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城市志之伊斯坦布尔|古罗马往事
作者:Ray X (原创 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自我介绍
Ray X,看破红尘却也未曾出家,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认为所学的英语专业最大的实用价值是方便自己满世界旅行。冥冥之中觉得自己会去到很远的地方。在广州上学现在都还没毕业,常年漂在北京,却很喜欢上海,爱吃香港大家乐的四宝饭,唯有美食不可辜负。还有的梦想就是到很远的地方正儿八经地读点不正经又没用的书。
摄影|Ray X
1
带一本书去伊斯坦布尔
应该不止我一个人会因为看了一本书而去一个地方旅行吧。盘算着去伊斯坦布尔是因为之前的几年一直断断续续地在读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15卷的巨著从罗马诞生一直写到了西罗马的灭亡。可是东西分裂的罗马帝国其东部拜占庭却在西罗马灭亡之后又存续了1000年。被历史勾起的宏大胸襟,当然要亲自拜访,理想的目的地是罗马,然而时间有限,一转念,罗马帝国兴于罗马,败于君士坦丁堡。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千年帝国寿终正寝,干脆把最好的留到最后,从罗马帝国灭亡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出发倒溯历史,直到回到它的诞生之地罗马。
2019年国庆5天时间去了伊斯坦布尔,当时没想到世界会因为疫情变成如今这样,所以回溯历史只开了个头。揣着罗杰·克劳利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上了飞机。这一本,连同另外两本构成了“地中海史诗三部曲”,译者陆大鹏的文字流畅,读起来很有快感,我是彻夜攻读啊。强烈推荐给喜欢战争和历史的读者。
1453年,奥斯曼苏丹默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东罗马灭亡,随后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成为土耳其的首都至今。在飞机上看着一座城市伸展,很有一番异国情调。穿梭于欧亚之间的感觉真是要亲自体验一下才知道啊。

2
悠闲的土耳其人
2019年国庆,由于时差,一大早就到了酒店,房间都还没有,前台告知附近有很棒的咖啡馆,干脆上街走走。别人在工作你在休假的感觉真是棒呆,一大早当地人都行色匆匆地,可我却悠哉游哉。东拐西拐就走到了海边,在码头边上的自动售卡机上研究了一下船费,竟然非常便宜,买卡充值还有折扣,卡是公交卡,可以乘坐所有的交通工具。当时算了一下,坐船到对岸折合人民币不到10块钱,往返一趟也就十几块人民币,简直不要太划算。要知道这一往返我就从欧洲到了亚洲,又从亚洲回到了欧洲。渡轮是当地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但对我这个异乡人却是难得的神奇之旅。

看着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浪花翻滚,不一会儿就看到了华丽的多玛巴赫切宫,这座仿照法国凡尔赛宫建造的华丽宫殿就在海峡边上,在奥斯曼帝国末期,坦志麦特改革时苏丹挪用巨额经费建造的。只是此行是为了寻访拜占庭,奥斯曼土耳其的古迹就留待日后吧。坐船从欧洲航行到亚洲也只不过十几分钟吧,碧空万里,海天一色,那么的蓝。
坐在海边吃点东西,真的是非常惬意的享受。及至中午,街边的咖啡馆就陆陆续续地一字排开,渐渐热闹了起来。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一发就不可收拾了,完全没有午后大家各自返回上班的清静。“匆忙”这个家伙一大早打了个卡,就不见了踪影。从中午起咖啡馆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随着日头偏西,咖啡馆摇身一变就是餐厅,坐满了喝酒聊天用餐的人,街上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3
初到鲁梅里城堡
来到土耳其,想着大略按照苏丹默罕默德二世的征服路线来寻访拜占庭,从城郊的鲁梅里城堡开始到伊斯坦布尔的拜占庭老城区,看看狄奥多西城墙,拜访圣索菲亚大教堂,之后参观一下城里的拜占庭遗迹。
从市区坐公交车可以直接坐到鲁梅里城堡的脚下,没想到碰到了休息日,只能看着城堡的大门望洋兴叹。进不去城堡,转身就是海峡边。对岸有一座小一点的城堡遥相呼应,岸边戴着头巾的穆斯林女性们在聊天,天地广阔任鸥飞。

第二天二刷鲁梅里城堡时坐公交车一不留神坐过了站,下车往回走的时候,路过一家海边的咖啡馆,坐在海边喝一杯咖啡安静得让人不想走。
4
二访鲁梅里
历史上,苏丹默罕默德二世并没有直接攻打君士坦丁堡。他先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处修建了鲁梅里城堡,硕大的堡垒只用139天就完工,所用的建筑材料都来自占领区被毁的拜占庭建筑。堡垒建成,大炮架起就扼住君士坦丁堡的咽喉。史书上写有威尼斯船队冒险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到君士坦丁堡,但被堡垒的大炮当即击沉一艘就再没人敢干这事儿了。
城堡沿着海峡岸边蜿蜒而上,可以看到多座炮台和堡垒,拾级而上,会发现建造城堡的石料上依然可辨的象征基督教的花纹,而且现在的城堡里还堆着各种大小的石质炮弹。堡垒建在拜占庭领土之上,但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也只能口头抗议,当时守卫君士坦丁堡的力量都不够,就更没有余力驱赶土耳其人建造堡垒了。堡垒上面的一个平台上有一个供游人休息的长椅,俯瞰博斯普鲁斯海峡,看着邮轮从眼前驶过,放空整个脑袋,发个呆,一点都不热。物是人非,再没有苏丹的命令,大炮的轰鸣,也没有威尼斯的商船,拜占庭的荣光。

