不是要去战斗。
- 要善于忍耐,善于等待,也是我们人生的大道理。
- 利益的欲望太强,老想要得,就不能等,不能忍。不能等,就焦虑,一焦虑就乱动作。大家就到处找风口,不能踏踏实实地去干一件事情。结果找了二十年的风口,每个风口都去过,每一个都没把你吹上天,吹上去的都是别人,一事无成。
- 人管得了自己,管不了别人,先管好自己再观察别人,别人如果无懈可击,我们是没有办法取胜的。
- 战略首先不是选择我要做什么,而是选择我要放弃什么。虚实就是放弃的智慧,你不能啥都想要。
- 第一个原则,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找到战略重心,抓住主要重心主要矛盾,最好把这个重心再缩小为一个决胜点,在一点上,集中所有的资源去击碎这个一个点,而且动作要缩减成一个主要行动,要一战而定。
- 第二个原则,要迅速行动,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不允许做一切延迟和迂回的行动。
- 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在理想上不忘初心。
- 比打仗更重要的是,做好战前准备;比去哪更重要的是,远离危险的地方。
- 所以说将领用人,不仅自己要有才能,还要有威望和驾驭人的手腕。单有才能没有威望的人只能做副手。
- 一定要选团队中的精锐部队,他们用来探索新问题,解决重要问题,是战斗决胜的关键力量。
- 腐朽就是腐朽,它是化不了神奇的,想成功必须苦练基本功,坚持基本原则,所有的一切都在基本面。
- 我们之所以不能伟大,是因为我们不甘于平凡。我们总是把事情搞得很复杂,是因为我们不相信简单。
- 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是不败之法;不是以少胜多之法,是以多胜少之法。
- 修炼自己,再打败别人。
⭐️⭐️⭐️突破阶层划分的时代级机会
- 在50年之前,亨利就观察到帮助用户省时间是一门大生意。信息变的越来越多的时候,时代周刊的编辑们就充当了人肉筛选器,把当时最值得看的新闻,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来,帮助用户节省时间。 From 突破阶层划分的时代级机会
- 从一开始的铜版纸印刷到后面的图片杂志,亨利总是第一时间去拥抱新技术的出现。因为他知道,每一次技术的升级都会带来一波机会红利,他对新技术永远抱着开放的 态度。
- 什么才是这个时代的稀缺性呢?是让人觉得信任的“人”,是稀缺的,你看看现在自媒体有多繁荣,就会深有感触了。
- 人格化的本质是要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因为建立了影响力,你才会变的稀缺。
- 未来的社会,只会分为两个阶层:有影响力的和没有影响力的,而建立在影响力基础上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将使你有机会突破阶层的划分。
- 在新的连接技术上,选择一件有积累效果的事情,去慢慢建立你的影响力,一直耐心的去做,然后等待时间的回报。
经纬张颖罕见分享:我在33岁之前是一个绝对的废材
- 财富自由是自由的赎身券,所谓自由不是说你想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
- “我想在交流的过程中呈现一个比较真实的我,我某种程度上代表经纬的一个标签。半佛的粉丝、张鹏总在极客公园的平台里的用户,这里面准备要创业的或者已经在创业、未来需要融资的这一小撮的人,他们如果看到了这个节目,会更加了解我,更加了解我的一些思考和观点。这其中再一小部分的人,因为认可我的观点、态度、真实、不装哔而喜欢我,喜欢经纬,以后他们想要融资的时候,能给我们机会。”
- 真实的自我
- 张颖说,他毕业于三流的小学,三流的初中,三流的高中,三流的大学。除了硕士在西北大学,剩下的几乎是野鸡。
- “我没有说我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我只是觉得在今天这个时间点,在今天这个年龄,在今天有了钱带来的自信跟从容的情况下,我没有必要去过多的掩盖自己真实的观点跟态度。”
英雄是被逼出来的 -为什么我们总是赚不到钱?
