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练习高难度的曲子?
常常有人列出钢琴界十大难曲:比如李斯特的《钟》、《鬼火》,肖邦的《冬风》等等。为什么这些“神曲”如此折磨人,却引得无数英雄尽折腰?因为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没被这些神曲折磨过,怎敢在键盘上称王称霸?所以这些曲子我们也要练的。
一、在最短时间内证明自己的才华。看惯了抖音15秒短视频的人。并没有耐心听你弹完十几分钟的贝多芬奏鸣曲,一个沉闷的开头足以劝退。而一首高难度的炫技曲则受欢迎多了。这在任何时代都一样。只不过这个时代连炫技曲都不用弹完,弹个30秒足以发朋友圈了。性价比高得不得了。 二、提高演奏技巧。钢琴大师霍洛维茨说:为了成为演奏高手( Virtuoso)必先超越演奏高手。这和中国人说的“取法其上,得之其中”是一个道理。很多钢琴家都通过练习高难度的炫技曲来磨练自己的技巧。这些曲子不一定要拿来表演,可以放在手上,时不时就拿就练一练。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神曲。一来,扬长避短,一首适合的神曲能够将你的才华放大。二来,通过练习神曲来磨练技巧,弥补短板。比如爆发力不足,就选李斯特的练习曲,如果手比较小就选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等等。但这些曲子都是在琴房里偷偷练习,如非胸有成竹,绝不轻易拿上舞台。 三、获得“门票”。钢琴达人们可曾记得有这样一首神曲,老师当年帮你不厌其烦地反复打磨,然后这首曲子帮你在各种比赛中斩获奖杯无数。是的,神曲能够帮你获得参加“学钢琴”这个持久战的门票。想要打赢一场持久战,首要的是信念。信念从哪里来?绝不是网上流传的各种“坚持学琴有用论”,而是学琴这件事本身能够带来源源不断的益处:享受自己指尖流淌出的美妙音符的同时,用钢琴来证明自己的才华(考级或比赛)。人毕竟是社会动物,这便是长期学琴的“门票”——一个有潜力的项目才能拉倒投资。 四、但与此同时,要警惕炫技陷阱!炫技曲为你轻易的赢得掌声。“一招鲜,吃遍天”是容易让人上瘾的!沉迷于此,你便没有动力去钻研真正的音乐了。有些演奏家误认为观众只想要感官刺激,实际上只是他们提供不了除那之外的别的类型的好音乐而已。技巧的磨练一旦上瘾很容易让人误入歧途,成为毒品,尤其在这个15秒的短视频时代!所以“神曲”(高难度炫技曲),我们既要把它请得进来,也要能够把它请得出去。技巧永远要为音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