5
守护帝国的狄奥多西城墙
君士坦丁堡三面环海,只有一面对着陆地,在那个没有空军,海军也没有大舰巨炮的时代,真是固若金汤的存在。据说君士坦丁堡历经26次攻城战都未曾被攻破,包括苏丹默罕默德二世的父亲在内。反倒是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威尼斯人率领十字军从海上攻破君士坦丁堡,将东罗马首都洗劫一空,从此拜占庭元气大伤,再无往日的国力。
狄奥多西城墙在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统治下修建,从马尔马拉海一直延伸至金角湾,外层是精心切割的石灰岩,有内外两层,1453年苏丹大军兵临城下,拜占庭没有足够的兵力守护两层城墙,只能集中兵力死守外墙,但城墙终不敌土耳其人的乌尔班大炮,面对技术进步,最坚固的城墙在大炮夜以继日的轰鸣中一朝被破。

6
庄严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本是拜占庭帝国的皇家御用教堂,在拜占庭的历史里作为东正教最高规格的宗教建筑矗立千年,如今帝国逝去,教堂犹在,不免心生感慨,从教堂的穹顶上俯瞰整个君士坦丁堡城区一定非常的荡气回肠。
与西罗马天主教君权与神权分离不同,拜占庭帝国皇帝虽不是牧首,但君权与神权合一,是神权的最高代表。如果君士坦丁堡没有被奥斯曼帝国攻占,应该会成为和梵蒂冈一样的存在吧。

关于圣索菲亚大教堂各种材料汗牛充栋,不想赘述。当时去的时候,圣索菲亚大教堂既不是教堂,也不是清真寺,而是作为博物馆供人参观。但是随着现任土耳其政府埃尔多安上台,圣索菲亚大教堂将会被改回清真寺,不由得庆幸自己在最后一刻自由参观了这座心中的圣殿。
如果要形容这座恢弘的建筑,应是庄严。虽然在教堂,清真寺和世俗建筑之间多次转换,但厚重的铜门,平整的大理石地面,肃穆的石柱,无不在向你表达着皇家的气派。历史的厚重让人内心平静,站在教堂的大理石地板上,我在想500多年前,苏丹默罕默德二世也像我一样仰望着圣索菲亚的穹顶吗。
因为曾经被改为清真寺,教堂的墙面曾经被白色的石灰覆盖,如今所见的壁画都是后来清理之后残存的,很喜欢里面的一副圣母玛利亚,不知道为什么,残缺的马赛克似乎使她更美了。圣母玛丽亚一直是君士坦丁堡的守护者,直至城破。
夕阳西下,城中响起晚祷的声音,什么都替代不了心中这一抹粉红。
7
寻访心中的拜占庭
作为拜占庭首都的君士坦丁堡如今只不过是伊斯坦布尔市区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如今的城市比起苏丹攻占它的时候早已扩大了不知道多少倍。曾经遍布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教堂,如今却不那么容易见到了,作为世俗的伊斯兰国家,清真寺才是随处可见。即便是曾经的拜占庭教堂也大多改做了清真寺。
卡里耶博物馆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代也曾是清真寺,坐落在君士坦丁堡城墙之外,却被誉为最美的拜占庭教堂。当时为了去到卡里耶博物馆,从市中心徒步5km一路上坡走过去,也算横穿了一遍君士坦丁堡老城区。博物馆出来一拐就是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了。
博物馆现存有精美绝伦的马赛克镶嵌画讲述了圣经新约的故事,据说看懂所有的壁画就相当于读了一遍圣经。陈丹青曾说这是他“所见过的最美的镶嵌画”。修道院墙面也曾被石灰覆盖,直到20世纪改作博物馆才得以复原。即便如此当你看到修道院主堂空空如也的穹顶,依然难以想象鼎盛时这里曾经绘制着什么。
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不远处有地下水宫殿,是古罗马人修建的储水池,耸立着336根大理石柱,而且石柱还有不同的花纹和柱头。不知道当初人们是如何建造如此恢弘的建筑的。

圣索菲亚大教堂前面不远的广场上耸立着塞奥道西斯“奥拜里斯克”方尖碑。粉红色的花岗岩碑身来自埃及,距今已经3500多年,方尖碑的大理石底座雕刻着浮雕和希腊文,如今浮雕已经模糊,可碑身的埃及图文依然清晰,像一场时空的比赛,两位退场的选手还执拗地较着劲,强大的罗马帝国征服了埃及,却在千年的比拼中力不从心,而更加远古的埃及图文依旧质朴地直刺人心。
从出发到返回,五天时间寻访心中的拜占庭,离别时坐在出租车上看海面在眼前掠过,君士坦丁堡华灯初上,金角湾对面的佩拉区,加拉塔依然耸立,此刻的君士坦丁堡有一点忧郁的淡淡的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