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导读】历史的结论,正像老子分析的那样,统治者并没有采纳《道德经》的意见。其实,道理很简单,统治者毕竟是人,不是神;人是需要享受的,他可能不像庸人那样肤浅,看重眼前的利益;但是,他仍然喜欢人们的吹捧,需要人们的追随、崇拜,也需要人为他出谋划策,也需要人为他做事,他也需要功绩,他也需要炫耀;开创历史,开创万年太平,毕竟离眼前隔的太远;由此,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不管开明的还是不开明的,都没有把改革进行到底,都死抱着儒家文化这根烂骨头不放;因为儒家文化可以为所有的权力者都准备好了这一切。首先是汉武大帝,搞得家破人亡都不在乎,然后又迎来了王莽篡位;刘秀运气很好,恢复了汉朝天下,取名为东汉;东汉顶峰时全国曾经达到五千万左右人口,最后还是三国鼎立,进行大分裂;从此,中国就走上了历史周期律的不归之路,只是人类社会进入了法治社会,人们才真正看到天之道的曙光;当然,如果没有天之道,就无法谈论人之道。
【译文】真实的话未必好听,中听的话未必真实。善良的人不会巧辩,会巧辩的人未必善良。聪明的人不炫耀知识渊博,炫耀博学的人未必聪明。圣人帮助别人全力以赴,帮助了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把一切给了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遵循天道的根本就是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争取自己的利益;聪明人的方法是自己努力去做,不与人争。
【提示】儒家文化为所有的权力者都准备好了享受的一切。首先是汉武大帝,搞得家破人亡都不在乎,然后又迎来了王莽篡位;刘秀运气很好,恢复了汉朝天下,取名为东汉;东汉顶峰时全国曾经达到五千万左右人口,最后还是三国鼎立,进行大分裂;从此,中国就走上了历史周期律的不归之路;只是人类社会进入了法治社会,人们才真正看到天之道的曙光;当然,如果没有天之道,就无法谈论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