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染靛青漳绒缎首染成功!

漳绒缎也称漳缎,被誉为“丝绸上的浮雕”,是中国古代绒类织物的代表作,始于明末清初福建漳州,由两组经线和四组纬线交织而成,在织物结构上创新了原有素绒织物,成为最具艺术特色的以缎纹为地、绒经起花结构的全真丝提花绒织物。在工艺技术上极为精湛,制作漳缎使用的提花绒织机,是中国古代花楼机中机械功能最为完善、机构最为合理、技术工艺最为成熟的一种,并一直传承。有花素两类。素漳绒表面全部为绒圈,而花漳绒则将部分绒圈按花纹割断成绒毛,使之与未割的绒圈相间构成花纹。构成织物的纹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绒花缎地,即漳缎;一种是绒地缎花,即漳绒。

清道光年间(1821一1850年),苏州的机户大都生产漳缎,可说是漳缎生产的全盛时期。
古籍资料之少,是不多见的事儿,仅仅查到两例:
《厦门志》 卷七
... 一钱,又褂料例七分,马褂料例二分五厘,漳缎、倭缎每疋例七分,朝衣、纺缎每件例一钱 ...
《清稗类钞》 廉俭类
... 阶下闲立,见一人帽缀披霞宝玉,衣品蓝漳缎袍,昂然入,意必同乡子弟也,颔之,与为礼 ...
近日,一学生寄来一段白色漳缎,请笔者用传统染色方法染成靛青色:






绒面与缎底都是靛青色,但绒面明显颜色深很多,这是由于绒面稠密,吸收染料更多的结果。
不知道这样的效果是归于哪一类?
近年来,漳缎已经是非遗项目,知道和使用的人逐渐多了起来。织造已经不是难题,手工织造已经有人在做,甚至机器织造也有人在做。但要做到传统漳缎那样,染色就不能使用化学染色方法,这是个绕不过去的坎!
对于笔者而言,传统植物染色不是问题,染丝线也不是问题。上面这款漳缎面料是纯白色基础上面料染色的。如在织造用丝上改换多种丝的应用,颜色还会出现更多的效果。是否得到认可,由该项目的传承人和消费者掌眼,认可。
面料来源:苏州
染色:国染馆首席杂工
2021年十一月于北京国染馆

原创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是文字,图片里的植物染实物都是实际做出来的,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最好的支持就是转发朋友圈
一图不扫,何以扫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