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工思考海德格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谷雨

31岁的陈直是一个农民工,今年8月,他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个Ambition,那就是翻译了理查德·波尔特的《海德格尔导论》。这件事情本身的成就没有什么值得一说,在大多数时代,哲学都被认为是无用之物,这本书没有出版,就连水花也不可能有。至于翻译者是一个工人,无非是增加了这个故事的一些传奇而已。
但在陈直身上,有一些真正耐人寻味的东西。他在庞大的工厂里,占有一席之地,经常从早上八点半干到晚上八点半,不停地干着。每个月赚四五千元,勉强够吃饭。有一段时间,他在一家摄像头工厂里负责维修机器,在岗上穿着蓝色的无尘服,整个人就露出两只眼睛。没有凳子,一站就是一整天。也没有窗户,时间只在电脑上显示。玩手机是不可能的,没有什么可以带进去,只有人可以进去。如果说这种生活有什么特点,那就是重复和空洞。
车间里的生活严格、精确、一丝不苟,机器从不休息,人也无法休息。尽管这占据了他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但对他来说却只是一些插曲,因为“时间的长度不等于意义的长度”。
根据一份调查报告,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有2.85亿人。他们依附于工厂里的机器生存,构成了一个不同于我们的陌生世界。他们置身于城市,但却自成一体。至于这种生活能有什么意义,有什么Ambition,往往会被我们忽略或者无视。
直到陈直给我讲了一个长长的故事,关于他是如何寻找意义的,如何在狭窄的出租房里思考哲学。
2011年,他在北京打工,住在通州租的六七平米的地下室里。那里没有窗户,很潮湿,也很昏暗,他一个人住,全部家当就是一张床和一张桌。看书的时候,他拿床当椅子。屋里没厕所,他得去外头上公厕。环境太差了,但也没什么办法。他买了个液晶屏的平板,在地下室里读电子书,就是在那期间,他配合英译本,读了一次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这些年,他一共去过五个地方打工,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还有北京,每去一个城市,就会去当地的图书馆看书。他常说,哲学是他的“激情”与“使命”。他去北京打工,因为国家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图书馆。他去深圳富士康打工,下了班之后,要去富士康旁边的街道图书馆看书。
他显得与自己的社会身份格格不入,家里人觉得他不老实打工,妄想看什么哲学书。他开始变得焦虑,但是毫无办法,最后干脆就放任自流。朋友这个词,他不敢轻易使用。因为以前在村里,他是最会读书的人,现在却成为最落魄的人。他把自己评价为一个“无用场的人”。
他从未忘记自己还是一个农民工。他经常会因为身份受到歧视。早年去店里买衣服,店员不招待他,甚至去理发,店员也不会搭理他。
哲学能提供给他很多词汇来描述自己的人生,海德格尔对技术的批判,他在打工刚开始的时候会想这些。但现在不太想了,因为都习惯了。他读叔本华的书,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但他不觉得无聊,相反,人生充满着需要去理解的深刻的意义。
继续阅读陈直的自述请点击: 一个农民工思考海德格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谷雨
-
永远的少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9-19 06:49:08
-
大风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5-12 23:11:28
-
凉风寂舞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5-12 18:25:56
-
草莓成熟没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2-12 17:39:16
-
coc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2-11 16:20:24
-
今天是个好天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2-08 19:35:11
-
麦花臣的卡忙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29 21:49:00
-
数峰清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28 20:23:03
-
Jue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26 17:35:06
-
Lyon厉昂 转发了这篇日记
1、在无意义的生活里用哲学赋魅存在。 2、标题农民工三个字过于标签化和符号化。 3、价值观比较正,没有陷入强烈猎奇心态里去。 4、哲学没有什么了不起,思考每个人都各怀禀赋,国人把知识太阶层化了。
2021-11-24 23:43:12 -
驾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23 06:08:28
-
可啦思刻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23 00:14:31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22 03:25:12
-
阿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21 22:54:51
-
白露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21 20:58:33
-
南溪amou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21 20:52:41
-
momo7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21 20:46:35
-
小香水 转发了这篇日记
但尽管不情愿,我依旧接受了结婚、生子,成为一个处于第二阶段的普通人。 我妻子其实也理解不了我的想法,她绝对理解不了哲学,理解不了海德格尔。 ……做个人吧,别结婚别生孩子自己好好研究海德格尔不好吗
2021-11-21 16:35:26 -
K239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20 10:54:31
-
落晖 转发了这篇日记
看完这篇文章,看到的是一个具体的人的生存现状。“农民工”和“哲学”一个是社会身份,一个是一种知识,他的生活处境并不是因为他追求一种知识造成的,而是谋生的艰难。
2021-11-19 23:34:04 -
李清文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19 13:41:46
-
Zzo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19 12: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