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让你喜欢的事
查看话题 >斩断十方缠绕,劈出一片新天
(一)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冬意渐浓,寒意愈深,又到家家户户围炉烤火的季节了,也到了我们砍柴劈柴的时节了。 在山上,我们是不烤火的,即使在零下十五度的冬天。冷的时候外面若有雨雪,取暖就靠在屋里跺脚、跑步、跳舞。外面若干燥无风,取暖就靠上山砍柴或在屋旁劈柴。 这日天朗气清,吃过早饭后,我们拿着锯、斧头和镰刀,上山准备大干一场。山上灌木丛生,藤条枝蔓杂乱汹涌,肆意猖獗。山中无人类,杂树称大王。是该有个人类来收收它们了。 为磨刀练手,决定先从一棵势力较弱的杂树开始:把周围荆棘杂刺等,少数拥护树主的逆臣贼子都清理掉后,再单刀直入,直捣黄龙,把雄踞一方的杂树一举拿下:砍倒或锯断,至于是砍还是锯,这就得靠手执兵器的将军运用点“战术”了。 细树不能用斧头这一重型武器砍,不然一斧头下去,树会急剧猛烈地震荡,不仅树砍不断,还会把手掌和胳膊震得又麻又疼。这就像杀鸡不能用牛刀,不然鸡受到惊吓,不仅会鸡飞蛋打,可能还会啄你一口。所以细树用锯这种温和的工具比较合适,嘎吱嘎吱温水煮青蛙,看似温和柔缓,但随着锯末像火花一样四溅,树几下就被锯断了,酣然畅快。 粗的树用锯则又不合适了,因为树干太粗,直径超过了锯的宽度,也就超过了锯的能力范围,自不量力、硬生生往能力范围外啃噬扩张,只会寸步难移:锯动一下被树卡住了,再动一下又被树夹住了,又慢又窝火。所以粗树适合用猛斧,这才叫棋逢对手,有得一拼。挥舞斧头,使出浑身解数,在树干四周各砍数刀,再往树倾斜的方向顺势一推,咔啪,大树应声倒地,干脆凌厉。 当然有些势力强的树即使砍断了却仍旧屹立不倒,因为树周身都被藤条枝蔓等群臣党羽紧紧缠绕、拥护,党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折不断,理还乱,任你把树主子往哪个方向推、拉、扯、拽,都摆脱不掉臣子们的牵扯制衡。树倒猢狲散,但藤条不散,看来藤条比猢狲重情义。

要从错综复杂的藤蔓中夺取出树,锯和斧头都使不上劲,这个时候就该镰刀上场了,将锋利的刀刃对准藤条的脖颈,果断快速一挥,就能让一批藤条瞬间颈断藤亡。镰刀再趁胜追杀,嚯嚯嚯一顿挥舞,千藤万条应声倒地,树,终于到手了。 这时再把树枝折断、树干砍断,每截长约五十厘米,粗细分类摆好,最后用藤条一绑(藤条瞬间变废为宝),打包成捆,一场小型战斗就完美收官了。 一个月下来,方圆几里内的山坡都被我们收入麾下,在新的统治者管理下,这片山坡焕然一新,杂树藤蔓等乱党全都被俘虏收编,只留下一些松柏果树,作为开国功臣,坐守江山。 战斗结束后,昂首立于山巅,俯视着井然有序、俯首称臣的树民们,顿觉胸中开阔,很有一番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开天辟地之感。 住山以来,被问的最多的问题便是:“在山上不寂寞吗?”我只想说,寂寞是什么?会唱歌吗?若是你也有我这般自娱自乐的精神,估计真的很难体会到寂寞为何物。 在我们小时候,电视手机还不这么普遍,面前摆上几个瓶盖和几根棍子,一手拿棍子一手拿瓶盖,模拟警察坏人打架,嘴里哼哼哈哈的,就能玩一天,哪知道什么叫寂寞。寂寞是现代化产物,信息泛滥,找不到专注的点,寂寞孤单就趁虚而入了。 (二) 把柴火一捆捆提下山,整齐地码放在屋檐下,待到更冷一点时,就可以不用上山,直接在家旁劈柴取暖了。

