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架设在天人之间的永恒廊桥

庆元县五大堡乡西洋村松源溪畔,有一座雕梁画栋的西洋殿,西洋殿为纪念香菇鼻祖吴三公建立。西洋殿旁边,是一道形似飞虹明代修建的大跨度木拱廊桥兰溪桥,因电站库区蓄水,1983年兰溪桥按照原貌迁建至此。

作为中国香菇第一城和中国廊桥第一县,最具代表的廊桥和庙宇在松源溪畔牵手,算是天作之合。庆元香菇业的繁荣和廊桥的大量修建息息相关,菇民外出闯荡之前都会在西洋殿朝拜吴三公,带着神灵的庇佑,通过廊桥和古道,走向县城之外。
不止这两个“第一”,坐落于浙江屋脊洞宫山脉之上的庆元境内几乎全部都是山,主峰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内山峦起伏、溪流纵横、生物丰富、生态优良,是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中国特有古老残遗植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百山祖冷杉是植物活化石,原生树仅存三株。这里还是中国最大的铅笔生产基地、最大的竹木制品基地之一。

这个山多林密,古朴低调的县城以南宋皇帝的年号“庆元”命名,将菇文化、廊桥文化、农耕文化和生态文化传承至今。
《中国国家地理》曾以《庆元——浙闽之间有个罕见的“廊桥王国”》为题,细数了这个偏安一隅县城中的一座座廊桥,庆元廊桥数量占据了浙江省廊桥总量的39.8%,各种类型、各个年代的廊桥都有,在全国实属罕见,首屈一指。
庆元的廊桥很分散,本来打算只停留两天两晚来寻桥,后来又延长了一晚。计划打卡22座,因为天气和时间原因,还是放弃了富林观音桥,最后成功打卡21座,其中11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0座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庆元县有中国首家廊桥专题博物馆,以图文、视频、动画、模型等多种形式展现了廊桥营造技艺,是感受庆元“人间彩虹、梦幻廊桥”的第一站。




廊桥博物馆旁边就是咏归桥,身处闹市,面对松源溪,桥身朱红色,在车流和人潮中特别醒目。咏归桥一侧是石头亭子,一侧是阁楼,连接着交通要道和一个小公园,人来人往,车流不断。咏归桥曾是县城松源河两岸百姓往来的必经之桥,公路水泥桥修建好之后,咏归桥失去了连接两岸的交通作用,桥边建成了公园,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咏归桥。木拱廊桥。又名杨公桥、护龙桥、兴贤桥。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元至治年间重建时改今名,屡毁屡建,民国十三年(1924年)重建,1983年重修。全长38.76米,净跨21.7米,矢高8.8米,面阔5.5米,有廊屋8间。碎石路面,桥廊内有挂匾。庄重美观。屋顶覆盖椽瓦,桥檐略向河面伸展风雨板壁,两行廊柱与栏壁之间架设长凳,游人傍息其上,可望近山远岫,可观鱼游鸭戏。导航地址:咏归桥。寻找难度:⭐
庆元县城附近还有三座廊桥。袅桥横跨竹坑溪,原是庆元县城通往福建政和的必经之道,袅桥的名字自带仙气,与桥周围树木蓊郁溪水潺潺的环境很搭,临近大路,却遗世独立。


袅桥。木拱廊桥。明万历三十二年(1640年)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重修,2008年再次重修。全长28.63米,面阔3.60米,净跨14.50米,拱高4.10米,有廊屋11间,廊屋东端建桥亭,桥亭重檐攒山顶,桥上设神龛供奉观音菩萨。导航地址:袅桥寻找难度:⭐
另外两座紧挨县城的廊桥在大济村,双门桥在村头,甫田桥在村尾。
大济村这个小村庄因为宋朝至明朝230多年陆续出现进士及非进士出身涉足仕途者百余人被誉为“进士村”,双门桥的历史就跟大济村吴氏兄弟连登进士相关。双门桥原名临清桥,吴氏兄弟双双金榜题名,为宣扬荣耀、激励后人,族人在临清桥两侧各建造了一座及第木牌坊,双坊护桥,临清桥也改名双门桥。



双门桥主墨工匠在横梁上写下了“大宋天圣三年甲子年”的落款,是后世追溯木拱技艺历史的宝贵资料,双门桥和甫田桥也是全国有史料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拱桥。甫田桥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双门桥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可能桥的重建时间对文保的级别影响很大。

甫田桥。木拱廊桥。始建于宋,明万历年间重修,顺治十八年(1661年)、道光七年(1827年)、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重修,是全国有史料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拱桥之一。全长16.50米,净跨9.50米,拱高4.20米,面阔4.40米,有廊屋5间。导航地址:大济村寻找难度:⭐
庆元县城松源溪上有一座濛洲桥,是我国现有单跨最长的仿古木拱廊桥,2008年建成,傍晚时分,桥头有很多市民跳广场舞,灯光带将这座新修建的桥梁装扮得熠熠夺目。这座桥是民宿通往核心街区最方便的道路,吹着晚风,听着溪流,看着远山一点一点的暗下去,好不惬意。

