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考之路
查看话题 >(完结)我特别擅长公务员考试-行测方法论以及申论
第一篇 、行测方法论
入职后与各路做题家交流得出的结论:行测做是做不完的,没人能做完,但我们都考上了。
行测的备考攻略就是:在不可能做完题目的前提下,最大化提高得分概率。
行测共120分钟,省级以上卷135题,省级以下卷130题,涂答题卡及检查答题卡用5分钟,折合每道题40秒,那么行测得分的关键就是速度要快!速度要快!
一、备考计划及做题时间分配
以答题速度是生命线为前提,制定以下备考计划:
备考共计50天,前20天行测部分地毯式学习第三部分数量关系、第四部分判断推理,从第21天开始直到正式考试前一天,每天雷打不动做一套行测题,严格按照考试时间的2个小时掐表计算并涂答题卡。当时准备国考时是大四学生已经没有课,所以把生物钟调校到跟正式考试一样的时间,第21天到第50天的每天上午9点到11点,做一套行测题。不要等到全部知识点都看完才开始做,没学完也要开始每天做真题,而且要全程两个小时不间断练习。
这样有几个好处:
1、 避免正式考试紧张。正式考试当天我只是和前30天一样,在固定时间做了一套行测题而已,建立熟悉的流程化习惯可以避免出现紧张情绪影响发挥。
2、 掌握考试节奏。熟悉做题时时间流逝的节奏感,大致知道到1个小时的时候,应该已经完成多少道题了,到1个半小时,已经只剩多少题了,到1个小时50分钟时,必须检查一遍答题卡并再确认一遍答题卡了,即使还有好几道题没答,也要停笔。答题卡上的答案才是成绩,脑子里思考的不是。
3、 培养自己对题目难度的判断力。题目做完是不可能做完的,每道题40秒是平均时间,太难的题目扫一眼迅速判断它是渣男型题目,直接上手蒙一个答案涂卡上。省出纠结难题的时间用来去做中等难度的题,比如资料分析,把答题时间放缓到1分钟1道,多读两遍题干多思考几遍,就能做出来。但是题目很有蒙蔽性,对题目难度的判断力需要锻炼,很多题目看着极其复杂,但是只要读懂题目,答案特别好选,很多看着简单,实际上不可能短时间计算出来。每天做题的目的,不是要求自己的正确率不断提升,而是提高自己的判断力,考场上有限的时间里学会去舍,简单的全做对,中等的都做出来,难的全蒙上(难题不会连续出现,所以难题全蒙某个选项不会被判作弊,四分之一蒙对的概率,跟自己吭哧吭哧算五分钟出来的结果,好像也没差哦。)通过判断题目的难易程度,改良考试时的时间分配,把难题省出的时间检查简单题目,思考中等难度的题目。
上个表格大家看一哈

二、备考攻略及做题顺序
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搜索历年行测每个部分答题的正确率,此处不展开,行测五个部分的难易程度排序如下:三、数量关系>四、逻辑推理>五、资料分析>二、言语能力>一、常识判断,还是以时间至上的原则,推荐以下的做题顺序:
一、 常识判断 →二、言语能力 → 五、资料分析 → 四、逻辑推理→ 三、数量关系
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大家对于一些题目自行取舍。
备考攻略是这样的,开始就着手第三部分数量关系和第四部分逻辑推理的学习,当成一个崭新的学科地毯式学习,留出大量复习时间,行测题目没有超出高中范围的,要谦虚和耐心。建议大家买一本高中数学知识点集合和练习册,毕竟中国大学生数学水平普遍不如高中生。两天或三天一个小模块,速度可以放得很慢,要查漏补缺就全面一些,每个模块都学一遍做两遍,知道哪些小模块相对简单,哪些小模块对自己来说难度很大,做到心里有数。第三部分数量关系中有很多题目看着特别唬人,各种图形各种变换,但只要能够读懂题目并按照教材知识点归类到具体的小模块,回忆起这个模块的知识 ,并不难解。全面摸查学习能克服畏难心理。逻辑推理记住一些常见的套路,把考题大卸八块往套路的各个部分去嵌套,看山不是山,是套路。逻辑推理这一块非常有迷惑性,经常让人感觉比较容易但可能很难找到正确答案。
第二部分言语和第五部分资料分析可以跳过教材直接上手做题,在做题中找感觉和规律。有些题型大家都是中国人本来就会,这种就当教材知识点不存在好了。有些题型做了好几遍经常出现发现自己总是错,回去找教材中的这个点对照解释,记得更清楚还不用搞错题本了。
第一部分常识和热点,安排到临考试前最后一周一顿猛背,毕竟记忆力有保鲜期,早记早忘,其他常识之类的,也不是复习就能复习到的。政治常识这一块其实也是跟申论结合的,平时可以注意积累,后面跟申论一起写写。
行测的成绩在答题卡上,再说一遍,所以一定记得边做题边涂答题卡,做到1小时50分之后停笔对照试卷和答题卡核对一遍,检查完后再核对一遍,一定防止涂卡失误。
第二篇、申论
一、申论重要性
