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的一天:你只需要放下一样东西
此时,按下Opt+Cmd+H,隐藏所有其他窗口,只专注于眼前这个窗口——写作。
本片正文大概3000字

挑战自己每天写作,看能坚持多久。写下的东西可能只是寥寥数语,一天来的感受;或者是读了某一本书里精彩的字句,回味一下、跟作者的思想连接一下,放到自己的生活中,感同身受;或者是一个小小的点子,以后某一天说不定能成为一个项目……总之,每天一点沙子的沉淀,以后会成为一个沙的城堡也不一定哦。

冥想跟坐禅很相似嘛
在我练习冥想以来,觉得最难的就是进入到内心的平静。有一种办法就是通过呼吸来让自己开始专注。先来几次深呼吸,之后,就能够明显感受到气流穿过胸腔,在身体内外之间穿梭交互,然后可以平常的呼吸并数着,吸气是1,呼气是2,吸气是3,呼气是4……一直到10,然后重新从1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最能专注的时候,可以一直数三次1到10,而思想没有跑开——会有短暂的跳跃到别的地方,但在一个呼吸来回里就可以重新拉回来,这种可以算没有跑开。但是,大多数时候,在10以内,我的思想就跑开了:有时候是数不到10,有时候是数到了20多还在往上数——因为心里边的念头太多,想要做的事情太多,心太杂。
试一试,你是不是也是一样的?
我通常把冥想放在早上,以前是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但是发现,一旦起床,就会有各种事在召唤着我,让我去做。
于是,我帮自己把这个事情变得简单:我在醒来之后、起床之前来冥想。这样的一个Routine,让我基本每天都能完成冥想。那么完成冥想会给我的一天带来什么呢?我的一天如果是从冥想开始,那很明显,我的一天会更加的专注,而且能够更加的平和的面对周围的事。
但是,上面禅师的这件事,让我再次审视我自己。我完全不能一天都在我的冥想的地方——并不是指那个物理的地方,而是指心境。总会有很多的事打扰到我,扰乱我的心情、破坏我的平和、摧毁我的专注。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也是一样的?
那么,我就要试一下:
挑战自己,经历一个“正念的一天”
在正念里,过去和将来都不重要,现在才最重要。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正念的一天呢”,就从现在吧。对自己的挑战就是:
- 做任何事的时候,就专注于此,不去想别的,不去看邮件、看社交媒体、不打开新的浏览器窗口
- 专注做这件事的时候,尝试保持注意力在这件事上,不管是做麦片、等水烧开、切菜、甚至是蹲坑
- 陪孩子玩也要专注,不要拿起手机看
- 除非:有了新的想法,而且觉得很重要,那就找个地方记录下来(最好不要用手机),然后回到之前专注的地方
- 有了别的事情不得不打断正在做的事,那么首相尝试能不能够阻止想要插进来的这件事——如果是别人来打断,那么礼貌的告诉TA,回头再去找TA,现在我正在做一件事,in the middle of something
- 十有八九的情况,插进来的这件事应该是可以阻止的,如果真的阻止不了,那么一定是一件更重要的事,那么手头的事也要记录下来,我在哪里停下了,回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开始,直到到了一个时刻我可以告诉自己,done
- 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每件事都尽量做完,做不完也要在某个部分打个勾,剩下的部分安排在backlog里
- Backlog里我有一个“平行处理备忘录”,就存这样的没做完的或者前面说的那些新的想法
- 跟人相处的时候,仔细的倾听、注意别人的反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解别人上,而不是输出自己上,多注意效果,少注意效率