在庆元的第一晚,吃了庆元的油菜锅,油菜、五花肉、冬笋、香菇,加上酒糟,一锅煮,简单朴实,散发出独特的小城味道。

第二天的寻桥以月山村为中心,除了月山村的五座廊桥,沿途还有多座各具特色的廊桥。 月山村后山形如半月,村前溪水曲折,村庄坐落其中,如一轮山环水绕的明月。
坐落在月山村中心的复旦亭四柱上有两幅楹联: 月转山移山转月,亭浮水面水浮亭。 月白风清留客坐,山环水秀色长存。准确描绘了这个钟灵毓秀、山水相依的世外桃源。

当然,前往这个世外桃源也是山路十八弯,距离县城短短50公里,需要在山路上晃来晃去一个半小时,但绝对值得。穿村而过的举溪上,散布着五座大小、长短、高低、形制不同的古廊桥。来凤桥和步蟾桥守在上下水口,如龙桥是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桥,白云桥和秆坑桥小巧玲珑,精巧细致,五座廊桥在这田园牧歌般诗意的山村,陪伴着村民晴耕雨读的美好生活。



如龙桥是最早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廊桥,它结构复杂,功能完备,集亭台楼阁于一体,有明确纪年,东北端有三重檐歇山顶钟楼,西南端有桥亭,如意斗拱层层叠加,神龛上方悬挂苍劲有力的“如龙桥”三字古匾,错落有致,具有宋代木构建筑遗风,遇见如龙桥是此行的高光时刻。桥旁有一大片荷塘,婷婷袅袅,更增添了一缕诗情画意。


来凤桥。石拱廊桥。建于清光年间(1821-1850年),全长30.00米,净跨16.7米,拱高6.10米,面阔5.5米,有廊屋11间,拱券横放错缝垒砌。部分廊屋次间设长板凳及美人靠,桥中间设神龛,桥面铺设块石。导航地址:举水乡月山村。寻找难度:⭐⭐⭐
庆元很多桥横梁上面通常会书写桥捐赠人的信息,并附上捐赠人的心愿,来凤桥上就有“愿后裔兴旺”的美好祝福。




步蟾桥。石拱廊桥。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现存建筑为民国六年(1916年)重建。石拱券,半圆形单孔,中跨度16.8米,矢高8米,全长52米,面阔5.5米,有廊屋十八间,廊屋当心间和东西桥头各一间为重檐歇山顶,当心间设神龛,上额书“步蟾桥”古匾。古人对这座桥的取名颇具用意,蟾宫古代指月亮,而月山村其形似月,喻之为仙境,从南门进入月山之地必经此桥,意取步入蟾宫之意,也有蟾宫折桂之意,故名步蟾桥。步蟾桥旁山岗上有明代古塔——荐元塔,加上相伴桥旁的参天古树,村落水口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导航地址:举水乡月山村。寻找难度:⭐⭐⭐



白云桥。斜撑式平梁木廊桥。始建于明代,全长8.34米,净跨5.75米,有廊屋3间,由8根圆木并列组成平梁架,下设八字形木撑架,廊屋为重檐歇山顶,四角飞翘,造型别致。白云桥位于举溪右岸支流上,沿山涧拾级而上,经过白云桥能到达云泉寺。白云深处九重天,这座连接月山村和云泉寺的桥,就像天上的白云,连接着佛祖居家之地和人间仙境。导航地址:举水乡月山村。寻找难度:⭐⭐⭐

秆坑桥。伸臂式平梁木廊桥始建于清末,全长6.87米,净跨不足3米长,有廊屋3间。导航地址:举水乡月山村。寻找难度:⭐⭐⭐
与来凤桥相对,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樟树后有一座吴文简祠,依山傍水,庄重古朴。祠内木质雕花柱础和万字斗拱设计别致,正堂减柱造法别具匠心,建筑风格罕见,大量的牌匾、石碑、桅杆、灵牌、壁画历经风雨保存完好。

