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资产阶级•小资与教育,人本主义vs现实主义
小资产阶级的主流,模仿大资产阶级麻木的奢侈品的生活方式,难以共情底层尤其是国外底层的穷人,用精英主义和消费主义麻痹自己,所以脱离了人本主义,削足适履的迎合现实主义。 小资产阶级的内心矛盾。 小资处于人本主义和现实主义张力的一线。他们随着马斯洛需求攀升,能够感受到自己和家庭、孩子身上的人本主义需求,但是他们对上层和下层阶级的恐惧,让他们出了问题。 上层阶级的个人,是资本忠实的奴仆,麻木和机械,但它们用奢侈,这种毁灭小份资产的形式,向社会炫耀和威胁,这是一种血肉、生命和负熵的献祭。小资产阶级感到卑微、恐惧、崇拜,模仿奢侈。 下层阶级,尤其是屏蔽在国外的下层阶级。让小资产阶级同情,但恐惧。他们知道那是产业后备军,是被压抑不满的人群,他们无法真正共情。而精英-loser主义的意识形态,也让他们无法挣脱。其实对下层阶级的真正共情,才能让小资产阶级觉醒,意识到人类的异化,资本的压迫。 对于孩子,小资产阶级出于对现实主义和精英-loser的崇拜,竭力培养其特殊资本(知识资本、社会资本),但教育的特殊性,让特殊资本的继承不像通用资本那样顺畅。小资产阶级对于自己和孩子的阶级滑坡充满了恐惧不安。(因为对世界充满了恐惧不安)。所以对于布尔迪厄、福柯所谓精英再造的象牙塔祭坛,无比崇拜。对于常春藤教育无比推崇。 可惜,人就是人,人本主义才是人的正途,现实主义、物质主义、精英-loser主义,无法让孩子健康成长。 少数的人本主义小资家长,意识到人本主义-资本主义教育之间的张力,培养人本主义的孩子。这种家长,是启蒙运动的参与者,觉醒者。 人本主义者是小资化身无产jie级先锋队的基础素养。 (在清末民初,可以看到一些觉醒者家长,意识到人本主义教育-封建主义教育的张力,比如钱学森的父亲)
苏霍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闲谈,喝茶与蒸玉米 (4人喜欢)
- “拼多多评论区文学”和“菜市场疗愈” (4人喜欢)
- 投资,正处于历史变革期 (1人喜欢)
- 拼多多的农村包围城市 (2人喜欢)
- 不是产业升级,而是世界产业降级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