孱弱的少年,最终成为屠龙的勇士,不过是在自己的小说里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1850-1894),苏格兰小说家、诗人与旅游作家,也是英国文学新浪漫主义的代表之一,著有《金银岛》《化身博士》等小说。《金银岛》讲述了几个少年与海盗斗智斗勇的故事,这也许是史蒂文森对自己未来的理想化身。
孱弱的文艺少年
1850年11月13日,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在爱丁堡出生,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都是著名的灯塔设计师与工程师。他从先辈那里,遗传到了热爱冒险、喜爱海洋的性格。史蒂文森的母亲是第一代明托伯爵的后裔。可惜,史蒂文森遗传 了母亲的肺病,很有可能是肺结核,一到冬天,他几乎无法下床,他的护士就给读书给他听。11岁时,他身体有所好转,父亲将他送入学校,计划让史蒂文森上爱丁堡大学,成为灯塔工程师。在这段时期,史蒂文森广泛的阅读文学书籍,他特别喜欢莎士比亚、沃尔特·司各特、约翰·本仁与《一千零一夜》。
史蒂文森在17岁时进入爱丁堡大学就读,但是史蒂文森很快的就发现他对于科学或物理并没有天分,无法成为工程师。他与父亲经历一次旅行之后,史蒂文森发现比起建造灯塔,他对旅行中岛屿的奇妙传奇故事更为着迷。父亲反对他学习文学,但还是做了让步,只要他完成律师学业,这样即使无法靠写作生活,也不会失去生计。虽然史蒂文森考取了律师执照,但由于身体原因,没能做一天的律师。
为爱创文坛
1873 年末,史蒂文森在伦敦认识了英国文学评论家西德尼·科尔文和弗朗西丝·简,科尔文成为史蒂文森的文学顾问,并帮助他发表了第一篇文章。两人都对简产生了感情。不过最后,简还是和科尔文结了婚。
史蒂文森很快活跃在伦敦的文学生活中,结识了当时的许多作家,开始在文坛大展拳脚。
为治病环游世界,买下一个小岛
他接受医生的建议,尝试寻找对病情有益的生活地点,常年游历于法国。在这里,他成为了艺术家群体的一份子,也遇到了自己的妻子芬妮,并对她一见钟情。芬妮来自旧金山,两人认识几个月后就回到了美国。史蒂文森听说芬妮回去后生病,便不顾自己的身体和家人的反对,偷偷前往美国,在去旧金山的路上便病倒了,休息了几个月,在这期间,芬妮也跑来照顾他,直到他恢复健康两人结婚。
婚后,他们不断寻找宜居之地,在欧洲与美国之间游历,甚至与夏威夷群岛的国王成为好友,最终在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买了土地,在这里生活并度过人生中的最后时光。
与伍尔芙的矛盾
他的作品在19-20世纪被归类为儿童文学与恐怖小说,遭到一些作家的批评,尤其是伍尔芙夫妇,他逐渐被排除在学校教授的文学经典之外。在20世纪晚期,史蒂文森开始被重新评价成一位拥有过人洞察力的艺术家、文学理论家、随笔作家与社会评论家,也被认为是南太平洋殖民历史的见证人与人类学家。随着新的学术研究,他现在被认为与约瑟夫•康拉德及亨利•詹姆斯地位相同。

【书名】绑架(Kidnapped)
【作者】[英]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译者】韩阳
《绑架》是史蒂文森于1886年创作的历史冒险小说,它讲述了1745年起,苏格兰步入了艰难的岁月。苏格兰高地人向英格兰乔治国王发动了战争,但失败了。乔治国王的部队把很多苏格兰高地人赶出了他们的家园。来自苏格兰低地的戴维•鲍尔弗并不为英格兰部队而烦恼。当他离家去开始新生活时,他并没有预料到任何麻烦或危险。但是,麻烦很快接踵而至,一宗谋杀案的发生又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危险……
在2005年,《绑架》击败了艾文•威尔士的小说《猜火车》,穆里尔•丝帕克的经典爱丁堡故事《琼•布罗迪小姐的青春》等竞争对手,成功被选为世界文学城市爱丁堡的代表书。一万本免费的《绑架》分发在爱丁堡的各个咖啡馆、火车站甚至每辆出租车上,以此让整个城市阅读同一本书。

【书名】错箱记(The Wrong Box)
【作者】[英]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译者】柏紫凌、黄婧思
《错箱记》是一部由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和劳埃德•奥斯本共同撰写的黑色喜剧小说,讲述了一个装尸体的木箱被调换送错了的离奇故事,于1889年首次出版。莫里斯与约翰为了得到二伯父约瑟夫的唐提氏养老保险金,便把他看管起来,望他长寿。二伯父约瑟夫却受不了这拘束生活,趁一次火车出事之机逃之夭夭;莫里斯兄弟误认了一具尸体,认为二伯父已死,便将尸体装入一只大木桶运回家去,企图封锁消息,制造二伯父未死的假像。谁知尸体在运送途中被人调换,在不同的人手里推来送去,加之莫里斯的堂兄迈克尔从中作祟,演出了一幕幕令人绝倒的笑剧,结出了一个出人意外的结局……

【书名】爱丁堡笔记
【作者】[英]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译者】张寅
【责任编辑】郭欣
《爱丁堡笔记》成书于1879年,是史蒂文森最生动有趣也是最具私人意义的作品之一。史蒂文森出生于爱丁堡,并在此求学、生活。他本人之于爱丁堡,如同乔伊斯之于都柏林,时刻牵挂,又在有生之年始终游离。他曾经说道:“没有一颗星有如爱丁堡的街灯那样可爱动人。我若忘了你呀,爱丁堡,那就请让我这只写作的右手也不再灵活吧!”
书中的爱丁堡是一个立体的,并极具戏剧对比性的城市——在新与旧之间,富庶与饥馑之间,广厦与乡野间铺展开来的城市。在一些章节中,作者怀抱一种怀旧之情讴歌城市之美与其独特的精神气质,而在如“传奇故事”等章节中,他则着重渲染了爱丁堡黑暗、阴森的一面,如嗜酒的下层阶级、社会丑闻、城市边缘之罪恶。惟有一位真正热爱爱丁堡的渊博之士,才可游刃有余地诚实讲述这一切,而不跌入批判文学的俗套。总之,这是一位爱丁堡“圈内人”的作品。
本书由译言古登堡计划引进,并首次翻译成中文。
译言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米兰·昆德拉:用严肃的内容和轻盈的形式,揭开人生的真相 (11人喜欢)
- 我会变成一个平静、独立的人,一个用得上自己本领的人,一个因为诚实、善良的工作而获得生存的实感和长久的满足的人 (3人喜欢)
- 消失的她们:已婚女性被害案,为什么“凶手总是丈夫”? (5人喜欢)
- 在性骚扰事件中,为何许多目击者选择保持沉默? (3人喜欢)
- 如果男性都不读女作家的书,他们要如何理解女性? (3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