开篇先洗脑,从公考备考的第一天起,就把申论当成一个严肃学科来对待,了解它、关注它、下定决心与它终身陪伴,让它当你职业生涯成长的见证人。
因为,如果通过公考踏入体,制内或者进入泛体,制内单位,直到退休都需要申论写作能力。
公考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和结构化面试套路适用于体制内所有竞争性选拔考试,包括但不仅限于遴选、升职竞聘等等。
从难度排序来看,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难度是公考>遴选>竞聘,对于更高级别的调,研员以上级别选调,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甚至会取消;但是申论(不同考试名称可能有所不同,比如调研写作等等)的难度依次上升,公考<遴选<竞聘or高层次选调,有些级别竞聘可能只考调研写作,更过分的是,可能通篇就一道题,写作一篇文章。
在日常工作中,如果负责写领,导讲话稿,那当然天天需要动笔写申论类文章;即便是其他业务部门,工作汇报、年终总结、述职报告全部都是申论写作形式。
所以,学习申论写作是一辈子的事。申论备考是给职业生涯打基础。
二、申论写作要求
申论写作的要求是:价值观又红又专、表达清晰、文字水平OK即可
再说一遍:价值观又红又专、表达清晰、文字水平OK即可
重要程度排序:价值观>表达清晰度>文字能力水平
比起大语文的发散思维,解数学题时的逻辑思考思路更适合用来申论写作。申论写作第一步,放弃散文写作习惯,严格墨守成规套模板。
三、申论模板之宇宙终点版
下面呈上申论密码:宇宙终点板模板
所有申论文章都属于事件评论类,发生一个事件,必然存在时间维度:过去、现在、未来,还有评价维度:原因、现状、方法。
打乱一下惯性思维,改为:现在+现状(表象)→过去+原因→未来+方法
既:现在what →过去why →未来how。
再把一分为二辩证法运用起来,出现终极模板:
第一部分、现在 what
(一) 好的现象
(二) 不好的现象
第二部分、过去 why
(一) 引起好现象的原因
(二) 对应引起不好现象的原因
第三部分、未来 how
(一) 未来怎样做,可以保持好的现象,改正不好的现象
(二) 要改正不好的现象有哪些困难没法克服
又红又专的价值观加上去,要对未来保持乐观、保有希望,所以第三步未来how时要留更多笔墨在(一)未来怎么做可以扬长避短,(二)稍提几句即可。
四、宇宙模板科学性论证
随便找了个链接,建党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稿全文:
http://www.xuexili.com/news/5692.html
第一部分:现在what: 从讲话稿第一句“同志们,朋友们到第四段结尾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简意:现在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了小康社会,解决了绝对贫困。
第二部分:过去why: 从第五段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那一段。
简意:怎么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领导了谁,人民,一起干的。
第三部分:未来how: 剩下部分
简意:怎么继续发挥优势呢?好的继续坚持,困难要提一提
好的部分:党的领导、党的思想、党领导下的人民
不好的部分:面临哪些困难,一般就是内忧外患,自身作风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国际局势、台湾。
发挥又红又专价值观,困难不叫困难,叫未来需要实现的目标。
加粗高亮模板看完背下来,就可以叉掉电脑页面了,谢谢!
如果背不下来,请拿改锥一笔一画楔到脑仁上,一个模板用终生,脑残也残值了,豪不夸张。
再忘记了请用刺青刺到小肚子上,赘肉那么顽固,一辈子有用的知识为什么记不牢固。
五、模板应用细节
地毯式学习的强迫症患者继续往下看:
在不同语境下,用来描述现在现状、过去原因和未来方法的词汇、句式各不相同,需要大家在读完题目要求之后迅速归类,然后定位到时间维度,这是在问现在什么样子吗?还是在问过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还是在问未来要怎么做?
用来描述现在what 的句式包括但不仅限于:
这项改革带来了哪些成效?
请你对某某问题进行梳理,
下一步工作过主要任务是什么?
用来描述过去why的句式包括但不仅限于:
概括该单位在某某方面的主要举措;
这个案例提供了哪些启示?
