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博尔赫斯诗集邀你朗读,有大奖!
博尔赫斯是谁?
他是作家中的作家,诗人中的诗人。

在小说领域,可以说,放眼整个20世纪,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位作家的创造力比得上博尔赫斯。
作为公认的“塞万提斯以来,西班牙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人物”,博尔赫斯的影响之大,让人叹为观止。

有学者认为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诞生于1935年,因为这一年博尔赫斯出版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
在这部小说集里,博尔赫斯用玩世不恭的臆造,高度浓缩的语言,超越现实的“反英雄”寓言故事,改写了严肃的正史,散发着无可比拟的魔幻特质。
从拉丁美洲文学大爆炸中脱颖而出的两位诺奖作家,“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马尔克斯以及“结构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略萨,都是博尔赫斯的狂热粉丝。

略萨直言不讳地说:
所有用西班牙语写作的人,都欠博尔赫斯一个债。
其实,不光是西班牙语写作的人,全世界写作的人都欠了博尔赫斯一笔永远还不清的债。 比如1936年,博尔赫斯发表的短篇故事《接近阿尔莫塔辛》(收录在随笔集《永恒史》中),就被誉为“20世纪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后现代小说”。
更不用提他后来更有名的,引发了无数种解读至今仍未有定论的《小径分岔的花园》和《沙之书》了。
如今,全世界最有名的后现代小说家唐·德里罗,也把博尔赫斯视为“向导”一般的存在,可以帮助自己“摆脱了无生气的漂浮状态,进入到另一个充满魔幻、艺术和寓言的世界。”

而在中文世界,几乎每一个叫得上名字的中国当代小说家,都曾受过博尔赫斯巨大的恩惠。
比如茅盾文学奖得主苏童就曾回忆1984年,在北师大图书馆里第一次借到博尔赫斯小说集的心情:
(我)深深陷入博尔赫斯的迷宫和陷阱里,一种特殊的立体几何般的小说思维,一种简单而优雅的叙述语言,一种黑洞式的深邃无际的艺术魅力。我不能理解博尔赫斯,但我感觉到了博尔赫斯。我无法忘记博尔赫斯对我的冲击。
也正是这一年,中国作家在博尔赫斯的直接影响下,以马原的小说《拉萨河的女神》为标志,掀起了八十年代先锋小说的新浪潮!
这批以模仿博尔赫斯出道的先锋作家里,有我们后来熟悉的《活着》的作者余华,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毕飞宇,还有如今每年都在诺奖赔率榜上高居不下的残雪等等。
其中,格非的评价很能代表这群小说家对博尔赫斯的看法,他说:
卡夫卡和博尔赫斯的存在,为20世纪的文学挽回了尊严。
这股博尔赫斯带来的写作风潮,至今仍未减退。
像今年连续获得第一届PAGEONE文学赏及第四届宝珀·理想国文学首奖而大火的90后作家陈春成,他在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的开篇,就致敬了博尔赫斯。
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也曾在代表作《西方正典》里,观察到一个有趣的世界性文学现象:
如果你经常仔细地阅读博尔赫斯,你会变得有些像他,因为读他的作品会激活你的文学意识,在这种文学意识中,他比任何人都走得更深。
奇怪的是,正是这位在小说领域里无人能敌的文学大师博尔赫斯,却在晚年对自己有过一次盖棺定论:长远看来,我的成败将取决于我的诗篇。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先看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诗人对博尔赫斯的评价。
一位是因《二十首情诗与一首绝望的歌》为大家所熟悉的智利诗人聂鲁达,他对博尔赫斯的评价,和略萨如出一辙,只不过聂鲁达说的是诗歌:
所有说西班牙语的人都对博尔赫斯的存在非常骄傲……拉美诗人应该以此为榜样。
另一位诺奖得主是热衷把神话、历史、超现实融为一炉的墨西哥诗人帕斯,他对博尔赫斯的评价是:
博尔赫斯那些真正光芒闪烁的诗歌作品,时而光辉四射,时而暗影笼罩,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力度。