吴文简祠旁的村口古道上立有一座圣旨门,这是古时传送圣旨和捷报的地方,木制牌坊双檐结构,如意斗拱,木刻雕花,精致美观,现在村民在门下晒谷,娴熟地翻动着手中的农具。


出了月山村,沿着山路继续行驶,大路边有一座垅桥。我们走进层层叠叠依山而建的鱼川村找了很久,最终在热心村民的指引下返回主路成功找到。

垅桥。石拱廊桥。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全长22.00米,净跨11.80米,拱高11.50米,面阔4.0米,有廊屋9间。桥上设神龛供奉观音、陈氏夫人、抱子娘娘、土地公。导航地址:龙溪乡鱼川村。寻找难度:⭐⭐⭐⭐
山里的天气变化快,雨说来就来,从淅淅沥沥变成倾盆大雨不过一瞬间,正好雨天留客,在月山村随意找了一家饭馆,看菜点菜,店主憨厚朴实,一份葱烧芋头,一份山笋牛肉,味道出奇得好,物美价廉。


返回省道的路上还有四座廊桥,分别是小漈头村的龙凤桥、杨家庄村的护龙桥、大漈头村的蛟龙桥和包果村的包果桥。时大时小的雨让人不禁降低了车速,山间云雾缭绕,风一起就腾起又散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走走停停,没有了来时在山路上盘旋的紧张和刺激。


龙凤桥。石拱廊桥。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全长17.8米,净跨3.9米,拱高4.5米,面阔4米,有廊屋7间。导航地址:岭头乡小漈头村。寻找难度:⭐⭐



蛟龙桥。伸臂式平梁木廊桥。建于明万历年间,道光十六年(1836年)重建,1996年进行维修。全长30.10米,净跨8.35米,拱高2.95米,面阔4.40米,有廊屋12间。导航地址:岭头乡大漈头村。寻找难度:⭐⭐



包果桥。伸臂式平梁木廊桥。乾隆十一年(1746年)建造,全长18.15米,净跨6.85米,距水面高4.00米,面阔4.15米,有廊屋9间。导航地址:岭头乡包果村。寻找难度:⭐⭐
经过杨家庄村护龙桥时,被它的花窗吸引,花窗每座廊桥都有,护龙桥的花窗在形状上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但近处的竹林和远处的村落,被框在这座桥的花窗中,就是最美栖居家园的最完整诠释。


从山路返回省道,经过濛淤村,打卡了濛淤桥。濛淤桥横跨杨楼溪,溪水流经濛淤村变得舒缓,开阔的山谷间,一架虹桥静卧溪水之上,古朴典雅。


濛淤桥。木拱廊桥。建于元至元年,明嘉靖五年(1526年)重建,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水患再次重建,1986年重修,1982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西走向,全长35米,净跨28.2米,拱高8米,面阔4.5米。导航地址:五大堡乡濛淤村。寻找难度:⭐
到达濛淤桥之后,雨下得越发密了,桥下戏水的孩童也赶紧跑进桥内避雨,原本宁静的桥内一下子热闹起来。雨水顺着廊檐滴滴落下,形成一串串珠帘,透过窗花向外看,烟雨蒙蒙,远山都被套上了一层模糊的滤镜。



雨丝毫没有要停的意思,回到民宿,喝一碗热腾腾的鱼汤,第三天的寻桥从文章一开始提到的兰溪桥和西洋殿开始。


兰溪桥是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木拱廊桥,跨度达36.8米,兰溪桥横跨松源溪,背倚青山,风姿绰约,桥两侧的挡风板有三层,像穿上了一条层层叠叠的裙,挡风板上的花窗形状多样,折扇形,寿桃形,心型,将桥外的青山绿水框进窗里,像一副副流动的画。桥内石子铺路,有点陡峭。兰溪桥颜值很高,可惜的是因为移位重建,历史价值会打折扣。


兰溪桥附旁边一座粉墙黛瓦的硬山顶殿堂,就是供奉菇神吴三公的西洋殿。西洋殿正门没有开,蹑手蹑脚地从侧门进入,顿时被这栋纷繁复杂的建筑震撼到。殿内的梁、枋、牛腿、撑拱等构件均雕刻了亭台楼阁、各类人物、山水花鸟、吉祥动物的图案,让人眼花缭乱。殿内有个戏台,可以想象菇民在这里举办庙会,祈祷出门平安和庆祝香菇好收成热闹非凡的场面。



沿山路盘旋而上,是今天最艰难的寻桥目标——黄水长桥。黄水长桥特别远,过百山祖景区大门之后,山势越发险峻起来,雨又不约而至,时大时小,山间云雾缭绕,狭窄湿滑的道路两旁,是茂密的树林,空气异常清新。
到达黄水村之后,天气竟然放晴了,黄水长桥两旁树木茂盛,桥体不管怎么样都拍不全。桥建在状如两犬的山峰之间,长长的廊屋像铁链一样“拴住”了左右山峦,形成“双犬看门”的布局。


回庆元县城也是战战兢兢,顺道搭了从一个村前往另一个村的村民,日行一善以求老天保佑,在云雾缭绕的狭窄山路上再走一趟,直到再次经过百山祖景区大门,才彻底松了一口气。
庆元县城西边还有四座桥需要拜访,不顺道且路途遥远的富林观音桥便遗憾放弃了。