- 先利他,再利己。成人达己。
-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你帮助的人越多,更多的人也会帮助你自己。
- 所以,你想得到你想要的,必先给出别人想要的。
- 让别人觉得占了便宜,你早晚都会变成牛人,人际交往中,最忌讳的是讲究公平,而是应该讲究共赢。
为了赚钱,我把这本书,读了5遍
- 书名:《刻意练习》
- 有人从 0 开始做短视频,几个月做了上千万粉丝。有人可能要说,这是特例。为什么这些人能够成为特例,而其他人却不能呢?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是因为运气,以前我也觉得是运气。
- 原来这些人的成功根本不是什么运气,而是因为他们有意无意地掌握了正确积累的方法,让他们积累的速度比别人快了几倍。
刚刚成立的10人小公司,如何管理?
- 不要拖欠工资,说几号发就几号发。金钱就是老板权力的源泉,请正确使用金钱。
段永平:我花20年理解的东西,如果你能花10年搞懂就至少比我厉害多了
- 培训的成本很贵,但不培训的成本更贵。不知道第二点的企业走不远。
- 老巴(巴菲特)引用过彼得 · 林奇的一句话,说投资要投蠢人都能管好的企业,因为早晚都会有个蠢人来管理。潜台词指的是要买生意模式好的企业,但随后老巴还是强调:即便如此,他还是希望有个好的管理层。
- 做企业如跳水运动员,动作越少越好。
- 一个企业家应该将 80% 的精力放在 20% 的事情上,这 20% 的事情能给你带来 80% 效益。
普通人想要在互联网上赚钱,只有两个核心。吸引同频的人,吸引不如你的人。
如何判断一份工作有没有前途?值不值得做?
- 如果你之前在小公司,那么无论如何要去一次大公司。如果你一直在大公司,那么你可以考虑去一家小公司。
- 冯仑老师说过大概这样一句话:老板经常学习看书,企业一般有学习型文化;老板经常登山潜水,企业一般不会死气沉沉;但老板总是和公检法的人在一起,那企业八成要出事。
- 梁宁老师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很有启发,分享给你。有一对双胞胎,大学毕业后,一个加入腾讯,一个进入报社。几年之后,在腾讯的那位年薪百万。但是去报社的那位,混的很一般,因为报社衰落了,整个行业都快没有了。是他们能力差很多吗?还是跟的领导差距很大?都不是。核心问题是两人所在的 “经济体”,一个在崛起,一个在衰落。
-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到底是什么?梁宁老师说,普通人勤恳努力,但在意的是当下每一个 “点”。而每一个 “点”,不会产生太多的收益。那些优秀的人,往往是借助 “线”,甚至是“面” 和“体”的崛起。比如北上广深的房子,比如腾讯的股票,比如一份真正有前途的工作。
于东来:不会分钱,就会亏钱
- 这篇真的很赞。
- 那时候(操作方法)是简单,每个月盘存后,打个比方,这月盘存挣了 10 万块钱,那直接就奖励 1 万块钱,然后就是店长占 33.3%,那就是 3000 多块钱,然后班长是 16.7%,那就是 1600 多块钱,再加上他的工资,一个月那时候都 3000 多了。员工分剩下的 50%,也就是 5000 块钱,十个员工就一个人一个月 500。
销售精英成长之路:心态篇之必备的六大黄金观念 · 语雀
- 观念一、坚信自己能赢
- 观念二、市场永远有机会点
- 观念三、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空谈
- 观念四、团队能力强于个人
冯唐谈成事:30岁后逆袭变富的人,都有3个“独特”,比苦干管用 · 语雀
- 你会发现那些 “成事” 的人,都有中庸平衡的气质:在 “做事” 上奋勇向前,紧抓机遇;但是在 “做人” 方面,却像一汪“活水”,温润和谐,利万物而不争。
- 《认知觉醒》中说:很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差距可能就体现在最后那一点行动上。
- 人生不是努力的结果,而是选择的结果。正是因为人生中一幕幕片段,你做出怎样的选择,最后叠加成你人生现在,乃至未来的样子。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