注一:专注于当下,就是正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Phil的课程里,我们尝试了在走路的时候正念,比如体会每一步跟上一步有什么不一样,体会脚下的路面、砂石是什么样的感觉;也尝试了在吃饭的时候正念,比如不看手机、不看报纸,甚至不说话,体会每一口饭都是什么滋味,这一口跟上一口有什么不一样,仔细的嚼,没吃完一口之前,不要开始第二口。把这个精神放到我们的生活里,我等会儿就去体会下刀子切下面包时候的感受——面包皮有点硬但是如果刚出炉的时候一定很脆,里边一定很软,这就是德国面包!
注二:Backlog是敏捷开发里的一个术语,就是把所有成型的点子,都放到一个大锅里,不会忘记。但是真正投入执行之前都要估量,值不值得做,做的话需要多少的时间、精力,有多少难度、多大风险。这只是一个方面。阿空是个有证的敏捷教练,敏捷的理念跟正念其实绝搭的。之后我会来回想一下,正念的一天,体验如何,有多少时间里,我是在自己的正念圈子里的。等我的好消息吧。
正念的三天汇报
没想到,我已经坚持了三天,而且,还在坚持。最开始的时候是最难的。不管做什么的时候,都老想拿起手机,也不一定是要看什么,但是就觉得有义务打开一下微信、瞟一眼邮件、看一眼亚马逊、打开一下虎扑;做事情的时候,也老是想要看看系统栏里有什么新东西跳出来,微信有没有人回复,有没有新邮件。但是,这两天,我每次想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就停三秒,然后又回到了本来在做的事情上。
没有错过任何东西。最大的帮助就是,把手机放下,而且离自己两米远。不用更多,两米就够,除非你的手有两米长。而且,关掉手机里不必要的提醒(这个以后专门分享下)。然后就是有仪式感的对待这一天做的每件事。
- 写东西的时候,关掉或者隐藏所有其他窗口,专心写完。
- 开车的时候,如果是我一个人开,我就关掉所有东西,甚至收音机,体会一下车驶过路面的颠簸的时候的感觉;红灯的时候,不再拿起手机看,而是看一看周围同样在等待的人们都在做什么,不管是司机还是行人;如果是跟家人孩子一起开,就享受跟TA们好好聊聊的时间。
- 跟孩子玩的时候,就专心玩,不再拿起手机一定要回复某个消息、不再一定要查一查邮件、不再要看一看今天天气如何,不再要看看明天有没有湖人队的比赛——这些都有它们的时间的!
- 走路的时候,不要做低头族,而是体会下脚下不同的路面的对每一步带来的感受,砂石地跟石块地跟屋里的木地板地,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走在上面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你穿的不一样的鞋,带来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 切菜、切面包的时候,不要同时开着手机看视频,而是体会每一刀下去,刀锋划过不同的物质之间的时候的不同的反馈,锋利的刀带来的爽快,好久没有注意到过了吧?
- 吃饭的时候,把手机也放到手不能够到的位置,要不然你总会想起来什么事情想要去看手机。
还有很多很多。基本上就是,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跟冥想的时候专注于呼吸一样,专注于这件事,把其他的事情放一边;如果有别的事情在脑子里出现也没关系,把它重新抛开,或者找个办法记下来,再重新回到之前的事情上。也就是说:
放下手机,写个正念的作、走个正念的路、玩个正念的游戏、吃个正念的饭、洗个正念的澡、蹲个正念的坑
虽然不能时时刻刻的做到,但是我发现,整个人好像静了下来,心情也不那么容易因为周围的状况而起伏,没那么容易生气,就算有强烈的情绪波动,也能够很快再平静下来——就像是在冥想中走神的时候,又很快的拉回来一样的。
没想到,对正念帮助最大的就是,放下手机这个动作:手机,这个小小的东西,就是抢走我们的有质量的时间的最大的盗贼!
我现在已经正念了三天,我想再继续坚持下去,看看我会不会成为禅师,哈哈……

阿空,旅居德国,追求极简、正念、敏捷的微电影、视频制作人
旅行家、旅行人文摄影师,穷游精华作者
曾经的数字化先行者、企业咨询师、大项目管理专家
公众号“X-Journey-Space”
Bilibili、视频号、穷游、微博:阿空与极旅程
国外的小伙伴们这里加速
Youtube:阿空与极旅程
Instagram:charlie.r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