沿庆元大道向西,上528国道往竹口镇枫堂村方向,在国道一列整齐的红衫旁,安静地立着后坑桥。

后坑桥当心间脊檩有“峕(SHÍ)大清光绪乙酉拾壹年桂月拾壹日吉旦鼎新重建”的墨书题记。


1934年,红军挺进师在这里取得竹口战斗大捷,当地老百姓也将后坑桥称为红军桥。
2005年,后坑桥保护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卓越(一等)奖。对此,评委会评语是:秀美如画的后坑桥是浙江和福建两省遗存至今的少量木拱廊桥之一,它的维修,在保护重要的木构历史建筑方面,为杰出的技术特色树立了区域标准。通过对类似桥梁的国际比较研究,该项目显示出对以后坑桥为代表的17世纪复杂的中国建筑传统价值的理解。


半路亭桥在黄田镇陈边村与中济村之间,将车停在一片稻田之间,沿着田埂走一小段路,桥架在一个小小堤坝口上,风朗骨清的廊桥下,两个悠闲的村民坐在堤坝中间望向远山、田野和村庄,甩出钓竿,等待鱼儿上钩,无比惬意。


半路亭桥。木拱廊桥又叫云岩桥,始建于元至正年间,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复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重建,长28米,宽4.9米,拱跨21.2米,拱高5.2米。盖廊屋九间,中心间南面设神龛,供奉观音像。廊屋举架较高,用九檩四柱,重檐两坡顶,中心间重檐歇山顶,施望板。屋面方椽、小青瓦合铺。两桥头筑墙垣,辟长方形门作通道。导航地址:半里亭桥。寻找难度:⭐⭐
半路亭桥西石壁上还有一处龙飞凤舞的陂岭亭摩崖石刻,是南宋时期留下的文字,记录了当时中济村发生的一场洪灾:端平丙申春,春水大至,荡无孑遗,溪流漫平,苗用勿殖,里人赖梦松爰即旧址勒石。字迹已模糊不清。

作为气象灾难多发的山区,半路亭桥中供奉的观音像也算是寄托了村民的信仰,祈求风调雨顺、万世太平。
再往上济村方向,村中有一座济川桥。济川桥自古以来都是上济村村民交流活动的公共场所,村民常聚此议事,我们到访的时候,桥上有很多老人或坐或站你一言我一句闲聊。



济川桥。伸臂叠梁木廊桥。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建造,全长21.50米,净跨17.85米,拱高2.60米,面阔4.70米,有廊屋7间。导航地址:黄田镇上济村寻找难度:⭐⭐
龙济桥是在庆元寻找的最后一座桥,廊屋中心有一座螺旋式如意斗拱藻井,桥身是栅栏型的里面,上方是一个椭圆形的花窗,整体精致美观。桥上也坐着几位老人,看着我们对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廊桥举着相机拍来拍去,久久不愿离去,其中一位大爷终于忍不住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



龙济桥。伸臂叠梁木廊桥。建于明末清初。叠梁木拱架净跨4.9米、高3.6米,桥台外壁由伸臂梁和横枋木十字交叉重叠,逐级层层挑出制成纵平梁系统。廊屋全长20.9米,设廊屋六间,面阔三间5米,梁架为九檩四柱。两次间设木板凳,施美人靠。中心间重檐歇山顶,内施螺旋式如意斗拱藻井,在天花板中部开启圆孔,露出层叠斗拱,构成外方内圆。廊屋两侧鳞叠一层风雨板。屋面依次施方椽、望板、小青瓦。导航地址:隆宫乡隆宫村。寻找难度:⭐⭐
庆元寻桥结束,在浙南的这次寻桥之旅基本上也结束了。在庆元的第三晚吃了鸭肠芋头丝干锅,依旧是红糟加持,再加上当地特色菜卤炒蛋,唇齿留香。


线路建议:
Day1:庆元县城(庆元廊桥博物馆、咏归桥、袅桥)-大济村(莆田桥、双门桥)
Day2:月山村(如龙桥、白云桥、步蟾桥、秆坑桥、来凤桥、吴文简祠)-垅桥-小漈头村龙凤桥-杨家庄村护龙桥-大漈头村蛟龙桥-包果村包果桥-濛淤村濛淤桥
Day3:兰溪桥-西洋殿-黄水村黄水长桥-富林观音桥-济川桥-半路亭桥-后坑桥-龙济桥
如果时间有限,建议打卡:咏归桥、半路亭桥、后坑桥和月山村的五座廊桥。
更多浙南廊桥信息:

-
我行其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2-13 17:34:26
听歌勿扰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八大辽构丨瑰丽多彩的辽代木构建筑
- 北京丨房山巡塔:辽塔十四支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