劈柴,又是另一场游戏了。 从成捆的木柴堆里抽出一根又粗又直的圆木棍,往面前的空地上一扔,一只脚往棍子后半截稳稳一踩,鼻子将冷空气深深一吸,手抡起斧头往空中高高一举,手腕再往下果断一弯,手起刀落,啪的一声,木柴裂成了两半,心中直呼爽快。 然后一斧头接一斧头的砍下去,不知不觉脚边已经散落了一地劈开的柴禾,背后也有些微微冒汗了,于是脱下外套,继续劈,劈到再次出汗时,又脱去毛衣,再劈。 劈柴是会上瘾的,那是一种手上利落,心中舒爽的快感,心中的抑郁、身上的寒冷,都随着一声声斧头砸向木柴的咔啪响,烟消云散。 有钱人夫妻之间吵架喜欢摔手机、砸家具,穷人愤怒时舍不得摔手机的话,可以去劈柴,那酸爽,比摔手机强多了。 当然这种爽快,只有在熟练掌握了劈柴技术后才能享受到的。劈柴是个技术活,但考验的又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心理。 刚开始时我对斧头充满了畏惧,又锋利又笨重的斧头,要往头的方向高高举起,然后又得往脚的方向重重砸下,万一砸偏了砸到脚上了呢?万一斧头从柄上脱落,掉到头上了呢?想想都害怕。 怀着此种畏惧之情,心中就没有魄力,斧头便没有力量,柴就劈不开,也就享受不了劈柴的快感。 劈柴的第一关就是要学会克服恐惧。恐惧往往源于无知,所以去除恐惧还得从认知入手。 首先,斧头这么危险的工具,在安装手柄时本来就要格外慎重,一般不会轻易脱落。即使在挥舞过程中意外脱落了,斧头也是随着惯性呈抛物线状落向头的前方(别问我为啥知道),根本不会直直地落到头上。 此外,脚踩的是棍子的后半段,离落斧点远着呢,斧头落下时再怎么偏也砸不到脚上去。再说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不光眼睛会看,手也能意识到脚的位置,知道脚在那放着,手中的斧头就会刻意避开脚的位置。 知道了这些理论知识后,心中恐惧就会减少一大半,再勤加练习,熟练后,恐惧又会去掉一半。不带恐惧地劈柴,手到擒来、干净利落就只是迟早的事了。

当然技术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是力量,另外一个是准头。力从腹部起,以气催生力,先深吸一口气,再急剧收缩腹肌带动肩膀,整个上半身和高高举起的斧头一起下沉,下沉到半空,小臂和手腕再猛然发力下拉,进一步加快斧头的速度,便产生了千钧之力,摧枯拉朽,不在话下。至于准头,就只能在不恐惧的基础上勤加练习了,熟能生巧,唯手熟尔。 劈柴最重要的技巧还在于要果断、要掷地有声、一气呵成。柔柔弱弱、犹犹豫豫是劈不开柴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劈柴极其练人的刚性、果敢和气度。 自古以来男人们对美女的印象都少不了“纤细”、“柔弱”,似乎这些都是美女的标配,甚至女人自己也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打造成弱不禁风状,以此来证实自己是个弱女子、需要被爱被呵护。这些社会的刻板印象非一日之寒,也无可厚非。 但我是不愿成为林黛玉般的柔弱女子的,我认为“柔”确实可以是女人的优点,但这种柔不是身子骨或性格的弱,而应该是内心的柔软、轻灵,是即使身处困境,也用一腔柔情蜜意去对待生活的坚韧态度。内心绵柔,但身体却可以同时是健康,甚至强壮的,性格也可以是刚柔并济的。 柔一般是女子天生自带的,而刚则需要后天的练习强化。劈柴时内心无惧、胸中气足、手上果敢,是很适合锻造性格中刚性的一面的。古代有很多侠女,估计都是从小劈柴练就出来的。 愿我做个舞斧弄柴的侠女,不劫富济贫,也不打抱不平,只在山头做一方女霸主,凌虐困难、鞭笞平庸、霸凌空虚,候得涅槃重生时,带着一身侠气,重出江湖。 愿那时,内心温润清灵,性情刚正果敢,筋骨强健英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