某某地区的治理之道;
用来描述未来how的句式包括但不仅限于:
针对某某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拟订下一步工作的主要措施;
起草某某计划的工作要点。
对于题目中提出的问题,必须要准确识别它的时间点,换到英文思维就是它是现在时、过去时还是将来时。这就像一头牛大卸八块,需要分成三个部分,头、四肢和躯干,也许每个小块有不同的名字,前蹄、后蹄,但你还是知道它是属于四肢,牛肩肉、牛上脑,你还是知道它是属于躯干。
申论的做题顺序是,建议大家先读题目,然后再去阅读文章。在读题目的时候,重点去读写作要求,然后定位时间,这是在问现在、过去还是未来?把时间确定好了,然后再去阅读原文,这样可以精准地在原文中做好定位。在某些情况下,识别清楚时间点之后,甚至可以不用看原文中的一些段落,阅读时间节省好多。
针对不同的题目要求,现在what、过去why 和未来how的篇幅占比需要调整,不一定是恒定的33%、33%和33%,甚至有些题目只需要两部分就可以,但是如果需要写三个部分,顺序一定要先写现在what,再写过去why,最后写未来how。
六、真题模板打样
下面以2021年两年的国考申论真题为例,做个模板拆解。
(一)2021中央卷第五大题
“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我们的改革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
按照模板拆解,先后顺序固定锁死,现在what→过去why →未来how
现在what部分:改革之所以成功,现在有哪些成就,想想有哪些好的现状,回到原文中去找,人们思想和物质条件的进步描述一下
过去why部分:离不开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
好的部分:理性的思考,方法科学
不好的部分:务实的精神,意识到某些条件是拉跨的,没有强求
未来how部分: 前行必有曙光:价值观又红又专用上,保持希望,保持乐观
夜色难免黑亮:价值观又红又专用上,面临一些困难是正常的,篇幅少提一两句带过。
(二)2021年中央卷第一大题
“这些努力和奋斗所换来的,有形的会老去,无形的却能从此改变小谷村。”
汉语习惯注重动词,读题目重点放在动词上。
换来的→过去时,定位到过去why
老去,改变→现在时,定位到现在what
有没有提到未来展望?没有,直接省略未来部分。现在按照既定顺序整理,先写现在what,再写过去why
现在what部分:小谷村现状什么样子?人(村干部变得积极,孩子上学),物(基础设施改善),经济(集市)
过去why部分:用什么换来的,努力和奋斗?努力和奋斗引起了人和物还有经济的变化
好的部分:无形的从此改变,什么是无形的,人的精神,积极的村干部,受到教育的孩子
不好的部分:有形的会老去,什么是有形的,物(基础设施)
总结,注重过去why部分好的部分,精神的提升,不好的部分,物(基础设施)不应该成为重点。
结合时政热点,又红又专价值观用上,脱贫攻坚应该注重什么什么。
(三)2021年中央卷第四大题
为《江城日报》即将发表的这篇报道写一则短评。
短评类文章推荐平时练习方法:
第一步,看题目要求的字数,不超过500字,那就定理想字数是450-500字
第二步,打开搜索引擎,输入“人民日报评"或者”新华社评“,热搜经常有类似标题,点开以后先筛选一遍,又红又专价值观过滤一遍,评明星八卦恶劣行为的不管,肯定不考。再数一下字数,人民日报评或者新华社评的文章在450-500字以内的官媒文章是适合我们考试的。
第三步,看一看在450-500字之间的这篇官媒文章,结构是怎么样的,能不能拆解成现在what→过去why→未来how的模板。模仿着写几遍。
七、我完全不知道题目在问什么,怎么写
OK,模板三步走起来。
跟着我念,现在what→过去why→未来how
按照题目的分值分布来说,越是后边的题,越有可能现在what→过去why→未来how三个部分都要写,发言稿之类的,三个部分全怼上。
八、急功近利申论速成法
学渣看过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http://opinion.people.com.cn/GB/8213/49160/49217/index3.html
从2021年1月1日到今天2021年11月23日共130篇文章,2个小时绝对可以看完。只要看这一家就足够了。拿好不谢。
看完该会的就都会了,不会的放弃抢救。另外用关键词统计法,大概可以知道哪几个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这几个关键词里鸭一鸭申论题。2020、2021两年脱贫攻坚没跑了。
比较讲究的同学,还是建议用申论宇宙模板拆解套一套,然后自己再试着按照模板以及考试要求的字数(最多1200字)缩写一下,提高申论写作全宇宙最强捷径。
行测常识第一部分的时政知识临时抱佛脚也可以用一用这个网站。
九、极限懒惰临时抱佛脚法
一个人新年立的flag可能实现不了,每年年中6月30日左右的反思也许更贴合实际。国家同理。年中期的最高讲话,7月1日和10月1日,拿来学习。
保姆上身写这么多好累,明天再来押题。
更新押题 20211128国考申论大题
1、新发展格局
2、碳中和
完结。