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之间-6:泸沽湖

滇藏之间:泸沽湖
------------------
Heaven in my eyes-6




[大洛水村和列格寨]
宁蒗一对年轻夫妇,今年初曾去过木里大寺朝圣。他说我:你去木里大寺,从盐源县城西边的梅雨镇,经G227国道进去,将多绕路100公里;可以从宁蒗县城直接往北,经过泸沽湖,从永宁镇北面过去,中间趟过一条河,经过一座桥,后面的路行得通。他的表述中有犹豫,有难色,满是不确定性。
在看到泸沽湖之前,需要翻越很长时间的山,海拔3000米左右。山口的道路修得很宽,可以停许多辆车,目前建成景区大门,即便是路过,也须购买门票。这条宁泸公路,属于省道S307,工作人员说:不好鉴别你是否仅是路过,所以收取景区门票。
这是我和泸沽湖的因缘。索性环湖一周,观察周边景点,并在大落水村住了一宿。正值雨季,烟雨蒙蒙,烟雨蒙蒙。环湖一周约50公里,在路上仅遇到两位游客,来自成都。在大悲海螺经堂,目睹下面的商贩冷清可怜,买了几十块乏味的特产。





[小洛水村和大悲海螺经堂]
清代官方记载,西洱河和泸沽湖都是周三百里。今天环洱海,沿公路里程大约是125km;可是环泸沽湖,沿公路一圈,里程只有50km。按《明統志》瀘沽湖即魯窟海子,其水流通四川打衝河。泸沽湖的主要水源来自地表和地下径流的雨水补给,雨季水量充沛时会通过东南一侧的草海湿地流入盖租河。流出的多,流入得少,水域面积就会渐渐缩小。
沿湖的数个村庄,均具备接待游客的能力。无论是在云南境内还是在四川境内的部分,接待能力都充分过剩。从云南进来的客人,第一站会到大洛水村,村庄因而壮大,晚上不至于太冷清以致害怕。从四川进来的游客,第一站大概会到左所镇,那里街道集中,灯光明亮。云南向来不产厨子,饭菜以生猛粗犷见长。这里是四川厨子的天下,论烧菜的手艺,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




[达祖村和德庆林寺]
过去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是由女性主导的社会结构,如今开放旅游对他们带来的冲击,惊鸿一瞥的游客大约不能体会。这是世上许多族群或者物种均面临的情况。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2年诞生。这份条约一共三十几页,它像现实版的诺亚方舟传说,意识到人类在这个地球上不能独善其身,某一个民族在这个地球上也不能独善其身,决心为今世后代的利益,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
《公约》各缔约国,认识到许多体现传统生活方式的土著和社群同生物资源有着密切和传统的依存关系,应公平分享因其独特性而产生的惠益。尤其是妇女。
刚刚过去的十月,COP15在昆明召开。如同神和诺亚的约定,彩云之南也是应许之地,世上再没有哪一块土地可以像云南这般丰富多彩。《创世纪 第九章》云:“我使雲彩蓋地的時候,必有虹現在雲彩中,我便記念我與你們和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約,水就再不氾濫、毀壞一切有血肉的物了。”




[走婚桥和草海]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