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
突然想到“自由”这个话题,一是因为我儿子,他总说自己不自由;二是正巧这段时间也在看哲学方面的书,而“自由”是第一个纯粹哲学概念。这篇文章就当作是看书后的一点输出吧。读过的东西,还是得让它们有个落下的地方,不然就消散在空气中了,最终落得个看过却什么都不记得的下场。
01
我一直认为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他们脑子里的想法和问题总是那么一针见血,具有穿透力。
比如,我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一节课45分钟?为什么课后只有10分钟时间玩?为什么大人可以喝可乐,小朋友不能?
我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他总觉得自己不自由,要上学,要写作业,还不能随便吃辣条。
有一次,我买了他一直想吃却不能随意吃的一些零食。
他坐在沙发上,眯着小眼睛,嘴角上扬,一副享受状吃着手里的零食,说:“哎呀,妈妈,我真是太自由了!”
原来,对他来说,零食自由就是自由。
康德认为,自由,是意志的自律。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康德的“意志的自律”是指精神上的自我约束,而孔子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说的是,到70岁时在规矩里随心所欲。
以上两位中西方哲学家说的“约束”和“规矩”表示的不都是限制行为吗?怎么会是自由呢?这不矛盾吗?
约束的自由,这一点也是很多哲学家不能理解的。当然,我也不见得理解了。
自由分三个层次,分别是随心所欲的自由、理性的自由、自我立法的自由。
我们通常认为的自由就是能随心所欲,想吃什么就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刷抖音到几点就刷到几点,没有谁给我定规矩。这是第一层的自由。
可仔细想想,这真的是自己决定的吗?比如,肚子饿了就吃饭,渴了就喝水,这是生理需求;不带着解惑心理而毫无目的地刷抖音,这是心理需求。而我们以为这些都是自己选择要做的,但其实是本能的欲望驱使,是受我们动物性冲动支配的,并非受自己意志控制,所以,这些只是第一层自由,还不能叫真正的自由。
但如果我明明肚子饿了,但我给自己立了个规矩,超过6点就不吃东西了,于是靠自己的意志选择不吃,那么这个“选择不吃”的行为就是第二层自由,理性的自由。我通过理智,选择了对自己身体更健康的饮食习惯。
第三层自由,也是最高级的自由,自我立法的自由。这种自由是指我出于“我觉得应该做”而自愿立某个规矩和做出某个行为,都是不受任何本能的东西所干扰的,是非利己主义的。一旦立法的出发点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或本能需要,就意味着没有超出动物性,那等于还是受本能的规律所支配,所以,第三层自由是上升到道德层面的。这也是康德所说的“意志的自律”,意志主导行为。
02
生活在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集体,自然就有很多成文的规定、法则,比如法律;也有不少不成文的规定,比如风俗、道德法则、常识。
我们通常说道德,可能会想到忠孝仁义、不损人利己,还有,道德绑架。道德法则一般都是别人规定的,比如某位先人或某位圣人定的,或是约定俗成的。我如果内心并不认可、不愿意遵守某条道德法则,没有按道德标准做出某个行为,可能就会受到道德谴责。大家都这么做,就你不一样,那就是你奇怪,你不道德,于是,我就会像被人捆住一样难受。
但,如果遵守某条道德法则是出于我自己的理性,我愿意,我觉得应该遵守,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且让它成为一条普遍的法则,那不管这条法则是谁定的,那都是自我立法,那我就是自由的。
说到这个普遍法则,记得《论语•卫灵公》篇中有这么一段。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贡问:“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回答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忠恕之道”,也是被他看作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值得参考。我不想要的,别人可能也不想要,不要强给。即使是我想要的,我觉得好的,但别人也可能不喜欢,那也不要强给。给东西,要看对方意愿,尊重对方的自由意志,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标准给予,我认为的好意可能是对别人来说是强迫。也就是说,不仅自己要自由,也不要影响别人的自我意志,干涉别人的自由。更简单点来说就是,管好我自己。
因此,真正的自由是精神上的自我立法,无关乎本能、无关乎利益,只是觉得“我应该......”。
康德和孔子他们给自己立的法其实要比外在世界立的严格许多,这也意味着他们比大多数人自由得多。
03
大部分孩子抵触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是父母、老师给他们设定的法则,并不觉得这是自己应该这样做,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刚开始我也总催着我儿子学习,干涉他的一切行为,以爱之名“绑架”了他,后来发现我累他也累,而且我越用力,他的抵触越强,最终我放弃了。现在,我把有关他自己事情的控制权交还给了他,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学习,先做哪科作业,几点洗澡,今天读哪本书,都由他自己安排得妥妥当当。他觉得很自由,我也觉得好轻松。他学习时,我通常就坐他旁边看书或画画,慢慢的他会主动去读自己感兴趣的书、提出要和我一起画画,最近迷上了画简笔画......


关于“自由”,我仍没有能力去定义它,当我做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时,就会感到是自由的。显然,我对于自由的理解还极其肤浅,真要谈自由,得从哲学层面去说,可能要说到它的起源、历史、谱系等等,而我还不具备谈这些的哲学素养。不过,哲学源于生活,而我在生活中,可不可以说我一直都身在哲学中呢?
-
王未还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8 14: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