其实,博尔赫斯最早并不是以小说出名的,21岁的他在欧洲游历时就加入了西班牙“极端主义诗歌运动”,并在杂志上刊登宣言,声称要“丢掉过去所有的一切”,例如古典文学、浪漫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等等,直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设计我们自己的生活,成为主体”。
风头一时无两。

也正是21岁这一年,博尔赫斯回到了阿根廷,给陈旧的祖国带来了一场文学革命——创办了诗歌杂志《棱镜》,宣告了阿根廷先锋派的诞生。
24岁,博尔赫斯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
这部诗集抛弃形式的束缚,在关于黄昏、荒郊和忧伤的诗行里,把比喻修辞、内心想象、音乐韵律等等发挥到了极致。
比如一首讲述“异地恋”的《离别》,开篇就有惠特曼似的肆意汪洋与抒情气度:
“三百个夜晚必定变成三百堵高墙
无情地将爱侣与我隔断,
大海将成为我们之间的梦魇。”
然而,来自拉丁美洲的博尔赫斯,并不像他的北美偶像惠特曼那样,崇尚大地上的光明和天空中的闪电。
博尔赫斯钟爱的是玫瑰与黄昏,是人类完成了启示录式的狂飙突进之后,在夜幕降临之时,独自置身于宇宙星空之下,终将唱响的挽歌。
即使是热恋中的情诗,博尔赫斯也具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哀伤底色。
比如这一首流传很广的情诗,就连综艺节目里,都有演员在即兴练习时,特意从手机里找出来,朗诵给对方听:

虽然晚年的博尔赫斯认为“极端主义诗歌运动”既青涩又肤浅,可这部诗集再版的时候,他仍在《序言》里说:“《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包容了我后来所写的一切。”
在30岁之前,博尔赫斯一共出版了三本诗集,后来的他在三十年的时间里,由于忙于小说实验,几乎停止了诗歌创作。
可他从未放弃自己的诗人身份,他的小说一直都就被认为是“消解了小说、散文、诗歌的界限”。

略萨也认为,博尔赫斯的不少短篇小说,“具有诗歌般的严谨与精巧的结构”。
当略萨看到文学评论界都在为纳博科夫的小说《微暗的火》而惊叹,异口同声地夸赞这部为虚构诗歌做注解的小说,是当代文学叙事的一项伟大成就时,略萨就为博尔赫斯意难平,他说:
事实是,博尔赫斯好多年前就善于这些技巧,而且水平不在纳博科夫之下。
博尔赫斯正式重新写诗是60年代,此时的他,也再版修改了年轻时候的诗歌作品,诗歌技艺越发精进了。
1967年,他以诗人的身份,受邀到哈佛大学开授诺顿讲座,这六场演讲,集结成了一本《诗艺》出版,启发了后来无数的诗歌创作者。
68岁的他,再也不用像急于求成的年轻时那样,给诗歌下定义,否定古老浪漫的文学传统了。
他极为慷慨地向所有读者,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困惑、走过的弯路,分析诗歌的隐喻和他喜欢的诗人,还梳理了从史诗、格律诗到现代自由体诗的传统,以及他本人独特的表达方式,写诗的好恶。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些“诗人的信条”:
1、把所有的诗学理论都当成写诗的工具;
2、永远都要把自己当成读者,发现阅读的快乐;
3、只要活在当代,就是当代作家,不必挖空心思迎合流行趋势; 4、忠于梦想并传达梦想;
5、相信哲学、相信诗歌,相信过去是美的事物也可以一直延续它的美;
6、相信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永恒的美多少总是可以达成;
7、意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中的音律,还有谈论事情的方式,即使诗中没有音乐,我们或许也都还能感受得到音乐。
(根据《诗艺:第六讲 诗人的信条》整理)

这时的博尔赫斯,已经失明了近13年。
此后,所有的文字,所有的诗篇,都是他余生的音乐。
失明并没有让博尔赫斯停止演奏,他的音乐,他的诗歌创作,一直持续到了他去世的前一年。
可以说,博尔赫斯的诗歌是天然适合出声朗诵的。
译文有声也想邀请每一位读者,朗读博尔赫斯的诗歌。
用声音一起唤醒我们内心沉睡的玫瑰与老虎,
为美好的事物献上音乐与祝福!
奖品实物清单及活动海报如下:


博尔赫斯全集(单本)目录
译文有声提供的三首诗歌文本如下,可供朗诵
第 1 首是青年演员贺开朗曾在综艺节目里,朗诵过的博尔赫斯的诗歌,以下为全文:

《英文诗两首(其二)》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我给你贫穷的街道、绝望的日落、破败郊区的月亮。
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
我给你我已死去的先辈,人们用大理石纪念他们的幽灵: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边境阵亡的我父亲的父亲,两颗子弹射穿了他的胸膛,蓄着胡子的他死去了,士兵们用牛皮裹起他的尸体;我母亲的祖父——时年二十四岁——在秘鲁率领三百名士兵冲锋,如今都成了消失的马背上的幽灵。
我给你我写的书中所能包含的一切悟力、我生活中所能有的男子气概或幽默。
我给你一个从未有过信仰的人的忠诚。
我给你我设法保全的我自己的核心——不营字造句,不和梦想交易,不被时间、欢乐和逆境触动的核心。
我给你,早在你出生前多年的一个傍晚看到的一朵黄玫瑰的记忆。
我给你你对自己的解释,关于你自己的理论,你自己的真实而惊人的消息。
我给你我的寂寞、我的黑暗、我心的饥渴;我试图用困惑、危险、失败来打动你。
一九三四年
出自1969年出版的诗集《另一个,同一个》,中文译者 王永年
第 2 首是作为资深猫奴、盲手杖铲屎官,以及老虎爱好者,为宇宙中最美好的生灵献上的赞美诗:

《致一只猫》
镜子并不是更为沉寂悄然,
飘忽的晨曦也非踪影难觅;
月光下,你就好像是那花豹,
我们只能从远处看到你的形迹。
受到莫名的天条的制约,
我们只能枉然地将你寻找;
你比恒河及彩霞还要遥远,
你注定孤独、注定玄奥。
你的脊梁可以任由我的手
缓抚轻摩。早在很久以前,
从那已经无从追忆的时候起,
你就接受了我真心的爱怜。
你活着,却属于另一个时代。
你是一个梦境般的封闭世界的主宰。
出自1972年出版的诗集《老虎的金黄》,中文译者 林之木
第 3 首是博尔赫斯晚年与妻子玛丽亚·儿玉周游世界时,在旅途中写下的诗歌:

《沙漠》
我在离金字塔三四百米的地方弯下腰,抓起一把沙子,默默地松手,让它撒落在稍远处,低声说:我正在改变撒哈拉沙漠。这件事微不足道,但是那些并不巧妙的话十分确切,我想我积一生的经验才能说出那句话。那一刻是我在埃及逗留期间最有意义的回忆之一。
出自1984年出版的诗集《地图册》,中文译者 王永年
期待,听见你的声音。
-
hostilehostag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7-13 09:06:44
-
珊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3-19 09:56:36
-
疲惫的帝王蟹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3-07 11:44:56
-
亻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9-14 22:06:57
-
3天只修改一次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5-11 16:38:28
-
dchymh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1-16 14:43:54
-
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1-16 12:39:29
-
三明治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2-29 14:38:54
-
Happy Seek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2-19 14:37:40
-
帶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2-13 18:05:04
-
蜜瓜一样甜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2-04 07:11:38
-
豆友150694230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28 10:08:33
-
豆友151818710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28 00:01:47
-
南海十三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23 23:56:12
-
云小荷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20 19:19:20
-
Z样Z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20 00:14:31
-
嗷润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16 01:25:58
-
一页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14 22:48:52
-
SSakur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14 04:05:21
-
Jane Cha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14 00:28:49
上海译文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关于乔尔达诺的N件事,以及他的新作 (9人喜欢)
- 以“万用”之名:来书展,打卡七海制造局文创新品 (8人喜欢)
- 普利策奖得主迪亚斯携《信任》对话中国作家小白:我对美国金融神话充满怀疑 (5人喜欢)
- 国王已逝,雪鬃何在? (11人喜欢)
- 普利策奖得主5月来华!获奖作《信任》现已上市 (2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